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服务于中国广大创业者为己任,立志于做最好的创业网站。

标签云创业博客联系我们

导航菜单

创业风险防范论文,创业风险防范的重要性

4月进行了4轮评选,82个国家和地区,2026个创业项目,100个获奖团队。近日,首届HICOOL全球企业家峰会暨创业大赛落下帷幕。在与企业沟通的过程中,记者发现,这场诞生于疫情期间的竞争,就像是一张面向初创企业的公开论文,引导创业者重新审视自己的需求,审视自己的价值观,展望未来的世界。凭借地理优势,北京已经成为创业企业扎根的天然沃土。对于这座城市的初创企业来说,竞争本身更像是一本新发布的创业历史手册,过去的重新开放也指向未来。

“开放”下的竞争。

从2026年的赛事中脱颖而出,也意味着以疫情为注脚,在这场半命题比赛中,入围前100名的概率不到5%,想要夺得榜首的概率只有0.2%。

据大赛组委会相关负责人介绍,本次大赛涵盖六大产业领域。其中,与人工智能、大数据、金融科技相关的项目有525个,占比超过四分之一,也是竞争最激烈的“线上名人”赛道;在大健康轨道上有373个医疗和健康事件。在获奖的“明星”项目中,人工智能和生物医学是吸引项目数量最多的热门领域。在生物医药领域,有很多与疫苗研发、检测、医疗服务等“战疫”技术和服务相关的项目。

需求催生创造,价值是不变的尺度。由哈佛大学张旭博士领导的新冠肺炎特效药项目成为竞赛一等奖的五名获奖者之一。据了解,该项目致力于利用单细胞基因组学技术开发治疗新冠肺炎的创新药物。截至目前,该团队已与北京佑安医院合作推进国内一期临床试验相关工作,将于月底启动,同时其海外临床试验已在澳洲启动,有望成为全球领先的抗新冠肺炎特效药。

除了前述获奖项目,峰会期间,大量科技企业进驻展区,涵盖消毒、诊疗等多个领域。“其实这一次,我们是想打破紫外线消毒的误区。”时代智能科技(北京)有限公司市场总监崔今天告诉北京商报。

“疫情之下,公众越来越意识到环境消毒的重要性,产品就是在这样的需求下生产的。”崔对说道。据了解,公司研发的山治I智能紫外线消毒机器人从研发到生产历时半年多,目前已在地铁4号线、大兴机场等公共场所投入试运行。“这款机器人的亮点在于,通过全光谱UVC紫外芯片,在不产生其他污染物的情况下,可以在数秒内完成杀伤,成功率超过99%。与化学试剂消毒相比,达到了无残留、无异味的效果。”

崔表示,目前,及生产的消毒机器人重点在企业端,而后续也将围绕家庭消毒需求,研发消毒机器人。除了对地面进行清洁消毒外,室内细菌还会通过新风系统减少,从而净化空气环境。

解锁资本业务密码。

“家乡英科村计划”是获奖项目之一。据项目代表李静介绍,“疫情之下,项目顺应了人民群众对健康生活的需求。拥有15年文化旅游行业经验、8年电影制作经验的创始团队,立足于当前乡村振兴和发展乡村文化旅游产业的政策,计划搭建一个面向所有乡村场景的直播平台,线上线下介绍乡村文化生活、非物质文化遗产等乡村景点,直播带货给网友。”目前,我们正在考虑在顺义区后沙峪镇建设一个样板村,希望在未来3-5年内制定万村计划。"

据介绍,面临的问题

前述获奖项目除投资支持外,还将获得办公场地、企业注册、孵化培训、产业对接、落户北京、就学就医等多项服务。例如,根据项目获奖类别,北京高海大厦将在3年内免费提供不超过300平方米的办公空间。首都所有国际人才社区,中关村国际孵化器、中关村生命科学园、北航海创园等。将为竞赛获奖项目提供租金减免支持。

“到目前为止,我们公司已经服务了4.6亿消费者,与600万商家合作,创造了数百万就业机会。我们团队做了很多努力,但一个前提是我们在北京。”美团创始人、董事长兼CEO王兴表示,“创业需要钱。北京是中国风险投资最集中的地方。这里有很好的创业团队,也是寻找资金最便捷的方式。”

即使在疫情期间,北京的政策环境也滋养了成千上万的商机。截至目前,资本之窗已收集到93、114、137份针对高新技术企业、中小企业、民营企业的政策文件,包括减租、减税、降费等多项政策红利。

>

例如,今年2月发布的《关于应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影响促进中小微企业持续健康发展的若干措施》,提出对在疫情期间为承租房屋的中小微企业减免租金的科技企业孵化器、大学科技园、众创空间等各类载体,优先予以政策扶持等;4月28日,《北京市优化营商环境条例》正式落地实施,将压缩企业开办手续办理时间至1个工作日、推行政务服务告知承诺制,提高对中小企业信贷规模和比重等条款纳入法律轨道。


日前,据北京市税务局披露,上半年北京新注册企业达7.04万户,其中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新设企业有2.45万户,占比接近35%,远超居第二位的批发和零售业1.38万户新增规模。分区域看,新增企业最多的依次是朝阳区、海淀区和通州区,数量依次为1.34万户、1.03万户和0.71万户。


To B新蓝海


“从全球版图来看,已经呈现出中美各占半壁江山的状态,作为投资人引以为豪。再往下走,我们认为新机遇还是有的,但没有以前那么大了。理由很简单,人口红利最旺盛的时候已经过去了。”在此次峰会上,创新工场董事长李开复指出,当下中国经济正在进入增长范式的拐点,未来10年经济增长的核心动力,将来自科技带来B端(企业端)的效率提升和供给侧创新。


李开复指出,随着技术端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工作与社会的形态交互影响、经营压力导致企业产生全面的提效需求以及新基建、硬科技等相关政策利好的释放,To B创业的黄金时代即将到来。


随着云计算市场需求已在日趋旺盛,据统计,2019年中国云计算市场增长率达38%。据IDC发布2020年中国云计算市场预测,到2021年,中国90%以上的企业将依赖于本地/专属私有云、多个公有云和遗留平台的组合;2025年,50%的中国企业IT基础设施支出将分配给公有云,25%的企业IT应用将运行在公有云服务上。


今年以来,全球经济下行,“两新一重”建设投资已是带动国民经济快速恢复的翘板项目。3月4日,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会议强调,加快推进国家规划已明确的重大工程和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主要包括5G网络、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物联网、数据中心等领域。


在采访过程中,中国人民大学助理教授王鹏曾对北京商报记者表示,上半年因疫情影响,卫生、教育等建设项目较多。随着疫情得到控制,新基建和公共服务类项目建设有望迎来小高峰。


不过李开复坦言,国内To B企业立身仍需警惕三方面问题:国内中小企业相对分散,仍需要培养购买软件的付费意识,而不能仅期待通过后期增值服务获得盈利;技术缺乏进入中小企业的成型渠道体系;同时,想要进入中大型企业,其服务缺乏领先型,难以满足需求。


北京商报记者 陶凤 王晨婷 刘瀚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