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如果我试图给自己贴标签,我觉得自己在所有意义上都是一座死宅。小时候身体不好,在学校总是被欺负。随着时间的流逝,我不擅长社交,也越来越热衷于悄悄躲在自己的小角落里,尽可能让这个小角落整洁舒适。在小学和中学时代,这个小角落可能只是一张简单的书桌;大学的时候,是男生宿舍里一套上床,上桌;后来出国留学,成了学习睡觉的小房间;现在正式回国工作,这个小角落终于成了我自己的工作室。
桌面桌面部分
差不多从大三开始,因为学习任务没那么重,我就开始在脑子里琢磨未来的画室该怎么建,每天上课溜号的遐想就成了装饰脑子的理想房间。几年后,很多灵感一闪而过,但如果相对不那么重要,就会一闪而过。我印象特别深刻。我真正记下并作为房间布局的指导原则只有三条:
首先,我的理想房间必须是极简的。我是一个心不在焉的人,所以我宁愿把工作推迟一点,最好处理好各种杂事,先把杂物清理干净,这样我理想的房间应该是最小的,整洁的。尽量少暴露电线。不要放太多东西,只保留必要的物品。每样东西不一定贵,但一定是我认真做好功课,货比三家之后最满意的品质。既然项目很少,我们就不应该对每件事都不太重视。
其次,在大学生活的很多时候,玩游戏的优先级可以高于吃喝睡的基本需求。但是,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整个大学期间,我只有一台爸爸给的ThinkPad T420。《刺客信条》《上古卷轴》《远哭》《辐射》《巫师》,这些游戏都是盯着T420的小屏幕,以20到30 FPS的速度玩的。这就导致了强烈的心理补偿。我的理想房间从未改变的一个指导原则是,我在游戏中不能虐待自己。
第三,在极简主义、科技和工业的主要风格下,应该有一些温暖而漂亮的小饰品。这个规则其实是有了女朋友之后加上去的,但是和前面两个指导原则一样,是牢固不可动摇的。大学在做白日梦的时候,我心目中理想的房间是房间的墙壁上覆盖着黑色的吸音棉,除了桌椅和架子,还有各种黑色的电子产品。这样,当我玩游戏的时候,当我关灯的时候,我的整个世界就只有游戏。
当时觉得虽然对眼睛不好,但作为一个为了玩游戏30个小时不吃不睡的铁杆玩家,眼睛的疲劳当然让位于更好的游戏沉浸感。这种直男、硬核的设计理念一直延续到单身结束。虽然为了沉浸在游戏中还是可以不吃不喝,但是完全不顾女朋友对沉浸的感受绝对是不能接受的。吃喝玩乐都可以为游戏让路,女朋友不行。这是第三个指导原则。
文章,注意脉络清晰。接下来,我将遵循这三个指导原则,介绍我是如何从理论到实践安排房间的。
极简
大一新生第一次接触到极简主义的概念已经六年了。六年来,我对极简主义的理解不再局限于收纳风格,而是越来越认为它是一种生活哲学,一种人与自然世界相处的态度。极简主义不仅仅是拿尽可能少的物品那么简单,而是一种对自己不利的思考,思考自己真正需要的是什么,自己的生活重心是什么,这样才能活得更专注,而不是忙于事情而没有重心。这种态度体现在房间布局上,就是你应该有的东西不仅要精致,而且不应该。那么第一件不应该出现的事情就是杂乱的电线。刚开始因为玩游戏才意识到电线管理的必要性:没有什么比电线在我面前乱糟糟的,有时被捆成死结更能破坏沉浸感了。前一刻,我还是一个爬上悬崖的刺客,下一刻,突然缠绕在我身上的老鼠线,大声提醒我,那只是一个面色蜡黄的死宅。
我也有过很长一段时间的思考,经历过几个不同的关于线路管理的阶段。最早的时候觉得管理线程很麻烦,忍忍就好了。后来我第一次接触到极简主义的概念,就走向了另一个极端:我会花很长时间把电线整理得近乎完美,甚至连看不见的地方都跟电路板上的扁平电线一样。
然而,这种偏执带来了便利的丧失。电路板的电路可以在设计后最终确定,但是我们每天使用的电
子设备的各种线,很多都是要反复插拔的。把导线完美地固定好了之后,一旦需要把电脑电源线或者手机充电器拔下来带走,就需要艰难地把手伸进某个隐蔽的角落,把各种固定的胶扯下来,之后插回去的时候还要再固定一遍。因为这种「完美」的维护成本过高,很多时候不出两周,各种导线就又是乱糟糟的一团了。后来随着对极简的认识逐渐加深,我越来越发现这种理线方法完全是违背了极简主义的,因为我付出了过多的时间、在使用电子设备的时候又多了很多不必要的麻烦。我想了很久,终于弄出了一个既能保证视觉上的整洁,又不需要花太多时间、插拔电源线也不麻烦的布线方案。

桌面走线
其实这个方案很简单,就是把桌面上的线顺下去,然后把桌面下的线用布帘遮住。当然了,如果方案不像这样简单,就又违背极简的精神了。在布线的时候,想好哪些部分是不会再需要改变位置的,比如插线板和交换机,把这些固定住,剩下的就保持松散的状态就好。帘子一遮,什么也看不到。以后需要插拔充电器的时候,也不会有任何麻烦。这样做最大的好处就是,没有维护成本,所以自然也可以保持很久的时间。这个房间布置好也有两个月的时间了,桌面和当初刚布置好一样,再也没有乱过。

「极简」理线法
至于走到桌外的线,比如插线板的电源线、交换机的光纤,就沿着墙边固定好就可以了。最完美的解决方案,其实应该是桌面下就留一个电源接口,但是这种级别的布局就要在装修的时候就考虑好。如果租房住的话,就得去适应房间本身的布局。外部线路的固定,除了普通的理线扣,还用到了一个意想不到的设备:热熔枪。虽然我是工科出身,还在上海交大的工程兴趣小组待过好一段时间,但是热熔胶理线这个想法,却是由我数学背景的女朋友首创,所以说招聘时不能只看教育经历,还是有道理的。

最强理线工具:热熔胶枪

依稀可见的热熔胶
热熔胶理线法,最大的好处是热熔胶固化后的颜色与导线的橡胶外皮很接近,技术好的话完全可以做到不留一丝痕迹。另一个好处就是,融化的热熔胶可以随意变形,可以把导线紧密贴合在任何位置,而理线扣这类工具,不仅导线依然是松松垮垮的,而且在表面不平整的地方就完全无法使用了。好消息是,目前我们的热熔胶理线法还没有申请专利,大家可以随意使用。(开个小玩笑)

显示器支架
理线之外,这里的这个双层显示器支架,也很有用。我一般把苹果笔记本连接显示器放在第二层上,下面一层用来放键盘鼠标,整体观感非常简洁。除了物品布置的极简,日常工作的常用操作也要简化。显示器这里,我想了一些办法来简化我的工作流,这里也介绍一下。
平常我除了在 Windows 上玩游戏、在 Ubuntu 上编程算法,还需要 macOS 来开发安卓程序、剪视频,所以经常需要在台式机与笔记本之间来回切换。我的显示器是三星 C34H890WJC,可以通过显示器上的摇杆在不同视频源之间切换。那么唯一要解决的问题就是如何使键盘、鼠标可以快速切换控制的设备。常见的做法是使用中控台,或者使用支持多设备蓝牙连接的键鼠。我结合自己设备的特性,想了另一个办法。

有线模式

无线模式
我的键盘是海盗船 K63,鼠标是海盗船 Dark Core,都支持无线(2.4 GHz)、有线双模。首先,我把键盘和鼠标的无线接收器插在显示器上,因为显示器是通过 USB Type-C 连接 MacBook Pro 的,所以键盘、鼠标在无线模式下可以直接控制 MacBook Pro。接下来,我把键盘、鼠标的数据线插到了台式机上。这样,只要把数据线连上键盘、鼠标,就可以控制台式机,把数据线断开,键盘、鼠标就会开始控制笔记本。这两种状态无缝切换,无需重启,我的工作流完全不会因为切换设备而被打断。

收纳盒与整理架
打造一张极简的桌面,就要把用得上但是不常用的物品良好地收纳起来,所以良好的收纳习惯是极简风格的重要部分。我的身后就是一个架子,没什么设计感,也挺便宜,但是这种简单的架子足以完成摄影器材之类的大件物品的收纳。真正容易让人头疼的,是数据线、转换接头,这些小而杂的小物件。这类物品形状不规则,没法整齐地摆好,又容易互相缠绕、混杂,我想过很多办法来解决这类物品的收纳问题,但都没有成功。最后立功的又是我女朋友,她给我买了一套亚克力的收纳盒,配上标签纸之后,既能把每个物件区分开,又可以实现整齐收纳,这个困扰我多年的问题,迎刃而解。
游戏
游戏装备
讲完了极简风格的构建思路。接下来就说说这个房间的游戏体验。好的游戏体验,离不开扎实的硬件基础。大学前三年的时候没有经济来源,吃过低品质外设的苦。后来纯粹靠运气,在比特币上发了笔小财。所有的暴发户,都喜欢在发财之后去做自己一直想做而没钱做的事情,我也不例外。
作为一个胸无大志的游戏宅,这些钱逐渐变成各大一线外设品牌的产品。有段时间,差不多每个能叫得上名字的一线外设品牌,我都有一两件产品,非常的暴发户。经历了一段万花丛中过的轻狂之后,做工、设计风格最对我胃口的,还得是海盗船。于是,我慢慢出掉了其他品牌的外设、PC 配件,开始了海盗船集邮计划。

组装台式机(海盗船 Crystal 280X)
桌面上的台式机是我在美国留学时就配好,回国时背回来的。起初也担心过被海关查,或是在路上碎掉,但是事实证明这些问题都没有出现。为了避免台式机在路上损坏,我当时采取了几个措施:
- 把机箱的测透玻璃、前面板拆下,用毛毯包上。
- 拆下显卡、内存、雷电扩展卡这些较大的配件。
- 主板、CPU 散热这些都没有拆,连同机箱主体一起包在棉被里。这样几个简单的保护措施,甚至连水冷散热都没拆,成功地护送这台组装台式机回国,过程中机箱没有受到任何伤。回国的时候我把台式机放在了托运的大行李箱里,托运的时候工作人员把箱子过了一下 X 光就收走了,没问任何问题,在国内过海关的时候也一样,非常顺利。

组装台式机(海盗船 Crystal 280X)
谈组装机不列清单,就是在耍流氓。这台组装机的配置清单如下:


海盗船全家桶
好的游戏体验,主机是核心,周边外设则是锦上添花。自从开始海盗船集邮计划,我的外设也陆陆续续换成了海盗船的产品。这里再列一下台式机以外,其余的游戏装备的清单:


海盗船 K63 Wireless 键盘
和台式机一样,键盘、鼠标,也是我在美国留学的时候就买好,回国时背回来的。键盘是海盗船 K63 Wireless,红轴,表现中规中矩。大键全部是卫星轴,没有使用平衡杆,和所有卫星轴键盘一样,稍显松动。键帽材质比较普通。我手上还有一套键设局的 PBT 键帽,拎起来比较,K63 键帽的质感明显不如键设局的 PBT 键帽,感觉更轻、更单薄一些。
我手上的这个键盘还有一个比较严重的问题,就是 USB 接口很不稳定,经常断线,有时还会啸叫。按照海盗船的保修政策,虽然是从美国购入的键盘,但我记得海盗船是支持全球保修的,只是因为很忙所以就一直这么用着了。K63 的优点也很明显,支持有线、蓝牙、2.4 GHz 无线,可以实现前面写到的台式机与笔记本无缝切换。

海盗船 Dark Core 鼠标
海盗船 Dark Core 这款鼠标,的确是从一买来就很喜欢。这款鼠标右侧有一个可替换的小指托,即便是我这种手比较大的人,使用的时候,手指也完全不会擦到桌面,有一种手鼠合一的感觉。体验过一次之后,就再也不想用不带小指托的鼠标了。鼠标可以存储三种自定义的 DPI 模式,直接通过按键切换。左侧还有一个瞄准键,按下之后 DPI 会降到最低。这个功能刚买来的时候新鲜了两天,时间久了还是觉得有点麻烦就没再用了,有点鸡肋。

海盗船 VOID Pro 耳机与 ST100 耳机支架
真正在回国之后添置的,其实只有耳机、耳机支架、电竞椅,还有这个巨大的键盘鼠标垫,它们的到来也标志着海盗船集邮计划的圆满完成。耳机的音质比较普通,但是支持无线。耳机支架倒是真的很好看,好看到网上不少人为了配支架去买耳机。

海盗船 T2 Road Warrior 电竞椅
其实海盗船是做存储起家,目前真正能做到业内顶级的领域是内存、NVMe 固态硬盘,还有电源和风扇。这几个领域上海盗船都是闭眼买都不会错的存在。其他的领域,品质当然也都不错,毕竟价位在那里,但是没有像前面那几个领域那样无人匹敌。不过能在各领域都做到品质不错就够了。当初之所以选择海盗船作为集邮品牌,就是看重海盗船在各领域的产品品质都还不错的特点,再加上海盗船产品的外形设计不会过于夸张,都比较简约,方方正正的。
我希望自己的游戏桌面也是极简风格的,而且风格统一,海盗船刚好可以一站式地满足这个需求。如果这边一个雷蛇,那边一个华硕,面前再摆两颗樱桃,我会感觉自己的桌面有点像万国杂货铺。统一成一个品牌,看起来、用起来,都会舒服一些。

三星 C34H890WJC 显示器
前面也写到过,我非常重视玩游戏时的沉浸感,甚至为了这种沉浸感想把屋子贴满纯黑色的降噪棉,即便对眼睛不好也不在乎。后来有了女朋友,又开始调整沉浸策略,结果发现效果出人意料地还不错。首先说说 21 比 9 的带鱼屏。买带鱼屏是因为女朋友的建议,作为一个喜欢玩经典游戏的玩家,我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都比较抗拒带鱼屏。原因是经典游戏很多都没有适配 21 比 9。像巫师3,虽然跑世界地图的时候支持 21 比 9,但是一对话就会切回 16 比 9、跳出黑边,瞬间出戏。
不过这阵子玩了一些新一些的游戏,比如地铁:离去、刺客信条:起源,我对带鱼屏也因此逐渐改观。这些近几年的游戏,都对带鱼屏有很好的适配。因为取消了站桩对话,所以对话时也不会切回 16 比 9、出现黑边。没有了这种黑边出戏对游戏沉浸感的破坏之后,剩下的就基本上都是优点了。曲面、更宽的视野,都是大幅增加沉浸感的有效手段。我平常把游戏分辨率设在 2560x1080,虽然低了一些,但是往电竞椅里一趟,眼睛距离屏幕 80 厘米左右,也不会有任何颗粒感。调低分辨率最大的好处还是保证帧率。2560x1080 只比 1080p 多了 33% 的像素,目前市面上的所有游戏在这个分辨率下,RTX 2060 还是能稳在 60 FPS 以上。

孤岛惊魂5与海盗船的联动灯效
我做的另一个调整,就是放弃了满墙的黑色吸音棉。以往我都是习惯在游戏时关闭所有灯光,以免破坏我的沉浸感,但这次由于留下了一面白墙,有天就突发奇想尝试了一下在游戏时打开灯效,结果意外发现了海盗船套装的灯效加成:在游戏中,我的全部海盗船设备居然会配合游戏画面来改变灯效。上网一查,原来是海盗船新推出的一个功能,大致就是海盗船会和育碧、4A 这些游戏厂商合作,厂商在制作游戏的时候,专门为海盗船的设备写一些代码。这样,在玩这些游戏的时候,灯效会根据游戏内容来变化。
现在我实测支持的游戏有地铁:离去、孤岛惊魂5。比如在玩地铁:离去的时候,血量较低的时候,灯光会变成闪烁的红色,潜行的时候灯光是稳定的绿色,快被发现的时候则会变成黄色、红色,除此之外还有很多。全套海盗船设备配上这个新功能,玩游戏的时候效果非常震撼。有了这个新功能,灯效就再也不是破坏沉浸感的鸡肋,反而很好地渲染了氛围,大幅提升了沉浸感。
温馨
到这里,硬核游戏宅的部分就写得差不多了,接下来写一些回归生活本身的东西。前面也写到了,有了女朋友之后,我开始调整我原有的计划。原来的计划里面,我过于关注游戏沉浸感的维护,却忽略了生活本身。游戏,是生活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但不应该是生活的全部。在房间布置的过程中,我的女朋友也提供了不少思路,让这个房间在追求极致效率、极致游戏体验的同时,也有了一些生机、一丝灵气。

桌上的绣球花
桌面上的这盆绣球花,可以说是整个房间的灵气之源。人类进入现代社会,不过区区二三百年。花花草草、树木绿植,却是自从人类出现就一直陪伴着我们。房间里点缀上一两盆,生气一下子就出来了。

阳台上的花架
桌上的花,都来自女朋友在阳台上的小花架,有时是绣球有时是薄荷,口味实在独特的话也可以换成一盆小香葱,应有尽有,每周新鲜供应。

带软垫的飘窗是一个很适合思考的角落
在我原本的构想里,我的理想房间是不应该有窗户的,即便有也要想办法封上。然而,如今房间一角的飘窗却成为了房间里最有生活气息的地方。飘窗的改造都是女朋友的主意,简单地加了一个绿色的飘窗垫和坐垫,这里便成为了整个房间的休息区、思考区。写代码写到头绪纷乱的时候、玩游戏玩到情绪澎湃的时候,我都喜欢离开座位,坐在飘窗这里,好好地静一静、思考一下、沉淀一下。面壁不只可以思过,更重要的是还可以安神。这个改动带来的生活气息,补足了这个房间的短板,完美升华了整个房间的氛围。
总结
以上,就是我借这篇文章想要分享的全部内容了。整个房间设计其实非常简单,仅仅是把东西搬进来、摆好,不涉及任何硬装或者软装。核心思想还是极简,主要功能是游戏,兼顾一点工作,同时还融入了很多生活元素。目前我是深圳的一名程序员,这个房子也是我离开校园后租的第一套房。人各有志,莫论短长。我最想做的,就是像从小到大一以贯之的那样,认真地对待自己的生活,打造最能让自己安心的小角落。希望我的分享能够带给大家一些灵感,也欢迎大家在评论区里一起讨论。文章写到这里,生活总在继续。如果你也有了改造自己生活的想法,那就尽管放手去做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