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市场推进注册制的节奏明确。
证监会发言人高丽2月26日表示,注册制采取试点先行的原则。目前,科创板、创业板已分步实施注册制,证监会将在试点基础上进一步评估,评估后将在全市场稳步推进注册制。
目前,监管部门正着力提升上市公司质量,从上市公司IPO现场检查和专项质量控制行动等方面,全面压实发行人、实际控制人和控股股东的责任,强化企业质量,强化投资银行、证券市场评级机构、会计师事务所等中介机构的责任,将为稳步推进全市场注册制改革积极创造条件。
在评估基础上稳妥推进全市场注册制
注册制改革是资本市场改革的“牛鼻子”工程,也是提高直接融资比重的核心举措。自2019年科创板和2020年创业板实施注册制以来,注册制改革试点实践取得初步成效。截至2020年底,科创板上市公司数量已达215家,总市值达3.3万亿元。2020年8月24日,创业板改革试点注册制正式落地。截至2020年底,已有63家创业板企业完成注册制上市。从科创板和创业板的试点经验来看,市场运行平稳,各项制度的创新完善基本实现了预期目标。
不过,在整个市场推行注册制还需要一段时间。高丽指出,注册制采用试点先行的原则。目前,科创板和创业板已分步实施注册制,证监会将在试点基础上进一步评估。经评估,将在全市场稳步推进注册制。
此前,证监会主席易会满在监管工作会议上指出,要坚持尊重注册制基本内涵、借鉴国际最佳实践、体现中国特色和发展阶段三个原则,做好注册制试点总结、评估、完善和优化工作,加快完善配套制度规则,强化中介机构责任,积极为稳步推进全市场注册制改革创造条件。
为全市场推进注册制创造条件
一方面是对现有登记制度规则进行评估和优化;另一方面是为注册制在全市场的实施做好准备。
近期,沪深交易所发布了修订后的退市规则,全面修订了财务指标、交易指标、规范和重大违法类别的退市标准,有效提高了退市效率,为形成正循环、负循环的市场生态奠定了良好基础;证监会开展上市公司专项治理行动,压实上市公司和“关键少数”主体责任,增强企业高质量发展内生动力,要求上市公司诚实守信、守法合规;完善治理,规范发展,聚焦主业,稳健经营,引领创新,防控风险,真正掀起提高质量的主体责任和第一责任;证监会将继续强化资本市场中介机构,推动证券公司、会计师事务所、审计评估机构全面提升执业能力,构建良性执业生态。这一系列措施为注册制的全面实施奠定了制度基础。
目前,a股市场共有6家上市公司面临退市。其中,*ST天夏、*ST长城触发“一元退市”标准并已停牌;退市金隅、退市港泰已进入退市期;*ST航通持续亏损,营口港因股份互换吸收合并,两家公司自愿选择退出市场。
上述16家公司,2月还有16家公司撤回IPO申请,其中有两家公司情况尤为特别,森泰木塑即将于2月25日接受科创板上市委审议,就差“临门一脚”;安凯特更是已于2020年11月19日通过创业板上市委审议。“现场检查过程细致,检查组也很专业,这对一些带有瑕疵上会的企业来说是致命打击。”一位从事投行业务多年的人士表示,被查出问题的发行人,中介机构也会担责,在审核过程中发现发行人信息披露存在重大瑕疵或财务存在重大疑问的,将启动对中介机构的现场督导,发行人和中介机构对此都很谨慎。
上述人士指出,在上市闯关的冒险和现场检查的威力之间,不少企业选择主动撤回这一还算体面的退出,以待日后万事俱备再重新申报,这比“万一查出问题,上市之路被堵死”的情况要强。
“一连串政策出台,都是在提醒IPO排队企业,不要带病申报、存有侥幸心理。”北京一家头部VC合伙人指出,目前申报企业的生产与销售情况、持续盈利能力、抗风险能力、内部控制、关联交易等都是监管重点关注的内容。
可以预期,注册制不是放低了上市门槛,严监管下,只有质地优良、合规经营、关键少数和中介机构尽职尽责的企业才能进入资本市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