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服务于中国广大创业者为己任,立志于做最好的创业网站。

标签云创业博客联系我们

导航菜单

张店大学生创业园 留学生创业园

本报记者王家生杨树东

本报记者张琦

近日,沿着蜿蜒的山路,记者驱车来到沂源县芦村镇李家庄村。位于山顶的淄博文化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胡正在和同事们开会,讨论种植一种新的果树。记者没想到的是,这个32岁的年轻人已经在沂源山区扎根十年了。

2011年,22岁的暨南男孩胡从加拿大纽芬兰纪念大学毕业后回国。他没有像大多数海归一样寻求一份稳定且高薪的工作,而是一心想创业。经过多次考察,他把目光投向了沂源的生态农业。

“这里的环境真的很好,但村子也真的很差。”这是胡观对一对鲁乡镇的第一印象。沂水河畔的这个小镇三面环水,风景优美,生态条件优越,但山区地貌也成为制约村庄发展的因素。胡观一发现村里年轻人少,几个村连一条像样的水泥路都没有。

2011年注册成立怡园报乙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经过半个多月的深入调研,听取多位农业专家的建议,胡决定以建设生态果园为突破口,扎根农村,带领村民脱贫致富。

有了产业的定位,首先要保证生产资料有,果蔬靠农业运输。受制于交通条件,很多大型机器无法顺利进入,只能“边修边前进”。公司投资200万元修路,芦村镇大力支持,补贴70%;投资100多万元建设水电,山地果园终于与水电接通。

硬件设施的完善为农村产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过去,我们村没有好路。运水果进出山时,我们只能挑着担子走泥路或划船。沉船事故时有发生,所以卖农产品的村民很少。”李家庄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李家刚说,有了水泥路和水电设施,村民种果树的积极性被激发出来。

在胡的带动下,石门水库西岸李家庄村、李家村、石门村近千亩荒山种上了果树,荒山变成了花果山。果园的年收入约为每亩1万元,带动当地30多名村民到公司打工。

现在,胡冠通过送货上门的方式,将怡园的农产品销售到济南的千家万户,并为一些事业单位和大型国企的食堂供货。市场逐渐打开,农产品也卖了个好价钱。“以前村里的桃子才5毛钱一斤,今年的黄桃卖2块5!”李佳刚告诉记者,他们这几年的桃子收购价总能比周边地区贵5毛钱左右。记者了解到,该公司一元水果年销售额可达100万元。

果树种植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但胡对此并不满意。通过走访大量种植基地和新老果园,他意识到单纯的基础种植业对农村经济的带动能力非常有限,于是萌生了乡村旅游与精细种植相结合的想法。

2017年,胡更名为淄博文化发展有限公司,业务拓展至乡村文化旅游。“10年前,我注册公司20多次,花了20多天。现在同样的业务半天就完成了。”营商环境的不断优化也让胡冠对未来发展更有信心。

在这些年的创业中,胡越来越感受到地方政府对人才的重视。作为沂源县第一位旅游明星,每月享受600元津贴,多次参加县上组织的景区运营、民宿管理等培训,深感受益。

“下一步,我们将进一步延伸供应链,开发青岛和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