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服务于中国广大创业者为己任,立志于做最好的创业网站。

标签云创业博客联系我们

导航菜单

北京大学创业孵化器 东京大学在创新创业方面的做法

全媒体视角

哈尔滨商业大学党委书记孙先民:服务区域发展是学校的重要任务。大学要发挥智库和人才库的作用,使大学与地方的合作真正有效,以一流学科引领,以其他相关学科支撑地方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

哈尔滨商业大学党委书记孙先民

“我总结了四个字:拔地而起,拔地而起就是为了达到国家战略,站在地上就是站在地方上,在服务国家战略的过程中,把地方服务好。”在谈到高校如何服务区域发展时,哈尔滨商业大学党委书记孙先民说。

面对行业和黑龙江省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哈尔滨商业大学坚持“经济与管理优先、商工结合、建设经济与管理高水平学科、打造特色工程、突出服务能力建设”的定位,拥有涵盖经济学、管理学、工学、法学、文学、理学、医学、艺术学8个本科专业,2018年工商管理学科进入一流学科建设行列, 应用经济学学科进入黑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创新工程学科建设名单。 2020年,哈尔滨商业大学被评为黑龙江省“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校”。建校68年来,学校为社会培养了15万名专业人才。

作为一所特色明显的地方高校,如何实现创新发展?如何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作为一名大学领导,你在高等教育和大学发展方面有哪些经验和体会?中国教育全媒体采访了哈尔滨商业大学党委书记孙先民,请他谈一谈哈尔滨商业大学的特色发展和对教育的感悟。

商工结合 实现高质量人才培养

中教全媒体:哈尔滨商业大学始建于1952年,是新中国第一所多科性商业大学,学校目前形成了哪些特色?

孙先民:,哈尔滨商业大学的前身黑龙江商学院成立于1952年。是新中国第一所多学科商科大学,黑龙江省十所重点大学之一。这所学校因商业而建立和繁荣。多年来,一直专注于商科教育,培养行业急需的人才,服务于现代商业的创新发展。学校现有本科专业60余个,涵盖经济学、管理学、工学、法学、文学、理学、医学、艺术等8个学科门类,最大的优势是工商结合、管理与法学融合,在服务经济社会和区域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学校面向行业和黑龙江省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建设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相适应的优势特色经济管理学科。应用经济学、工商管理博士授权点在全省处于领先地位,工商管理作为全国一流学科建设点,形成了支撑现代服务业、新经济、重点产业发展的专业集群和高端智库;食品科学和中医两个一级学科是由医生授权的。他们面向黑龙江绿色食品产业和医疗健康产业发展,积极打造专业集群和科研服务平台,服务绿色食品加工和医疗健康产业链,为黑龙江省重点产业发展和产业布局优化做出了重要贡献。

中教全媒体:哈尔滨商业大学如何开展人才培养的?

孙先民:哈尔滨商业大学聚焦高等教育五大功能,不断提升服务领域发展的人才培养质量,培养应用型、创新型、复合型人才。在科研方面,重点是打造科研平台和科技成果转化,通过市场将科研成果转化为产品,为地方经济发展带来效益;社会服务方面,学校立足龙江,感知龙江,服务龙江,积极服务国家和黑龙江省重大战略部署。及时出台了《哈尔滨商业大学黑龙江振兴发展行动计划》《哈尔滨商业大学哈尔滨新区建设行动计划》。这两个行动计划提高了服务黑龙江和哈尔滨地区发展的能力。目前,他们正计划与省、市相关部门共同建设黑龙江自贸区研究院、哈尔滨新区研究院;在文化传承方面,学校探索实施了“一体两翼”文化教育模式。“一体”立足学校思想政治教育,“两翼”着力打造红色文化、诚信文化;在国际交流合作方面,以东北亚(俄、日、韩)为主,还承担了商务部“一带一路”援外项目。

中教全媒体:学校建设了怎样的大学文化?

孙先民:如前所述,学校处于大学文化中

培育特别是文化育人模式探索方面下了一番功夫,“一体两翼”文化育人模式得到了上级的肯定,也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在红色文化打造上,我们充分利用龙江“四大精神”等红色资源,加强爱国主义和理想信念教育。同时,结合学校的学科特点,努力打造诚信文化,构建一套完整的诚信文化建设体系。商业大学的校歌就是诚信歌。


中教全媒体:创新人才培养是当前高校的重要任务之一,您认为如何才能做好创新人才培养?


孙先民:以实现高质量的创新人才培养为目标,高校应确立“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发展和终身学习为中心”的人才培养理念,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专业教育的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开设创新创业教育必修课和选修课,坚持专业教学与创业孵化相结合,项目竞赛与创业服务相结合,实战路演与成果转化相结合的方式,通过虚拟仿真教学、实习实训实验、毕业设计、创业活动、社会实践等教学环节,使创新创业教育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要把创新教育融入贯穿到人才培养全过程,不同年级大学生在创新创业教育方面应该各有重点,比如从培养创新创业意识开始,逐步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不断产出创业成果,通过孵化实现成果转化。


中教全媒体:哈尔滨商业大学在2020年被评为黑龙江省“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校”,学校是如何做好创新创业教育的?


孙先民:哈尔滨商业大学秉承“大商铸才,大雅育人,商雅兼备,经世济民”的人才培养理念,紧密结合黑龙江经济社会发展和行业产业需求,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学科专业建设中,凸显“经管法融合,商工结合”的办学特色和优势,体现在办学的方方面面。重点在创新创业生态建设,创建“专业教学—创新竞赛—项目孵化—创业服务—成果转化”创新创业生态链,形成“教学、竞赛、孵化、服务、成果”五位一体的多层次、立体化、嵌入式创新创业教育生态系统,致力于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提升。


学校创建了“三点一线”创新创业孵化空间:大学生创新创业孵化平台依托于哈尔滨商业大学经管综合实践中心,系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和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将创新创业教育内容从课堂拓展到课余和课后,在孵化平台开展项目研讨、可行性研究、产品研发等工作;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依托于哈尔滨商业大学创新创业园,系省内首家校企共建创新创业园,被国家科技部评选为国家级众创空间,免费指导入园大学生创业企业及团队办理企业各类证照,指导落实优惠政策;大学生创新创业成果转化平台依托于大学生就业创业指导中心,为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提供实践场所和实战平台,实现了项目孵化、创业服务、成果转化等无缝隙链接。


中教全媒体:取得了哪些成绩?


孙先民:双创教育是学校进行创新人才培养非常好的手段,双创教育对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能力有重要作用。自2013年以来,学校连续六年举办“五四”科技文化节,以“互联网+”“挑战杯”竞赛及学生创新创业成果展为牵动,凸显创新创业教育及实践成果,直接参与竞赛和成果展人数每年达1.2万人次,教师参与指导达1200人次。学校研发了全省第一个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管理信息系统,实现了项目全流程实时管理和监控。自2012年以来,开展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共计1152项,其中国家级项目216项,省级项目345项。项目研究成果在省级以上学术期刊发表论文1150篇,完成专利50余项。大创项目成果连续三年入选全国大学生创新创业年会进行创新论文交流和项目展示。


学校开展“互联网+农业”示范基地建设与实践工作,充分发挥学校电子商务、物联网工程、市场营销等学科优势,组建由教师、本科生和研究生组成的创新创业团队,创建方正秋然米业“互联网+农业”示范基地,由“春华秋实电子商务创新创业工作室”和依安县电子商务办公室联合开发设计的“黑龙江田园易购优选扶贫电子商城”成功运行,电商平台现有9大类300余种农特产品,精准扶贫农产品通过微商城远销至北京、上海、广东、福建、山东、江苏等省市,提高了依安县农特产品的销量和知名度。


充分利用学科优势 服务区域发展


中教全媒体:您认为高校服务区域发展的关键是什么?


孙先民:可以概括为四个字:顶天立地。顶天是要上达国家战略,立地是要立足地方,要在服务国家战略的过程中服务好地方。服务区域发展是学校重要的任务,高校要发挥思想库、人才库的作用,达到校地合作真正有效,用一流学科引领、其他相关学科支撑地方及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黑龙江省出台了教育服务东北振兴方案,高校除了发挥优势学科的引领作用外,要实现对产业的支撑。在推动东北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中,高校的使命和责任重大,要充分利用自身的学科优势把服务做优做到位。


中教全媒体:学校与绥芬河自贸片区开展了哪些合作?


孙先民:哈尔滨商业大学和绥芬河、黑河市、双鸭山、哈尔滨新区等地都进行了合作。绥芬河自贸片区的发展需求和哈尔滨商业大学的学科专业高度契合,我们是把区域发展要解决的难题作为我们重点研究的课题。结合绥芬河自贸片区的发展需求和哈尔滨商业大学的学科优势,双方将重点围绕自贸区建设所需的人才培养、成果转化、智库服务等方面开展共建合作、组织课题研究、探索创新模式。依托绥芬河功能齐备的口岸通道、体系健全的产业平台、集成集聚的政策优势,吸纳优质教育资源,实现教育、人才、产业、创新链“四链协同”的校区合作格局。目前学校和绥芬河自贸片区重点围绕三个方面开展合作:一是共同成立自贸区研究院,以绥芬河自贸片区为蓝本,共同开展自贸区建设专题研究;二是共建合作实习实训基地;三是建设人才工作站。


中教全媒体:学校在校企合作方面做了哪些工作?


孙先民:学校和企业合作模式很多,校企之间实际上是利益共同体。我们非常重视校企合作、产教融合,在1.0版的基础上与企业一道积极打造校企合作2.0版,就是按照教育部对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要求,根据学科特点打造多个产业学院,与网易合作组建哈尔滨商业大学网易传媒学院,与浪潮集团合作组建浪潮会计学院。前不久,由团省委、学校所在区政府、哈尔滨商业大学和电商企业共同打造的黑龙江省青年直播电商人才培训基地设在哈尔滨商业大学,学校也将与企业联合成立哈尔滨商业大学直播电商产业学院,承担基地的人才培养工作。


中教全媒体:您认为做好校企合作的核心是什么?


孙先民:做好校企合作的核心是契合双方的需求。现在的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不是停留在纸面上签协议,必须做到深度融合。学校作为办学主体,一定要让企业深度参与到人才培养的全过程,这样培养出的人才才能真正适应企业需要。哈尔滨商业大学也以建设产业学院为载体,不断打造校企合作的升级版,推动校企合作,产教融合,协同育人。


教师要有大爱 大学要体现以人为本


中教全媒体:疫情期间,学校采取了哪些措施来保障在线教学?



孙先民:全面做好在线教学和学生返校复课工作,是本年度学校工作的重中之重,既总体反映出教育教学管理的前期成效,又集中反映为学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有效程度。学校自3月2日线上教学开课以来,在线教学任课教师836名,教师培训率为100%,开设课程1187门,开课率为99%,在线教学班级496个,开展直播课堂4.03万次,在线学习学生293.2万人次,主讲教师3.13万人次。学校在线教学工作经验“实现线上教学全覆盖,打赢课堂革命攻坚战”被刊发于《黑龙江省普通高等学校在线教学工作简报》,作为4所高校代表之一在全省在线教学工作视频会议中作重点发言。


按照“一课一方案、一班一钉群、一试一监控、一生一反馈”的原则,完成了春季学期600余门课程近11万人次的在线考试工作;针对不同专业的实际情况,结合疫情期间出现的经济社会问题,开展行业企业专题分析,撰写实践性社会调研报告,完成2020届毕业生的在线实习工作;创新毕业设计(论文)指导的组织形式,在师生不返校、不见面情况下,应用学校教学管理系统平台,通过信息渠道做好远程指导和过程管理,完成2020届毕业生的在线答辩工作;疫情期间学校组织开展了“虚拟教研室”活动,各学院以基层教研室为单位研讨在线教学工作,全体教师在云端教研室齐聚一堂,就当前线上教学工作和信息化教学建设分享了先进的经验和做法。



中教全媒体:疫情对学校的改革发展会有何影响?



孙先民:疫情催生了新教学模式的推广,对管理模式、运行机制都产生了一定影响。不能单纯评价线上教学和线下教学哪个教学效果更好。我主张应该对课程进行多种媒体的一体化设计,要根据课程内容设计传统线下教学、多媒体展示等方式。我想有些改革是逼出来的,对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是很大的推动。线上教学最大的收获是教师的信息素养提高,教师对利用信息技术提高教学质量、教学效果的意识增强,对推动学校教育信息化的作用非常大。


学校下一步将加强线上教学质量监控,构建多元化教学质量保障体系;提升教师和学生的信息化素养,持续开展教学培训和技术支持;做好线上线下教学衔接,升级校园网络和智慧教室的规模层次;制订信息化教学建设规划,建设学校专属的在线课程平台和教学资源平台;加大在线课程建设投入,以此次工作为契机,打造一批国家级、省级一流在线课程;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强化师生在线互动,形成学生线上线下一体化学习的养成性习惯。


中教全媒体:您认为一所大学需要包含哪些元素?



孙先民:一所大学首先不能没有大楼和大师,大楼就是要给学生好的学习环境,但更需要有大师。同时,还要有大爱。教育的核心是培养人,既要带着责任、使命从事教育事业,更要带着自己的情怀和爱心去培养人。我认为无论是高校的领导干部还是教师,首先要有爱,一个人如果没有爱,没资格从事教育,而且爱是可以传递的。此外,要大气,要有大格局,要立足中国大地办大学,要顶天立地。当然,还有很重要的一点,要遵循教育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


中教全媒体:就您个人经历而言,不同类型的高校各有怎样的特点?


孙先民:2001年组织安排我到黑龙江广播电视大学担任副校长,在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开放教育试点等方面做了一些探索。2007年到黑河学院担任院长,明确了学校“立足北疆、服务地方、面向大众、突出应用”的办学定位,强调要加强应用型人才培养。2011年回到黑龙江电大做校长,在中央电大的指导和帮助下开展了行业学院试点,并在社区教育、老年教育、干部教育方面进行了探索。2015到牡丹江师范学院任院长,提出了“师范教育和非师范教育并重、基础学科和应用学科并举、办学水平和服务能力并进”的办学思想,推动建立了中国抗联研究中心,目前成为黑龙江省重要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17年回到哈尔滨商业大学。


不同类型的高校办学定位和人才培养目标是不同的,承担不同的教育使命和不同层次的教育教学任务。广播电视大学已从在职教育,发展到开放教育,是广义的社会大学,承担着全社会的专业教育、全员的继续学习。地方学院的办学是面向区域,服务地方、产业和岗位,培养落地人才、职业人才和应用型专业人才。省属高校大多是综合性、多科性和专科型大学,办学定位、层次和人才培养目标相对较高,研究生教育、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是学校教育教学的标志,培养创新型、复合型和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服务国家行业产业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不同类型的高校应各安其位,既不盲目攀高,又要克服同质化,在各自的位置上办出优势,办出特色,办出水平。


中教全媒体:您对哈尔滨商业大学的未来发展有什么期望?


孙先民:哈尔滨商业大学将围绕一流人才培养,努力建设一流的优秀团队,打造一流的科研平台,产出一流的研究成果,提供一流的管理服务,形成一流的大学文化。


中教全媒体:哈尔滨商业大学有哪些发展规划?


孙先民:哈尔滨商业大学已经走过了68年的历程,我们对商业大学的未来发展充满信心。学校正在组织编制“十四五”发展,将对学校的发展目标定位、人才培养定位、学科专业定位、服务面向定位等进行认真总结和论证,处理好传承和创新的关系,把学校的蓝图描绘好。哈尔滨商业大学作为黑龙江省重点建设的高校,要发挥商科办学特色和多科性办学优势,围绕国家东北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一带一路”建设,紧密结合黑龙江省经济社会发展和重点产业建设,坚持“经管工为主,商工结合,建设高水平的经管学科,打造特色的工科,突出服务能力建设”的办学定位,全面推进特色鲜明的、高水平的教学研究型大学建设,全面提高办学水平、人才培养质量和服务地方发展的能力。


黑龙江广播电视大学十多年的工作经历让电大开放、创新的教学理念深刻的影响了孙先民的办学理念,尤其是担任哈尔滨商业大学党委书记后,在抓好“一体两翼”文化育人模式的基础上,用创新的思想和理念带领学校进行应用型、创新型、复合型人才培养和教学模式的创新发展。此外,孙先民也非常重视教育中爱的传递,表示“教育的核心是培养人,要带着责任、使命从事教育,更要带着自己的情怀和爱心”。在他的带领下,哈尔滨商业大学会有怎样的未来,让我们充满期待。


采访报道 / 中教全媒体 侯娜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