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冷的冬天,在河南省渑池县碾子街,一个特殊的摊位吸引了很多人的目光。摊主是尉延邦,渑池县果园乡张庄村人,今年82岁。魏叔叔摆摊的那几年,有人在网上发了他摆摊的照片。过了很久,他成了当地的“网上名人”,很多人来这里买东西。
这是魏叔叔拉货的架子车。这辆架子车已经用了几十年了。车上有20多种商品。货物的数量也随着季节而变化。一般夏天品种会比较多。只要村里能种出东西来,他就拿去卖。
虽然他已经82岁了,但魏叔叔看起来仍然很硬朗。他说他要出去摆摊做体育锻炼。当他出来坐在这里,他可以遇到更多的人。有活动聊天也没事,比呆在家里好多了。
魏叔叔卖的东西是他儿子在家乡种的。这些瓶子里装着红豆、豇豆、绿豆、黑豆、芝麻等。这些杂粮是农村的老品种。有些不如超市的好,但都是好东西,比超市的便宜。
在这个砂锅装花生的盆子上,写着“先试,再买,不买,不尝”。这些字体有明显的年代感。原来魏叔叔年轻的时候做过乡村教师,所以写这些标语没有问题。
在魏大爷的货架车上,有一些年轻人没有碰过的东西,比如这种纯绿豆面,很少有人尝过。问问年长的长辈,他们都知道绿豆面好吃,所以经常来魏大爷摊位的人大多是老年顾客。
除了杂粮,还有高粱锅、刷子、扫帚、擀面杖、辣椒面、辣椒、花生、红薯、大葱、菠菜等。公交车上大概有锅、扫帚、擀面杖等26种,都是过年的热门物品,因为一般家庭一年只更换一次。
在魏大爷的口袋里,还有一本他亲手做的小书,里面有账目,还有闲暇时写的诗,比如“与街共庆晚年,学做生意,见见世面,磨砺意志,强身健体……”,而每当他完全记不住的时候,他就会把书拿出来看看。
经过四年的摆摊经验,魏大爷已经把这当成一件事来做了。只要天气好,即使下一点雨,他也会带着伞坐在这里。随着越来越多的人认识他,魏叔叔的生意越来越好。“今年冬天我给儿子卖了四千斤红薯,还有很多人要订,就是地窖里的人不多。”魏叔叔说。摄影记录|张春光(原创在河南,抄袭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