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东北二环葛花大厦10楼。
一大早,这家知名大病筹款平台的数百名员工就忙得不可开交。他们每天都面临着来自各个国家和地区的求助信息,当然也有来自世界各地好人的回应。
当我们公开提出这个新概念,搭上移动互联网的快车,会有哪些意想不到的变化?通过互联网轻松筹集大病救助众筹有怎样的商业想象空间?如何在通过互联网让众筹更高效的同时,保证公众的善意不被欺骗?
自四年前成立以来,易基金一直试图用行动回答这些问题。
当众筹遇上移动互联
2014年,智能手机在中国普及,网民开始从PC“迁移”到手机。
今年,CEO杨茵轻松年满40岁。当时,她还是国际数据集团(IDG)的高级投资者和副总裁,这是一家世界知名的风险投资公司。
“移动互联网技术将彻底改变大众的生活。这是一个不容错过的历史机遇。”杨茵说,技术革命的浪潮已经袭来,她更愿意主动“跳进”其中,从投资人变成企业家。
对于很多创业团队来说,方向和目标都是通过不断的探索逐渐清晰的。容易筹集的创业团队也是如此。轻松筹最初的产品定位不是大病众筹,而是基于移动终端的熟人众筹,众筹类型不限。
随着轻松筹款的不断发展,团队发现大病众筹大有可为。“一方面,很多人仍然缺乏健康保障;另一方面,公众的善意非常强烈。”杨茵说,发现这一点后,轻松前行的道路真的变得清晰而坚定。统计显示,近四年来,易募资总额已超过255亿元。
不同于常人的想象,虽然养一个团队做好事很容易,但并不总是让人感动和感恩。“唠叨、谩骂甚至骚扰是我们每天都要面对的问题,为此我们安排了大量的心理医生为一线工作人员做心理咨询。我们一定要了解这种情况,因为患者和家属通常都比较焦虑,尤其是面对陌生的客服人员时,他们的情绪很容易失控。这才是我们真正的工作环境。”杨殷说。
尽管如此,提升团队还是很容易的,并且仍然能从工作中感受到无尽的快乐。“很多接受过我们帮助的人,在经历了风雨之后,会主动把没用的钱还回去帮助别人;更多的人在活动期间和活动之后一次又一次地向我们表达他们的感激之情。在这个过程中,我们真切地感受到善意在积累、放大、传递,它已经成为一种非常重要的社会资源。”杨殷说。
是公益,也是生意
杨茵认为,网络众筹既是公益,也是商业,两者并不矛盾。“当然,我们不排斥开拓更多的商业想象空间。越是健康容易发展,在社会公共卫生保障体系中的作用就越大。”
随着团队在探索过程中不断观察新问题、尝试新解决方案,轻松升起的商业版图越来越大。如今,人们很容易更加关注医疗保健领域,并扩大其产品线。从轻松互助到保险再到线上诊疗,一个覆盖多个领域的产品网络正在慢慢铺开。
比如“放松互助”就是一种“抱团取暖”的健康互助机制。健康用户只需预存10元即可成为会员,生病时可以按照“一人生病,人人平分”的规则获得健康互助。杨寅说,目前已发放互助资金3.48亿余元,便于互助。为了使互助行动更加公开透明,所有互助资金都存入银行设立的专门账户,信息实时公布,接受公众监督。
比如基于数据、场景等潜在价值点,很容易推出一个叫“Easy E-guarance”的项目
d" data-gid="4091140" qid="6541369659399083268" mention-index="0">互联网保险销售平台,为受众提供精选保险。轻松e保先后与泰康在线、华泰财险等多家知名保险公司达成合作,实现了单款保险产品购买转化率13%、单月规模保费超3亿元的好成绩,成为互联网保险销售行业的一匹“黑马”。此外,轻松筹还推出健康产品服务系统,覆盖健康体检、在线问诊、绿色就医、营养保健、诊断检测等多项内容。
在质疑中努力自我完善
杨胤坦言,轻松筹一路走来,质疑声从未停止。
2015年,一位在德国留学的中国留学生由于患上白血病在轻松筹发起了筹款。很快,就有网友表示,德国的医疗保障体系能够覆盖留学生患白血病这种情况,因而不应当“过度利用公众善意”。
针对这一情况,轻松筹发出了志愿者验证请求,受托志愿者立刻前往当事人所在学校验证。验证结果显示,当事人已经毕业,签证马上过期,已经不在德国医疗体系保障范围之内,其病情也属实。因此,帮助该当事人确属轻松筹的业务范畴。当然,这件事也给轻松筹“提了个醒”,很快,轻松筹便上线了志愿者验证项目,以增强其验证能力。
“质疑是正常的。平台做大了,必然要承担更多责任。尽管我们已经尽力设想各种情况,但多少还是会有意想不到的新问题、新情况出现。这时候质疑的作用就凸显出来了,这是平台在自我完善之外的另一种完善方式。”杨胤说:“我们的工作是传递善意,我们有责任不断改良自己的产品,让它变得更好。”
除了不断推动制度完善,轻松筹还在技术探索上不断发力。如今,轻松筹已经拥有了很多系统性验证能力。比如,对不同病种医疗费用的统计与估算、对不同病种看病流程的掌握、与公安部门相关系统对接以验证发起人及病人的真实身份等。(经济日报 记者 袁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