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服务于中国广大创业者为己任,立志于做最好的创业网站。

标签云创业博客联系我们

导航菜单

梁平竹海之门广场舞,梁平创业广场舞北京的金山上

来源:重庆日报

原标题:

关矿山兴旅游 村里有了“金山银山”

梁平区竹山镇烈神村乡村振兴试验示范调查——

猎神占据了整个画面。通讯员熊伟图片视觉重庆

5月28日,梁平区各村以百里竹海、百里星辰为特色,盘活居住组团,并在竹山镇烈神村开园迎客。据梁平区相关负责人介绍,百里竹海所在的明月山是长江上游重要的生态屏障。梁平区坚持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聚焦“五个振兴”,利用好竹资源,打造居住组团。让农家乐成为客房,让竹林成为公园,让工作和体验相结合,携手邻近区县打造明月山绿色发展示范带,让百里竹海真正成为梁平人的“金山银山”。

矿山关了 生态好了

明月山百里竹海是西部最大的山地竹海,拥有竹林35万亩,竹类品种180多个,被誉为“竹博物馆”和“中国朱寿之乡”。列神村位于百里竹海腹地,海拔700米至1000多米。

“是竹海,其实是竹山。”当地村民几代人以来一直依靠大山,用竹子进行土著造纸。69岁的村长李志全(音译)回忆说,在20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村里几乎360户人家都造纸。老人说:“当时竹山的人比山下的人生活得好,但泡在竹子里的石灰水流到龙溪河,最后流入长江。”

2000年后,村民意外发现竹山有石膏矿。一度百里渚海布满矿山,尘土飞扬,地下水外泄,导致河道断流,地质灾害频发,生态环境恶化。“从头到脚都是灰尘,简直就是一个神猎手。”当时,梁平流传着这样一句顺口溜。

“转结构、调方式,保护生态环境。”梁平区相关负责人表示,要学习好、用好“两山论”,走深走实“两型路”,明月山、百里竹海要学习浙江安吉经验,摒弃矿业经济,保护竹林资源,发展生态产业,建设美丽乡村。

然而,关闭矿山、促进转型发展并不容易。村民顾说,2008年他和别人合伙投资800多万元开矿,年毛收入3000多万元,解决了当地六七十人的就业。职工人均月工资5000多元。“关闭矿井关系到几十个家庭。生计,所以大家都不情愿。”

2017年,梁平区住建委行政审批科科长唐开茂被分配到烈神村担任第一书记。他带领村支两委实行网格化管理服务,成立村民理事会、红白理事会,推进基层自治,发挥党员、乡贤、村民代表、财富带头人等“关键少数”作用,与村民分头编制生态账,慢慢完成群众工作。

2017年,梁平关闭烈神村5个石膏矿山,划定6.4平方公里生态保护区,加强矿区生态修复,开展崩塌、滑坡、河道整治,改造低效竹林;同时,整治拆除违法建筑,建设农村小微湿地近千亩,推进矿址文化挖掘。过去矿山聚集的竹海恢复了山的自然面貌。

旅游火了 民宿热了

“纸做不了,矿关了。我们靠什么谋生?”唐开茂刚来烈神村时,想推动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但村民不支持。"每一棵移动的草和树都应该得到补偿."。他动员村支部两委“做几件看得见摸得着的事,让群众看到希望。”

随后,列申五

区依托百里竹海明月湖、观音湖、花石湖、镜湖和竹丰湖,蝶海、竹海、寿海和琴海打造“五湖四海”景区;完善景区自来水、天然气、污水处理站以及停车场、旅游厕所、主要景观道路等旅游配套设施;引进竹海之门、镜湖、天空飞崖等旅游项目,鼓励村民盘活现有闲置农房,打造精品民宿群,打造一批避暑游、养生游、康复疗养游线路,推动大健康与大文农旅融合发展。


在外打拼多年的陈宗明看好猎神村的旅游前景,卖掉了苏州的一套别墅,投资2000余万元,整合7户村民的闲置院落,建起了梦溪湉园民宿。


2018年6月,梁平百里竹海旅游度假区试开园。短短3个月,景区接待游客50余万人次,实现综合旅游收入2.5亿元。这给村民吃下了“定心丸”,全村累计盘活闲置农房、宅基地1400余平方米,14户村民办起了民宿。


现在,梁平抢抓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历史机遇,将联动垫江、达川、邻水、大竹、开江等川渝毗邻五区县,共同打造明月山民宿群,打响“东有莫干山,西有明月山”品牌。


产业兴了 经济活了


游客来了,旅游火了。他们不但吃全竹宴、住竹海民宿,临走时还要购买猎神村的农特产品。


2019年9月,猎神村成立了集体经济股份合作联合社(下称村联合社),流转400亩土地,发展200亩高山冷水生态稻谷、100亩红枫、10余亩竹荪菌、20亩羊肚菌、10亩独角莲,承包了500亩竹林;同时组建了建设组、种养组、采伐组、后勤组,将村民分配到各组参加相关项目建设。村民除了务工挣钱,还可以参加40%的集体经济分红。


猎神居是猎神村新建的集中居住点,除了有15户竹海民宿,还居住了98户村民。为销售农产品,村联合社在这里打造猎神一巷,主营竹编制品,猎神二巷主营餐饮、冷饮、土特产,猎神三巷主营客房住宿;同时流转22户闲置房屋,联合百里竹海旅游公司改造成门面返租给村民销售农产品,设置扶贫专柜免费提供给10位“四类人员”(贫困户、低保户、残疾人、五保户)经营。


猎神村农特产品既实现了线下销售,又吸引回8名返乡创业村民在线上做起了农村电商销售。同时,猎神居带动了笋竹制品、竹木制品加工企业(专业合作社)5家,培育本地竹编艺人12人发展家庭作坊式竹编,还引进了火锅、咖啡店等16家店铺入住。


截至目前,猎神村吸引20多人回村创业,带动200余村民家门口就业,村集体经营性资产达744万元。村民人均纯收入从2016年的9300元增长到目前的18600元。去年,村集体收入达到70万元,村民分红共45万元。猎神村成功创建成“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重庆市智慧旅游示范村”“重庆市文明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