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主播带货,红薯热干面和红薯酸辣粉成了爆款。
3月24日,在红红食品的面条铸造厂,工人们正忙着包装红薯和热干面。(此版图片由湖北日报全媒体记者何雨欣拍摄,签名除外)
湖北日报全媒体记者江蕙通讯员毛洪平
阅读摘要
红安县是我省甘薯主产区之一,种植面积超过10万亩。一位80后企业家租用扶贫车间开发红薯热干面,为红安红薯产业的发展开辟了一条新路。
3月25日,在红安县城关镇小冯村的一个农村,三座高大的工厂矗立在那里。
这些作坊是小冯山村的扶贫作坊。在工厂门口,宏安红红食品有限公司(简称红红食品)和红红电商有限公司(简称红红电商)非常醒目。
在厂房一角的办公室里,两家公司的创始人张静正在检查订单的接收情况,他旁边的6台单机正在响个不停。
据业内人士透露,上个月产品线上销售额达到500万元,堪称“爆款”。3月1日至24日,张静研发的“兴巴”牌红薯热干面累计销售800多万元。
扶贫车间孵化的红薯热干面爆炸背后有什么精彩的故事?
从网上销售渠道销售酸辣米粉
36岁的张静来自山东省东阿市。2005年从华中师范大学毕业后,进入一家食品生产企业,从事电商销售11年。
2016年加入湖北供销惠农实业集团有限公司,担任红安分公司总经理,带领团队到红安县小凤山村流转土地发展香莲产业。
西装革履,锃亮皮鞋,白白胖胖。这是小冯山村党支部书记周从贵对张静的第一印象。“当时我惊呆了:他会栽香莲吗?”
事实证明,他不仅能种,还能卖。
在惠农公司网店的帮助下,张静以每年1000多万元的价格出售真空包装的干莲子。仅在小冯山村,他每年就带动村民增收近60万元。
2018年12月,看到网上卖的酸辣粉,张静抱着试一试的心态,代理了一个外省的酸辣粉品牌,迅速在网上脱销,一天卖了20多万元。
此时,小冯山村已从重点贫困村名单中除名。为了巩固脱贫成果,村里决定发展加工业,成立了一个900平方米的扶贫车间。
“红色安贞很有名,产量很高。能不能开发成酸辣粉?”张静决定租一个扶贫车间开发方便食品——红薯酸辣粉。小凤山村出租扶贫车间,年租金10万元。
2019年3月,红安红红食品、红红电商注册成立。公司不太注重资产运营,掌握原材料配方、品牌推广、包装设计、销售交付等。并委托加工厂生产粉饼及包装。4月底,“星霸”牌红薯酸辣粉上市,主要在天猫、淘宝等平台网店销售。
酸辣粉加工厂位于蕲春县。红红食品在红安买了红薯,运到蕲春加工。2019年,公司收购红安500多吨。很快,红薯酸辣粉成了“网上名人”,供不应求。
然而好景不长,网上很快出现了各种酸辣粉,商家开始了价格战。红薯酸辣粉销量下滑,价格一降再降,每单毛利从6元降到几毛钱。
酸辣粉昙花一现,张静还是收获不少。红红食品成立时,产值超过2000万元,积累了人脉和渠道资源,找到了线上销售渠道。
在年底
中国十大面条”之一的热干面。委托华农大团队研发新款
一个人管理3家公司,分身乏术。2020年4月,张景辞去惠侬公司职务,全心投入新产品的研发,专攻新款热干面。
红虹食品在市场调研中发现,“武汉蔡林记”品牌5人份盒装热干面,在网上销售十分火爆,销量全网第一。
如何避免同质竞争?张景决定,添加红薯粉,推出单人份袋装热干面,实行错位经营。
红薯可以制成粉丝,但做红薯热干面,没有先例。张景找到华中农业大学的研发团队。
2020年8月,国内首款红薯热干面研发成功,加了红薯淀粉的热干面,爽滑、劲道。
热干面好不好吃,调料包是“灵魂”。张景和团队到全省各地大小店铺试吃,找寻好调料,调出最佳配比。
能否吸引网友购买,“颜值”很重要。红薯热干面外包装主打“小清新”,以淡蓝色打底,搭配动漫人物,更符合年轻人喜好。
市场认可才算成功。红虹食品先将红薯热干面小批量投放市场,试水的同时也关注网友的评价。芝麻酱不够香、口味还不够辣……针对网友评价,一一改进。
张景还建立稳定的供应链。红虹食品提供配方、原料,面条和料包,分别委托红安县和河南郑州的3家加工厂生产,产品食品安全由厂家所在地市场监管部门监督。
2020年10月,“兴霸”牌红薯热干面正式上线。
带动红薯基地亩产翻番
“如今,流量已从天猫、淘宝等渠道,转向抖音、快手等直播平台。”基于这种判断,张景将推广重点放在直播平台。
2020年10月,红虹食品将新产品寄给直播达人。寄出10个,最多只有2个回复愿意带货。一名粉丝2000多万的主播带货后,效果依然不佳。
“看来,选主播不能只看粉丝量,关键要精准。”张景改变策略,与食品饮料类主播(简称“吃播”)合作。两名粉丝600余万的“吃播”推广后,红薯热干面销量见涨,其他“吃播”纷纷跟进。如今,为“兴霸”牌热干面带货的主播有500多名。
经过近3个月的直播推广,“兴霸”牌热干面从今年起开始热销。
1月,单品销售额300余万元;
2月,单品销售额400余万元;
3月1日至24日,单品已卖出800余万元,跻身“爆款”。
为解决原料问题,2020年初,红虹食品在红安流转土地600亩,建立标准化红薯种植基地;与12家红薯种植合作社签订订单,以每公斤1元保底价收购红薯,涉及面积4000余亩。8月,年产7000吨红薯淀粉的加工厂在红安县川东产业园投产。
红虹食品为种植合作社提供种苗、技术。合作社红薯亩产从过去2000公斤增加到4000公斤。仅种植一项,去年累计带动村民增收920万元。加上小丰山村45名村民100余万元务工收入,红虹食品去年带动群众增收1000多万元。今年,公司将把红薯基地面积扩大到1万亩以上,让更多村民参与到红薯种植加工的产业链、价值链。
潜江小龙虾带动产业综合产值520亿元,荆门油菜花拉动30亿元产业链,农业产业化前景广阔。张景表示:“红安的红薯产业已经起步,公司有信心继续做强‘兴霸’牌红薯面食,一步步做大市场。”
作者:江卉
来源: 湖北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