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问施姐姐的。”
我的第一反应是她不是大块头。你为什么叫她“姐姐”?
后来才知道HR原来叫石成,这首“诗”不是他的“老师”。
这是我刚来保利的时候发生的一件事,我得跟她商量一些人力的事情。
后来因为学校招聘PPT,我和师姐接触多了,成了朋友。我会向她寻求任何建议。
和HR做朋友是怎样的体验?
答案是:受益匪浅。
他们见过很多人,失败的,成功的,烦恼的,乐观的。
所以,针对你的苦恼,他们会给出解决方案,同时辅以足够详实的论据。最终的结果是:你带着烦恼来,带着解决方案走,豁然开朗,如沐春风。
(一)在成为有能力的人之前,先成为对他人有帮助的人。
有一段时间,很多同事找我帮忙改PPT。这让我很纠结。毕竟我自己有很多事情要做,不能很快帮到你。结果,我累极了。
于是找了个机会和师姐聊这个话题。
她静静地听我说话,没有插话。
当我倾诉完我的抱怨,她笑着说:“那么我们向你求助也是这样吗?
我说不!
她问为什么。
我说因为你是我的朋友,我很乐意帮助你。
她笑着说,没错。其实说实话,我们关系的建立在一定程度上是得益于你之前的帮助,然后我们有了更多的交流。看,你已经帮助了别人。别人对你更熟悉吗?
我答应了。
“其实人和人之间,更多时候还是建立在良性互动的基础上。你帮他,他之后也会在某种程度上做出回报,毕竟抬头不见低头见。有了这层关系,部门之间的某种隔阂被打通,以后你的工作也更便捷,最终还是帮助到你的职业生涯。”
然后她列举了几个负面案例。
职场上有些人逃避与自己真正利益无关的事情,想要别人的东西就变得被动。毕竟,很多时候,别人能帮你,但帮不了你。
“啊,谢谢诗姐!今天中午我请你!”
“不,拜托,我还没感谢你上次帮忙做PPT呢!”
“这个对你来说不便宜,我的市场价很贵,哈哈!”
(二)做小事也是有意义的,意义可能不在小事本身。
刚进公司的时候,作为最初级的员工,需要做很多琐碎的事情。这种事情看起来帮助不大,但是需要很多时间。
有时候看到其他同事在做项目和专题会很沮丧,然后他们看起来很穷。
然后去QQ找师姐。
但是她也很忙,最后只能约个时间吃午饭。
和以前一样,她一直在听,等我讲完,她才开始表达自己的观点。
这次她说既然
己的经历。在更早的时候,她在广州日报工作,刚进入公司的时候也是各种小事缠身。而且人力的事,又杂又多,经常加班到很晚。
“那你当时有负面情绪吗?”
“说没有是骗人的。”她会心一笑。
但她给了自己两个理由:
第一,我不做谁做?毕竟我是新人,难道让老员工来做?
第二,如果这些事情都做不好,别人怎么有理由相信我能做好更重要的事?
“其实刚来公司,你的每一个动作老同事都看在眼里,这些小事的作用倒不一定是说有多重要,但它至少是判断你靠谱不靠谱的先行标准。”
“那你的解决方案是?”
“就好好做啊!”
后来的事证明,此话不假。当把一系列小事做好后,同事也会逐渐交待一些更多大一点的事,成长也在这种量变中实现。
(三)其实一个团队,如果都是金字塔是不好的,也要有人扮演河流的角色。
这一次我倒没有什么烦恼,只是一同觅食的路上聊到了蓉蓉姐。
她的故事之前也提过,具体见:职场上如何让自己受欢迎?
简单来说,就是人既厉害又nice,乐于助人,善于发现好吃的好玩的,我们都喜欢她。
诗姐说,其实这就是团队组建的技术。
如果都是金字塔,互相像刺猬,你扎我我扎你,大家都不好过。这时候就需要一条小溪流,去沟通,去调节,做润滑剂的角色,这样团队中如果有摩擦,他/她站出来,调节气氛,缓解情绪,摩擦自然就过去了。
我说,这不就是西游记团队吗?有人扮演孙悟空冲锋陷阵打妖怪,有人扮演猪八戒插科打诨活跃气氛!
“你说蓉蓉姐是猪八戒?”
“啊,不是这个意思!我才是!”
你看,和HR做朋友,总能够收获满满正能量。
他们懂人,知道怎么去纾解困难,也知道怎么去让团队变得更好。
此处应有爆照:
↑ 诗姐是图中唯一的女生
所以,赶快去QQ上搭讪你的HR吧~
早安,加油!
如果喜欢曹将的文章,请务必赞赏,或者点击广告,支持曹将坚持写作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