射雕英雄传
《射雕英雄传》是金庸创作的长篇武侠小说。从1957年到1959年在《香港商报》年首次连载,之后被收入《金庸作品集》。是金庸“射雕三部曲”的第一部。《射雕英雄传》,以宁宗庆元五年(1199年)至成吉思汗去世(1227年)的历史为背景,反映了南宋时期对徐金国、蒙古两大劲敌的斗争,充满了爱国民族主义色彩。小说历史背景突出,场景众多,气势恢宏,具有鲜明的“英雄史诗”风格;在人物塑造和情节安排上,它打破了传统武侠小说的盲目传奇,以人物为情节附庸,坚持以塑造个性化人物为中心,从而使这部小说虽是奇人异士却达到了一种精彩的境地。《射雕英雄传》的主要故事是郭靖与“华山五绝”董燮、西毒、南帝、北丐、钟深发以及他们的师父的相遇和恩怨。郭靖与黄之女黄蓉相识江湖,相亲相爱。偏偏西毒欧阳锋的侄子欧阳克也看中了黄蓉。郭靖的师父“江南七怪”与黄的徒弟“黑风双煞”不和。更有甚者,郭靖在遇到黄蓉之前,曾与成吉思汗的女儿郑华订有婚约。这使得他们之间的关系更加复杂。幸运的是,因为黄蓉,郭靖拜了北方乞丐洪启功,被皇帝邓救起。他还与“中国神通”及其弟子“全真七子”有着深厚的交往,有着各种纠葛、恩怨和复杂的情况。《射雕英雄传》年,金庸塑造了一系列有血有肉的人物形象:郭靖,坚毅而平淡;黄蓉,聪明犀利;老顽童周,天真;北丐洪七公,救世救民;邪恶的黄,聪明而笨拙;西毒欧阳锋,阴险自私;成吉思汗,雄才大略;杨康生于正义,长于邪恶。
金庸
金庸(1924-2018),本名查梁勇,浙江海宁人,1948年移居香港。被誉为“香港四大才子”之一的当代武侠小说作家,与古龙、梁羽生、文瑞安并称中国武侠小说四大家。1944年考入重庆中央政治学院外事系。1946年秋,他进入上海《大公报》担任国际电信翻译。1948年毕业于上海东吴大学法学院,调入《大公报》香港分校。1952年,他被调到《新晚报》编辑副刊。1959年,金庸等人在香港创立了《明报》。2000年获得大紫荆勋章。2018年10月30日,他在中国香港去世,享年94岁。 ize:15px;">家庭成员父亲:查枢卿,金庸生母徐禄是诗人徐志摩的父亲最小的堂妹。继母顾秀英 。
4个兄弟2个姊妹:查良铿、查良浩、查良栋、查良钰四兄弟和查良琇、查良璇两个姊妹。
三个妻子:第一任妻子杜治芬,第二任妻子朱玫,第三任妻子林乐怡。
二子二女 :长子,查传侠,19岁为情自缢;次子,查传倜。大女儿,查传诗;小女儿,查传讷。

四张机
《射雕英雄传》中,伴随老顽童和瑛姑感情悲剧的,有一首四张机:“四张机,鸳鸯织就欲双飞,可怜未老头先白,春波碧草,晓寒深处,相对浴红衣。”这首《四张机》并不是一首完整的诗词,而是金庸从清朝康熙年间,陈廷敬等人奉康熙御旨编成的《钦定词谱》中摘选出来的,原本是宋无名氏所做的一首乐府诗《九张机》:
一张机,采桑陌上试春衣。风晴日暖慵无力。桃花枝上,啼莺燕语,不肯放人归。
两张机,行人立马意迟迟。深心未忍轻分付。回头一笑,花间归去,只恐被花知。
三张机,中心有朵耍花儿。娇红嫩绿春明媚。君须早折,一枝浓艳,莫待过芳菲。
四张机,鸳鸯织就欲双飞。可怜未老头先白,春波碧草,晓寒深处,相对浴红衣。
五张机,芳心密与巧心期。合欢树上枝连理,双头花下,两同心处,一对化生儿。
六张机,横纹织就沈郎诗。中心一句无人会。不言愁恨,不言憔悴,只恁寄相思。
七张机,行行都是耍花儿。花间更有双蝴蝶。停梭一晌,闲窗影里,独自看多时。
八张机,鸳鸯织就又迟疑。只恐被人轻裁剪。分飞两处,一场离恨,何计再相随。
九张机,双花双叶又双枝。薄情自古多离别。从头到底,将心萦系,穿过一条丝。

九张机
九张机,词牌名,属“转踏”类大曲,平韵格。宋曾慥《乐府雅词》存两篇,俱为无名氏作。其一为整曲九首,由九段词组成一个整体;其二为整曲十一首,由九段词加两段口号组成。以整曲九首为正体,各首格律基本相同,都是六句三十字,除第三句押同部仄韵外,通篇押平韵。其内容写妇女织丝时的情景,自一张机至九张机,故名。这个“机”其实是古代一种用来织布的工具,“张”字代表了一个织布的动作。因此“四张机”并不是说有一种设备叫四张机,而是形容古代的女子在唱这首乐府诗歌的时候,伴随着手底下张开织布机的动作,而开始哼唱的一个量词,就好比民歌《十送红军》里面的数字一样,没有很明确的意义。《九张机》在《乐府诗词》中原来被称作《醉留客》,在《词谱》中被视为大曲,主要是通过掷梭与织锦来描写闺中幽怨的纷飞的思绪。而唯独这首《九张机》描述了织锦人的艰辛生活,爱情与家庭的,丝丝含情,缕缕凝思;读来回肠荡气………
“转踏”也作“传踏”,本是北宋歌舞表演的一种形式。演出分为若干节,每节一诗一词,歌唱时伴以舞蹈。现存“转踏”曲词见于《乐府雅词》的都是一节演一事,或合若干节而演唱一事。曾慥把《九张机》列入“转踏”类,可能是因为这些词在抒情中有一定的叙事因素,同时它们也是由同一词调组成的联章词。《九张机》在《词谱》中被视为大曲。《乐府雅词》共存两篇,俱为无名氏作,内容皆写妇女采桑织丝的情景,自一张机依次至九张机,故名。其中一组共九首,从一张机写到九张机;另一组九首后有两段“口号”,共计十一首。整组词的主要写的是 一个织锦女子到郊外去采桑,在明媚的春光里爱上一个少年。正当初恋时,少年出了远门。她忙着织锦,却怎么也忘不了心中的爱人。尽管爱人毫无音信,她始终向往着,追求着美好的生活。

宋代的宫廷乐舞形成了自身独特的舞蹈表演形式。这种新的舞蹈形式叫做“队舞”,队舞中既有《柘枝舞》、《剑器舞》等唐代经典舞蹈,又增加了一些宋代新创作的乐舞。它主要分成“小儿队”和“女弟子队”两队,表演时人数众多。队舞中有很明确的角色分工,队舞的表演还有着比较固定的程式,它集歌唱、舞蹈、朗诵、对话等多种形式为一体,各种形式互相穿插表演,形成一种内容丰富但是很有秩序的新的综合性表演形式。宋代出现了庞大的民间舞蹈表演队伍,叫“社火”。这种表演队伍将音乐、舞蹈、武术和杂技等多种技艺节目综合一起,以游行队伍的形式表演舞蹈。这种民间舞蹈演出活动,一般在新年、元宵节、清明节、中秋节等日子举行。在这一时期,城市中已出现了专门表演场所“勾栏”、“瓦舍”。民间舞蹈活动一般在“勾栏”、“瓦舍”或广场中表演。当时遇到宫廷节日时,民间舞蹈艺人,特别是那些容貌好技艺高的女艺人,常常被召进宫中表演。宋代著名的民间舞蹈节目有《村田乐》、《抱锣》、《舞鲍老》等。此外,宋代宫廷“傩礼”仍然保留,宋代宫廷每年按例举行“傩礼”活动,由教坊伶工扮成门神、将军、判官、钟馗、灶君、土地爷等诸神形象,戴面具起舞。在宋代队舞中一些舞蹈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变化,即不再仅仅是单纯的抒情舞蹈形式,而。宋代宫廷队舞和大曲中增加了戏剧因素,宋代大曲也增加了故事性,如《峰真隐大曲》中的《剑舞》,包括了两个内容,前半部表现鸿门宴项庄舞剑意在沛公的故事;后半部表现张旭观公孙大娘舞剑,草书大进的故事。这些大曲都有较强的戏剧性。总之,宋代舞蹈的发展状况是承接唐代的舞蹈而来的,其中一部分虽然保持歌、舞、乐相结合的形式,但是纯舞蹈性质被削弱了,表演人数增加,趋于群舞发展,加设朗诵和对答等形式。另一部分宋代乐舞明显走向杂剧化发展,其人物情节和布景道具等因素十分明确。

《九张机》是北宋时期出现的一种新曲调。敦煌俗曲中有《五更转》、《十二时》等定格联章的曲子,以一种定格曲式反复吟唱,或叙述故事,或抒写情怀,每首都以序数加词题开头起兴。《九张机》吸取了这种形式,从“一张机”唱到“九张机”,如曾慥所言:“凭戛玉之清歌,写掷梭之春怨,章章寄恨,句句传情。”(《乐府雅词》)除宋人无名氏所作两组外,后人罕有仿作者。九首词前后联贯,层层深入,并采用谐音双关、设喻比拟、联想象征、渲染夸饰等民歌的表现手法,把离情相思写得缠绵悱恻,哀艳感人。《九张机》脱胎于民间歌曲,这首组词可以深切的感受到它的俚俗趣味,闻到它散发着的泥土芳香。严格的说来,九张机不应该算是格律压得很严的词牌,填写这词的基本上是纺织娘在织布的时候填的词,大多是伤情的相思词,而且女子居多,于是,这词就成了缠绵的相思词。写情寓词,以词排解相思,九张机是最能打动相思的词牌。
阅尽诗词千千万,柔情当数九张机!
宋代《乐府雅词》里面的九张机,丝丝含愁,缕缕凝怨。
一张机,织梭光景去如飞。兰房夜永愁无寐。呕呕轧轧,织成春恨,留著待郎归。
两张机,月明人静漏声稀。千丝万缕相萦系。织成一段,回纹锦字,将去寄呈伊。
三张机,中心有朵耍花儿。娇红嫩绿春明媚。君须早折,一枝浓艳,莫待过芳菲。
四张机,鸳鸯织就欲双飞。可怜未老头先白。春波碧草,晓寒深处,相对浴红衣。
五张机,芳心密与巧心期。合欢树上枝连理。双头花下,两同心处,一对化生儿。
六张机,雕花铺锦半离披。兰房别有留春计。炉添小篆,日长一线,相对绣工迟。
七张机,春蚕吐尽一生丝。莫教容易裁罗绮。无端剪破,仙鸾彩凤,分作两般衣。
八张机,纤纤玉手住无时。蜀江濯尽春波媚。香遗囊麝,花房绣被。归去意迟迟。
九张机,一心长在百花枝。百花共作红堆被。都将春色,藏头裹面,不怕睡多时。
这首九张机,每一章都是一个小故事,有芳心暗许的期待,有闺中痴痴的等待,也有劳燕分飞之后的无奈伤感,循环往复,柔肠百转。何意百炼钢,化为绕指柔。即使如老顽童也一样逃不出一个情字。人生在世,相见时难别也难。谁能说分手容易,谁人说相思不苦!

老顽童爱瑛姑吗?
《射雕英雄传》中,刘瑛姑本是南帝段智兴的妃子,偶然遇到了老顽童周伯通,两人一见钟情,开始了一段刻骨铭心的虐恋。周伯通是跟随师兄王重阳去的大理,那个时候周伯通还不叫老顽童,只是一个无知少年,王重阳的小师弟,在大理皇宫闲逛就遇到了段皇爷的妃子刘瑛,刘瑛也是一个年轻女子,于是两个人一拍即合,居然背着段皇爷有了肌肤之亲。这在当时是非常大逆不道的事情,可是段皇爷宽宏大量,也看在周伯通刘瑛两个人年少无知的份上,忍痛割爱还想要成全他们俩。可是周伯通惊吓逃走,只剩瑛姑无可奈何继续留在皇宫,也开始了她长达几十年的相思。一直到三个人将近百岁高龄之时才算是冰释前嫌,隐居在百花谷一起生活。

瑛姑虽然继续留在了皇宫,每日思念的也只有周伯通。这个时候皇宫对瑛姑来说就像是一座牢笼,她十分向往自由的生活,也向往自由的爱情,所以她想尽一切办法也要追求这份她认为最值得的爱情。瑛姑之所以这么疯狂的爱周伯通,还有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瑛姑曾经生下了周伯通的亲生骨肉,虽然这个婴儿尚在襁褓之中就被裘千仞一掌打得重伤不治,也更加深了瑛姑对周伯通的刻骨铭心的思念。瑛姑苦苦哀求段皇爷出手救治这个婴儿,可是段皇爷看到包裹婴儿的正是“四张机”那张定情手帕,于是狠心拒绝。瑛姑无奈又不忍心孩子垂死痛苦,一掌结束了他的性命。因为这个婴儿的缘故,段皇爷看破红尘带着悔恨出家,姑伤心欲绝流浪江湖,四处寻找周伯通的下落,也是想要找一个依靠。这份爱情对于周伯通和瑛姑来说其实都是刻骨铭心的,瑛姑不顾一切追求爱情的态度固然值得尊敬,周伯通其实也在偷偷地思念瑛姑,他梦中呼唤的也是“四张机”那首定情词句,只不过他自己不敢承认罢了。周伯通、瑛姑和一灯大师直到百岁高龄才冰释前嫌生活在了一起,这把年纪早已经过了年少冲动的时刻了,瑛姑能够一直爱到现在,也证明她对周伯通确实是天荒地老的真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