文/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陈亮
实习生 李冰娜
近日,教育部公布了2020年国家级和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名单,认定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3977个,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4448个。能入选的都是高校的强势专业和重点发展专业,既展现了高校的专业内涵和建设水平,又对社会专业人才的培养和教育、人才与产业、创新链的有机衔接具有重要意义。
2019年,教育部启动“双万计划”,计划2019-2021年建设国家级、省级一流本科专业约1万个,推动高等教育“质量革命”。教育部2019年公布了第一批名单,这是第二批要建的。
据记者梳理,广东有26所高校“榜上有名”,表现亮眼。大学在“创一流”过程中有哪些法宝?新增一流本科专业有哪些特点和亮点?
产教融合助建一流专业,跨学科协同育时代新人
据统计,在这份榜单中,广东工业大学、暨南大学、华南师范大学、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广州大学均有20个及以上获批的一流专业。广东工业大学数量最多,有27所。记者了解到,在这样的成绩背后,许多高校深化产教融合,推动教育优先发展,引领人才发展,使产业创新发展协同并进、相互促进。
广工大学教务处主任李丽娟教授表示,学校深化产教融合,拓宽校企合作,建设了一批高水平产教融合实训基地。作为首批签约高校,华为产教融合的“智慧基地”协同教育项目最具代表性。课程植入“鲲鹏”、“瑞星”技术,与人工智能、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等课程相衔接。其中,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入选2019年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软件工程专业本次入选省级一流本科专业。
暨南大学教务处主任张告诉记者,学校倡导在内涵建设过程中加强产教融合,鼓励在本科教学各环节整合优质产业资源。“比如入选国家一流本科专业的戏剧影视导演专业,坚持服务国家艺术战略、服务地方经济文化发展的宗旨。近年来,它积极与各级政府合作。”张对说道。
《岭南传承》,暨南大学戏剧影视导演专业师生在拍摄现场
此外,对于本次暨南大学选择的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专业,学校与企业联合建立“大学生创新实践平台”,支持工程教育专业实践教学。该平台由创新创业课堂、联合实验室和大学生实践基地组成,三者相互融合,分别对应项目开发的基础学习、开发实践和应用实践,克服了目前以学生毕业实习或教师科研项目合作为主的产教融合形式。
记者注意到,复合型、个性化人才逐渐成为新时代的人才需求,跨学科、多学科的教学模式为此提供了实践培养条件。开展跨学科教学已成为助力一流专业建设、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广工积极推进跨学科、多专业的一体化培养模式,以及多元化、体育化
广东省医疗资源丰富,一直是华南地区的医疗重镇。“实力学堂”医学院校锐意进取,专注创新。记者发现,广东多所高校省级以上一流本科专业超过学校现有本科招生专业的50%,如目前的广州医药
科大学共获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11个,省级一流本科专业3个,其中国家级一流专业在招生专业中占比超52%,省级及以上占比超66%。在广州医科大学,学校以“新医科”为契机,探索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特色创新,在临床医学、预防医学、医学检验技术、生物医学工程等专业开办特色创新班,推进“医、工、理、文”深度交叉融合。广医教务处处长李建华向记者介绍,入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的医学检验技术专业依托产业学院强大科技转化能力,开展“2+2+2+2” 链条递进式培养,让学生深入产业创新实践。“今后,广医将持续提升专业内涵和建设水平,并形成以提高人才培养水平为核心的质量文化,推动形成一流本科人才培养体系。”李建华说。

广州医科大学医学检验技术专业依托产业学院,让学生深入产业创新实践
广州中医药大学教务处处长曾元儿表示,中医学、中药学是首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学校不断探索拔尖人才培养模式,深入推进中医学“铁涛班”、“深创班”、岭南班和中医学5+3一体化“国维班”等创新班建设。据介绍,广中医将按照“突出中医药主干专业,打造特色优势专业,升级改造传统专业、调整非主干专业”的原则,进一步做强中医药主干专业,调整非主医非药专业,推动全校专业内涵建设。
培养应用型人才,民办教育打造一流专业显身手
民办院校方面,广州南方学院、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南国商学院、广州华商学院均有专业入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显示出广东民办教育的强劲实力。民办学院建设一流本科专业付出了哪些努力,有何独特优势?
广州南方学院的电子商务专业入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该校商学院副院长、电子商务专业带头人钟肖英副教授表示,学校首创在电商专业开设西班牙语、俄语等小语种和国际法等课程,与优秀跨境电商企业共建工作室,由“专业教师+企业导师+优秀校友”组成“三导师”团队共同指导学生,切实提升学生跨境电商运营能力,为“世界工厂”扎实培养“一专双语多能”的本土电商人才。
广州南方学院副校长黄静波介绍,学校自2013年起实施“三年打基础、三年出特色和三年上水平”九年发展规划,根据“非均衡差异化发展”战略,遵循“选优、扶特、鼓励跨学科交叉融合”原则,全力打造1-2个学科和3-5个专业在国内同类院校达到领军水平。
“专业建设应与时代发展同频共振,一流师资助力一流专业建设,专业综合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广外南国商学院副校长兼管理学院院长、会计学专业教授赵福春指出,该校会计学专业入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首次实现“零的突破”,有赖于一直围绕着师资队伍建设、信息化教育教学改革、产教整合、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等方面作出的努力。据悉,会计学专业基于自身特点,设立了管理会计创新班和经管复合型人才创新班,并重视信息化教学和系列教材的开发和建设。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南国商学院学生在广东大学生企业经营模拟沙盘大赛中获佳绩
广州华商学院的会计学专业同样入选了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副校长兼会计学院院长陈美华认为:“民办院校灵活机动、不受编制限制的用人机制是一大办学优势,有丰富教学经验的退休教师以及有充裕教学实践和突出教学能力的年轻教师均可为我们所用。”

广州华商学院云会计产业学院优化“软件设施”
此外,作为应用型高校,学校十分注重实践条件的建设,创建了“互联网+”会计教育创新实验区以及同时容纳450人的云会计产业学院等,采用真账实训的方式对学生进行训练,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更多新闻资讯,请关注羊城派 pai.ycwb.com)
来源 | 羊城晚报·羊城派
图片 | 学校提供
责编 | 王敏
审签 | 吴瑕
实习生 | 莫等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