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服务于中国广大创业者为己任,立志于做最好的创业网站。

标签云创业博客联系我们

导航菜单

事业单位留职停薪,事业单位人员留职创业文件

毕汉峰/文

乡村振兴战略提出引导城市人才下乡。如何引导?从哪里突破?如何开启新型的创新型下乡?

今天,让我们从公职人员的队伍开始。

客观来说,公职人员中有很多人才,包括行政机关、学校、医院、科研院所等机构。但其中,有些人才可能被现实埋没,没有真正发挥出应有的作用,要么体制化,要么平庸化。

还有一种是因为年龄原因退居二线的公职人员要求正常上班,但实际上很多人已经不怎么干工作了。领导一般不会给他们安排太多的工作,往往依靠严格的自律。

应该说,目前公职人员队伍规模不小,有的地方或单位臃肿臃肿,不利于整体队伍的优化提升。如何精简人员?事实上,这已经成为一个大问题和困惑。

多年前就进行了机构人员精简,其中一项就是实行无薪休假,鼓励干部职工下海创业。一方面缓解了当时机构改革的人事压力,另一方面又激活了市场经济的发展,有的人也获得了市场创业的成功,有的成为了企业家,有的在某个行业或领域获得了成功。

当前,乡村振兴战略的大幕正在拉开。其中最关键的措施就是盘活农村人才。没有人才下乡,很难取得实际成效。这是三农工作一直困难的重要原因之一。

怎么办?当然,有各种政策措施。但我认为,如何引导公职人员积极参与乡村振兴战略,也是一项值得认真探讨的具体举措。

首先,停薪留职实际是一种保障,是让创业者减少后顾之忧。,就像进城的农民一样,需要保住自己在农村土地上的权益,让他们在城市创业时没有后顾之忧,不会在创业失败后沦为城市难民,从而威胁社会稳定。

就现行体制下公职人员的优待而言,没有一定的后路保障,一般很难有创业的激情和勇气。即使有些人这样做了,他们也可能会遭到家人的强烈反对。有过这样的例子。

留下来,留下来是保证,是退路。

其次,虽然公职人员有着相对优厚的待遇,但是提拔重用的通道狭小,加之有的单位工作单调乏味,完全有可能激发一批人员下乡。很多人挤进公职人员行列的原因是稳定、地位和官本位的影响。

但实际上,除了少数领导干部和权威较强的部门人员外,普通公职人员并没有太大的成长或提升空间。无论是价值的体现,还是工资收入,都可以用平庸来形容,可能就像鸡肋一样,无味,令人遗憾。我只是没有合适的机会。

第三,公职人员下乡之后,可以在乡村治理、文化、产业等方面有更多优势。's现行体制下,许多公职人员接受了更多的学习和培训,提高了自身能力。尤其是在治理方面,他们应该有很多经验,在发展方面,他们会有更多的资源和相对领先的思维。

第四,可以优先考虑鼓励退居二线的公职人员下乡创业。是一个难得的人才资源,可能一直闲置着。

他们可以直接成为乡村治理的人才,甚至可能比年轻干部更有用、更有经验、更足智多谋。此外,农村仍然是老年人占多数的地方。

另一方面,这些被降到第二位

线的公职人员下乡之后,还可以做到创业与养老相结合。相信今天不少城市人,应该多多少少是有一种乡土情结的,希望融入到农村的田园风光之中。


最后,从优化、精减公职人员队伍来说,也是势在必行的。一方面是要减轻财政压力;另一方面也是要提高办事效率;还有一方面也是要从源头上最大限度遏制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只是要优化、要精减,总得要想出一个缓冲、渐进的办法,否则如何打开缺口。


同时,在推进人员精减的过程中,也可以大胆推行,因为有这样一条退路可选。从而可以给公职人员以一定压力,不一定就是铁饭碗,促进改进作风、提高效率。


我以为,既然乡村振兴战略提出要引导城市人才下乡,就要有看得见、摸得着的激励政策。至少就公职人员的停薪留职来说,可以先给一个基本时间期,就是三年。三年之内可以停薪留职,三年之后再做出“二选一”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