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服务于中国广大创业者为己任,立志于做最好的创业网站。

标签云创业博客联系我们

导航菜单

为什么要创新,开创创业创新课程目的

来源:中国教育新闻网

近年来,韶关学院构建了金字塔形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引进培养打造“双师型”师资队伍,与政府、学校、企业合作搭建创新创业实践教育平台,多措并举提升学生创新创业能力,为学生打造“梦想空间”。如今,韶关学院创新创业教育成效显著。——个学校创新创业项目入选“全国高校建党100周年创新创业成果展——个”,创新创业基础课程荣获2021年广东省就业创业“黄金课程”。

课程资源链接校内外创新创业教育资源

韶关学院高度重视创新创业教育,将课程思政理念融入创新创业教育,在创新创业教育中加强学生成长成才教育。学校以“创新创业基金会”省级“黄金课程”为指导,结合最新创新创业发展理论和教学实践,构建金字塔式课程体系。同时,学院还进行了课堂教学改革,试图让教师立即为学生答疑解惑,让学生及时消化创新创业的知识。目前,学校通过框架设计、案例收集、资源汇集等方式,出版了创新创业教育教材。

如何链接校内外创新创业教育资源?韶关学院着力改革创新创业教育机制,专门设立组织体系层面的创新创业学院,统筹配置全校创新创业优质资源。为促进产学研深度融合,学校构建了地方政府、高校、企业“三合作”共生单元。以完善地方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共生模式为突破口,实现了以创新创业教育“四服务”,探索出以思想政治引领—教材基础—黄金课指导—竞赛实践—项目孵化—创业实战的创新创业教育“全链条”人才培养模式,形成了欠发达地区地方高校“三协同、四服务、全链条”创新创业教育模式。

据韶关学院相关负责人介绍,“三协同、四服务、全链条”的创新创业教育模式,不仅实现了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的有机融合,而且将“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有机结合,将校内外资源有机链接,从而更有效地推进创新驱动发展和乡村振兴国家战略。韶关学院根据学校实际情况制定的教育模式,也为欠发达地区地方高校服务创新创业教育、融入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新范式。

“双师型”师资队伍以赛促学

韶关学院以创新创业项目为支点,坚持引进与培养并举,通过官校合作,加强“双师型”创新创业教师队伍建设。学校指导教师共同制定课程标准、教学计划等。共同实施教学,并鼓励师生创建“专创”工作室。

在广东省第六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决赛中,由韶关大学英东生物与农业学院郑秋华老师领衔的蝴蝶兰师生获得了青春红色梦想征程赛道金奖。学校连续两年获得广东省决赛金牌

1992年,韶关大学英东生物与农业学院副教授方白羽带领创新创业团队,在一间简陋的小屋里开始了食用菌的研究。小屋已发展成为食药用菌生产、学习、研究的现代化孵化基地,获得国家发明专利2项。由师生共同经营的韶关玉溪创业园,也已获得科技部批准备案

"6548461142535050510" mention-index="0">星创天地”。


该基地先后培养了200多名食用菌专业人才、上市公司总经理及企业主管等,吸引150余人到基地就业创业。一大批学生经过基地的学习实训,毕业后成为粤北山区的扶贫能手。在韶关学院与韶关浈江区扶贫办支持下,基地投入500万元建立智能化栽培南华草菇扶贫基地,助力乡村振兴。


为让学生知行合一地练就创新创业真本领,韶关学院推动政校企合作,共建创新创业实践育人平台,搭建创新创业实践基地、创新创业综合实训平台、创业孵化基地等,助力提升学生创新创业实践能力。学校还通过面向社会企业征集创新创业项目、与地方联合申报和攻关重大项目等方式,助推创新创业项目孵化落地。


韶关学院依托不同学科专业优势,立足打造粤北特色农产品品牌,将教师的科研项目与地方产业特色相结合,并将学校的科研资源转化为对学生的创新创业教育资源。学校通过推进“产、学、研、用”一体化,助力农户增收致富、企业转型升级和地方经济发展。


(中国教育报-中国教育新闻网通讯员 黄长征 张紫欣 徐昌龙 中国教育报记者 刘盾)


本文来自【中国教育新闻网】,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及传播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