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说福建人很会做生意,以敢打敢冒著称。然而,仅凭一句话很难取得真正的成功。我们听过“广东商人靠思想,上海商人靠方法,福建商人靠手段”,但是福建商人有什么手段呢?为什么说福建人“可怕”?
福建人有多可怕?如果你想知道答案,就不能不知道这五个非常重要的字!
1
“有华人的地方就有闽商”
《福布斯》 2015年中国富豪百强中,福建富豪13人,海外富豪11人。其中,菲律宾的史志成以142亿美元的资产排名第十。小戈孔伟、吴聪曼、菲律宾的陈永栽和郑少坚、新加坡的黄志祥的黄志达兄弟和黄祖耀、印尼的黄惠忠和黄惠翔、马来西亚的郭令灿和李申静、中国的徐荣茂和黄如伦,资产都在31亿美元以上。
在国内各行各业的市场上,闽商也是赫赫有名;
在北京,十分之九的瓷砖都是闽清人卖的。
闽商“泉州军团”80多万人外出经商,外企年销售总额达到3000亿元,相当于在外面再造了一个泉州市场;
莆田有50多万人在国外经商设厂,分布在全国各大城市。莆仙兵团几乎垄断了整个中国木材市场。
难怪有些福建人这么自嘲,“福建本地人比外地人差多了”。
而这种被福建人称为“飘”的开场特写,据说最早是被逼出来的。你什么时候开始挑剔的?据说,福建有一大批有志苦干的青年,想在“八山一水一分田”的艰苦环境中改变生活状态,不得不离开家乡,到外地(包括东南亚)打拼,经商,然后扎根。大家都知道后来的故事,是先“漂”再“漂”推动的,所以越来越多的福建人“漂”到了世界各地。
【解密】
世界那么大,你以为福建人只是想出去看看?做老板光有胆识还不够,视野和眼界也不可缺。要学学一百多年前的先辈们,“开眼看世界”。海纳百川,有容乃大,总在窝里横实在没什么好吹的。
2
“不当老板不算猛男”

都说福建人很会做生意,敢拼敢闯是出了名的,有句话叫“不当老板不算猛男”,较新颖的说法是“宁当创业狼,不做打工狗”。没有人统计过在这个地球上有多少当老板的福建人,但综合各行各业的印象,数量应该不少。据说集中在茶叶、布料、辅料、服装、鞋帽、水暖器材、建材、石雕、玉器等领域。
于是就有人很硬气地宣称:
“各省人在上海都有,别的省份都是打工为主,而福建人百分百是老板。”
“中国的服装、鞋子、糖果等轻工业基本上都是福建老板的……”
“内地尤其是华中二三线城市的房地产开发商六成来自福建。”
虽然感觉上面夸大其词,但福建人热衷当老板却是国民公认的事实。
【解密】
做老板首先要有胆识,一心做老板,爱拼才会赢。很多人有福建人当老板的雄心,却学不来福建人敢打敢拼的意志和韧劲。借马云的话说,就是上山打野猪的时候,会连续向冲过来的野猪开枪,子弹打完了把枪一扔,从腰上拔出柴刀继续和野猪拼命。
3
“懂的变通,顺势而为”

这里以陶瓷行业为例,众所周知,广东佛山的瓷砖是出了名的。然而作为邻居,福建人从未停止过追赶佛山的脚步。
在福建建陶产区(以泉州为代表),培养了一大批的陶瓷人,他们的部分产品在品质、款式已接近佛山,但价格仍相对低。为了能卖个好价钱,他们或贴牌产地佛山,或顺应潮流到佛山建展厅,提升品牌拉动销售。
有这么一个数据,或许可以让大家感受到福建人在建陶产业已经扩张到什么地步:
在涉足陶瓷类产品的五金水暖行业中,泉州南安企业差不多占据了国内市场半壁江山。
不同于佛山陶瓷以制造闻名于世,南安的五金水暖行业强在销售,全国五金水暖行业70%的销售是南安人来做的。
而在这个渠道为王的时代,对终端的把控意味着什么?南安的优势不言而喻。
而即便是单做业务员的心态,福建人也不一般。当终端销售越来越多人做的时候,有些业务员谋“转行”,而福建人却大多谋“转型”。据说在重庆,就有很多老板曾经是业务员,从业务员转型做经销商的很多,其中很大一部分就是福建人。
【解密】
从一个追赶者到扎根终端,从借力品牌到渗透卖场的平台,从业务员到经销商,福建人关键是懂得变通,顺势而为。
4
“下雨的时候带两把伞”

在商业界有这么一个流传甚广的小典故:下雨的时候,闽南人都会带着两把雨伞,一把自己用,一把拿来卖。
看到没?哪里有商机,哪里就有福建人。换句话说,在福建人的眼里,商机无处不在(当你还在用黑色的眼睛寻找光明的时候,人家已经洞穿市场发现了商机。“就算一张厕纸,都有它的用途。”)
还有一个更牛的说法,讲福建人善于投资生财的意识深入民心:
在福建,一个村的人会投资一个人去外地开公司,公司赚了钱还给这些村民利息,直到把所有本息都还清,这个公司就属于这个人,然后这个村子就开始寻找其他目标(不管你信不信,我反正是信了)。
【解密】
商机面前人人平等,但商机却不会坐等每一个人。信息化时代,与其抱怨人家抢先一步,不如反省自己为何不能快人一步。
5
“不砍价简直是不正常的”

据说,福建人民普遍有强烈的经济意识,懂得精打细算。在他们的生活中,砍价是常态,是“会过日子”的表现。
北方的大老爷们可能比较豪爽,买东西不喜欢砍价,但如果你去福建买东西,特别是在私营摊点买,“不砍价简直是不正常的”。对于不懂(或不喜欢、不习惯)砍价的顾客,福建商人会调侃着说:“傻得可爱。不过娶老婆可不能娶这样的,嫁丈夫也不能嫁这样的,不会过日子嘛。”
【解密】
列位看官可别急着笑话人家算盘打得精。初创业的老板想必深有体会。譬如当市场上一块瓷片只能卖到4、5块钱的时候,供应商报价4块,经销商砍不砍价?毕竟是靠差价吃饭的,能挣1分是1分。
总而言之,如果你想学“可怕的福建人”,那么不妨去练好这五项基本功:
飘出去的开放视野、当老板的拼劲胆识、对终端的适应变通、对商机的敏锐嗅觉、对经营的精打细算。
另外,最好懂点“茶经”,利于跟客户沟通、打交道(福建多好茶,福建人也好茶。据说泉州的老板就喜欢把生意谈判放到茶馆)。

当然,作为深谙福建语言之道的石材君(毕竟石材君是福建人嘛),可以告诉你福建人“可怕”的另一个秘密:能把Hu念成Fu,把“互”联网念成“富”连网的,能不富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