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服务于中国广大创业者为己任,立志于做最好的创业网站。

标签云创业博客联系我们

导航菜单

自助快餐店如何经营模式,10元自助快餐怎么做

今年4月初,央视财经频道报道了重庆九龙坡区一家24小时无人值守的火锅店,吸引了无数人“打卡”。无论是出于消费者的好奇,还是各种新媒体博主对热门话题的搜索,这家无人自助火锅餐厅都赢得了无数眼球。

这种模式是火锅行业的颠覆性创新,还是噱头?也许等潮水退去,我们真的会发现自己是不是在裸泳。

热度依旧,叫卖不叫座

第一次去这家店是五一的时候在千叶大厦,但是在街边的店铺里没有找到这家店。在保安的带领下,我找到了这家位于内街的店铺。门口不叫火锅店,叫“ 无人自选餐厅”。

我们到店的时候已经是晚上8点左右了,店里只有一(2)桌顾客在吃饭。虽然已经过了用餐旺季,考虑到这么大的名气和五一节,应该不会只有一桌顾客。

带着疑惑,作者转过身来。就在商店的马路对面,还有一家两层的火锅店。二楼左侧的窗户满了,一楼的秋千区坐满了人。

为了更了解这家无人自助火锅餐厅的实际情况,笔者再次回到餐厅。

当被问及当天的生意情况时,负责把盘子放在柜台上的大姐指着一篮子半没洗过的碗,展示今天的生意情况。这种碗主要用于烹饪油类菜肴,装载称好的菜肴,用作饭碗。

大致来说,应该不到100。如果全部算成油盘子和油碗,也就是说,截至当天晚上9点,客人人数不会超过100人。

根据某网站上店铺显示的消费金额,顾客的单价在30元钱左右,所以当天店铺的销售额应该不会超过3000元。根据央视此前的报道,这家店的日销售额在2000 ~ 3000元,所以五一期间这家店的生意几乎和平时一样。

这家店虽然在某点评网的美食热榜中排名第4,但截至撰写本文时只有29条评论,店内推出了2人套餐,价格29.9元,4人套餐98元,分别有504笔和29笔交易,但“88代100元”的一张代金券至今未售出。分析店铺的评论页面后,可以看到其并没有实施推广通、NCPM等付费推广。

没有付费推广,交易数据不高,评论量也低,但能在热门榜单中获得不错的排名。根据笔者多年的餐饮营销经验,这家店在其他网络媒体的曝光度还是很不错的,通过外部流量引流到评论网,获得了不错的排名。

所以,从实际调查和网上数据来看,这家店可能真的是处于不好卖的状态。曾经上过央视的创新火锅店——,在重庆似乎并不受欢迎。究其原因,这里我就带大家做一个简要的分析。

创新但要守住味道根本

根据2020年部分机构发布的数据,重庆共有3.3万多家火锅店,万人拥有的火锅店数量为10.56家。当一万人拥有的门店数量达到5家时,意味着这个品类的竞争激烈,而在重庆,这个数值是上限的两倍。由此可见,在重庆,火锅的竞争异常激烈。

因此,如果你想在重庆开一家火锅店,没有一些差异化或独特的竞争优势,你几乎无法移动。我们可以看到,除了无人自助的创新模式,这家店的竞争优势就是价格。

比如:一袋红油1元,一袋麻辣牛肉3元,一斤土豆4元.虽然有价格优势,但别忘了还有一点很重要。在火锅之乡、火锅之都重庆,火锅店要想生存,必须注重口味。

虽然品味不是决定成败的唯一因素,但却是最根本的因素。

决定重庆火锅口味的主要因素有三个。第一个是基料的炸制和红油的提炼,这是对基本功的考验,也决定了火锅的口味。二是基料的用量和油水比的调节

定了火锅的醇厚度。第三是打锅底部分。


重庆火锅店在打锅底时会加入鸡精、味精、醪糟、冰糖、姜片、葱白、白酒(或料酒)、干辣椒、花椒等,这决定了火锅味型的复合口感及持久性。


我们暂且不评论这家店的底料和红油口感怎么样,先看贴在墙上指导顾客打锅底的比例:以大锅来说,是一包底料加一包油,再加3000毫升水,这样油水比例相当于1∶3,达不到重庆老火锅4∶6,或至少3∶7的标准。


另外,这家店的锅底没有鸡精、味精、醪糟、冰糖、姜片、葱白、白酒(或料酒)、干辣椒、花椒等料可加,自然就少了味型的复合口味及持久性。所以,这样的锅底不被重庆消费者接受也是理所当然的。




创新是让顾客更便利而不是相反



其实早在2017年,美国旧金山就有类似的餐厅出现。当时一家名叫Eatsa的餐厅开业不到一星期便火遍了全美各大媒体,原因是整个餐厅全程自助点餐、自动上菜、没有一个服务员。


客人可以使用店里的点餐机点餐,也可手机扫码点餐,付完款机器会显示订餐编号,并提示客人到取餐区等候。


在取餐区的墙面有一个大屏幕,下方是成排的储物柜。在这个大屏幕上会显示客人的名字,以及在几号餐柜取餐。


顾客可以直接点击屏幕打开柜门,当取餐屏变成绿色就可以取餐。这家餐厅的产品类似于快餐中的盒饭,点餐和取餐过程各一次。


然而火锅店的自助过程要繁琐得多。


和我们正常吃火锅一样,先点锅底,你得第一次扫码,接着选荤菜二次扫码,选素菜三次扫码,如果需要酒水饮料,还得四次扫码。


事实上并不是所有的荤菜和素菜都在一个冰柜里,所以实际扫码取菜的次数更多。


若是中途想加个菜,对不起,你还得再去扫码选菜。因此很多新媒体博主打卡后,对于繁琐的扫码取菜过程吐槽比较多。


这家店的自助过程其实是将服务员的工作变相转嫁给了消费者, 试想,顾客是来消费的,不是来自寻麻烦的。当下基于互联网和大数据应用下的创新,是让顾客获得更多便利,而不是让就餐过程变得繁琐。




创新不要抹杀火锅的社交属性



我们为什么喜欢去吃一顿热气腾腾的火锅?除了麻辣带来的味觉刺激,更多的时候我们将其作为一种社交的纽带——约上三五好友或同事、家人,为值得开怀的事举杯。


当下身在钢筋水泥建筑物内,外加互联网虚拟的社交,我们的物理社交空间变得越来越狭小。火锅店不仅是一个社交场所, 还需要服务员作为社交的纽带。


所以很多人喜欢海底捞的服务员过来嘘寒问暖,也乐意看到怂火锅工厂洋溢着青春微笑的小哥哥、小姐姐为顾客展示热舞。


这家店店面积不足100平方米,简单的装修,只有5张桌子,全部为4人桌,没有一个员工。


我们到店门口时没了习惯的迎客问候声,进店后没有店家的招呼声,就餐过程中也少了在火锅店常见的“服务员,加菜”“服务员,买单”这种充满市井烟火气的热闹氛围。


所以前去就餐的顾客,也如同一个个机器人,拿着手机点单,上桌后自顾自地吃东西。


如此看来,这家店的整体设计模式更偏向快餐化,无形之中缩短了顾客就餐的时间,大家到这里来好像只是为了吃个火锅,而不是为了来感受那种热闹的氛围,自然就门可罗雀。




创新不是将自身成本转嫁给顾客



零食、快餐为什么可以实现无人自助?因为整个产品需求和交易过程非常单一。比如我要在无人售货机上买瓶水, 产品需求单一, 消费过程也很简单,拿着水就可以走了。


快餐店是一样的,我选好某个产品下单,然后到取餐口取餐,就算在店里堂食也非常简单和快捷。


因此,服务员作为中间人在这个过程中发挥的作用不大,企业就可以将这部分人力成本优化掉,以降低企业的经营成本。


而火锅店,菜品多样、数量多,而且就餐过程相对长得多,对服务的需求还是存在的。


作为火锅消费,顾客基本是在店里就餐,所以必须要有固定的场所。就餐完毕后又一问题来了,一餐火锅消费完毕后桌上的油污会比较多,不像快餐盒饭那样把东西放到指定垃圾桶就可以。


如果就餐顾客不收拾台面,那么势必会将吃剩下的锅底、碗筷等留在桌面上,新来的顾客,看着乱糟糟的台面要么选择离开,要么自己动手收拾。


虽然报道上说现在的顾客素质越来越高,吃完后都会自己动手收拾桌子,有的甚至把锅和碗都洗了,诚然当下全民素质在提高,但是我们不能用全民素质提高的说辞去做消费绑架,不能说消费者做了这样的事就是高素质的体现。


因为餐饮作为服务行业,服务属性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当然,随着科技的进步,服务不一定非得靠服务员来实现,就像海底捞的智慧餐厅,传菜可以让送餐机器人来完成,后厨的配菜可以让机器臂来实现。


商家可以通过这些智能手段优化人力成本,但必须是基于内求而不是外求,也就是说内部人力成本的降低是企业内部的事, 与消费者毫无干系。


所以在创新的时候,你所设计的模式,不仅要考虑满足内部成本优化需求,同时还能为消费者带来更好的体验感,这样的创新才是从消费者的需求和视角出发,也才可能成功。


|结束语|


诚然,我们看到这家店存在上述些许问题,但是创新值得鼓励,至少敢于尝试无人自助火锅模式, 在探寻降低内部运营成本, 乃至消费价格上确实下了功夫,只是少了基于消费者本质需求的深度思考。


这种创新模式如果改为火锅食材超市的升级版,把线下消费场景作为一种体验,而将发力的渠道放到线上, 或许是更好的选择。


来源:四川烹饪杂志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