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节那天,浙江大学义乌东河小学的孩子们收到了一份特殊的“节日礼物”——一间叫“幸福”的超市。
约20平方米,每天大课间开放60分钟,只对我校学生开放.6月1日早上9点,我走进这家特殊的超市,里面挤了十几个孩子。
每个人都挑选自己喜欢的产品,脸上写满了幸福。203班的学生何一真拿着铅笔和一袋薯片,和“值班收银员”402班的学生吴梦瑶一起数钱:“铅笔一个硬币,薯片两个硬币,两样东西三个硬币。”
学校从公款中拿出资金,大队部的老师采购物资。各班轮流值班,安排学生担任超市“合伙人”,超市对所有学生开放。
孩子们可以在参与超市运营和商品交易中,体验劳动的辛苦,感受收获的幸福。“和数学打交道,和中国人交流,在这里你可以学到东西,锻炼人。”那天,“值班掌柜”402班学生楼萌萌一边记账一边说。
用来购买商品的消费货币叫做“幸福币”,是学校制造的。为了防止“幸福币”的滥用,学校大队部负责控制总量,平均每周每个学生5个左右.每个班制定自己的日常奖励规则。比如在超市服务一天,每个班可以加10个“劳动实践积分”,每10个积分可以兑换一枚“幸福币”。
学习和实践取决于坚持。借鉴党员“十二分制”延伸积分兑换,是实现全体学生参与,变被动为主动的创新尝试。在东河小学,每一位学生都建有自己的“成长积分档案”,学生通过参与学习实践换取积分。积分管理在课堂学习、文明实践、劳动创造、安全教育等多个领域蓬勃发展。
通讯员吴
“以积分管理为依托,学校开设‘幸福超市’,通过兑换文具、书籍、美食等生活学习用品,让无形的积分转化成有形的价值。”,东河小学校长徐晓辉表示,通过将积分管理与商品和服务联系起来,学习、劳动和文明实践可以成为真正的“小财运”,从而促进更多的孩子形成自律和自我意识。
从买世界、卖世界到买世界、卖世界,连续举办26年的义乌交易会,是世界商品之都义乌的“金名片”。为了引导和激励全校学生在学习和实践中更好地成长,东河小学拟将“义乌集市”搬进校园,并在儿童节之际特别策划了学校首届小商品交易会,极大丰富了“幸福币”可兑换的商品。
劳动赋能与五育并举能更好地全面育人。但是,劳动教育要因地制宜,与时俱进。东河小学虽然地处农村,但依托全球最大的小商品批发市场的优势,坚持以劳动修身、益智强身、美育创新。在开展适应时代发展、符合小学生成长规律的劳动教育,开设了“七彩花园”“想象一带一路”等系列主题课程,策划了“小商品交易会”主题实践活动,积极探索引领“融合育人”。
通讯员吴
“义乌被称为一座建立在市场上的城市。学校很多家长在义乌小商品市场摆摊,参加义乌交易会。”作为总规划师,徐晓辉希望通过“正常状态”
化运营的超市”和“一年一届的博览会”联动的场景化主题实践,让全校所有孩子都能参与进来,体验商业模式,学会公平交易,培养诚信品质,传承义乌精神。寓教于“市场”、寓学于“展会”。近百个展位一字排开,乍眼一看去还真有义乌小商品市场的味道,如此真实、生动的“课堂”深受学生的喜爱。
“一个人进货、铺货、摆摊做生意,来咨询的客人多,我要一直站着接待,腰都快直不起来了。”卖小饰品的学生郑子欢说,平时家长就在义乌市场上做生意,之前从没有体验过摆摊如此辛苦。
置身展会现场,吃着“一分一分赚出来”的薯片,何意宸定下了这个学期的“小目标”:“赚”够15个幸福币,兑换那个心仪已久的地球仪。“光盘行动每天能积2分,卫生值日一天积5分,完成垃圾分类再积5分……我会继续坚持下去,多多争取积分。”
“小积分”促进“大成长”。学习积分管理让教学实践硕果累累;劳动积分管理成为美丽校园的“肥沃土壤”;文明积分管理让东河小学劲吹“文明之风”。
看到学生的成长变化,许小慧很欣慰。她说,学校还将继续积极探索融合教育的新途径,不断创新形式和载体来丰富劳动教育内涵,让校园教学更偏向实践、体验和互动,努力提升学生参与学习实践的幸福感、获得感。

来源:中国义乌网|作者:杨婷婷 陈云锋
监制:龚望平|主编:沈颖洁 |责编:刘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