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肖
“对于早期投资,我们寻找的项目越有创新性越好,有时很难理解。”在宋庆基金宣布完成10亿元规模的新基金募集后,基金创始合伙人董占斌阐述了他对“新”的看法。
3月31日,宋庆基金宣布完成宋庆四期基金10亿元规模的募集。新基金将继续专注于新技术、新消费领域的早中期风险投资;同时,宋庆还宣布启动第二只科技主题基金(宋庆智慧二期基金),重点关注AI和大数据的产业应用,以及产业数字化、智能化的进程。
截至目前,宋庆基金共管理6只基金,总金额超过30亿元,其中综合基金(一期、二期、三期、四期)4只,科技主题基金(智慧)1只,S基金1只。
新技术、新消费在投资领域并不新鲜。根据Yiou.com数据,仅2020年上半年,上半年新消费品牌融资案例就有42起,融资总额42.5亿元。虽然病例数无法与2019年上半年的80例相比,但融资总额与2019年上半年的43.7亿元几乎持平。
作为宋庆基金的创始合伙人,董占斌拥有20多年的投资经验,在新消费、新技术领域有自己的见解。他带领宋庆团队投资的代表性项目包括头部教育、婚庆学科、HomeFacial Pro、Wolf黑仔、松鼠AI、博盛光电等。其中,多个项目的退出回报超过60倍,民族时尚品牌HomeFacial Pro的部分退出回报达到140倍。
近日,界面新闻采访了董占斌,探讨了早期投资机构如何判断创业项目的价值,如何评价项目的创新维度。
界面新闻:这次完成募资的新基金会持续聚焦新科技、新消费领域的早中期创业投资,你怎么定义这里的“新”?
作为董占斌:,的早期基金,我们必须寻找一些创新因素。创新程度越大越好。有时候“难以理解”。到这种程度,已经不是之前说的那种“微创新”了。特别是,过去存在于实验室中的强调技术方面的技术,现在正在市场上试用。所以我觉得新技术是指一些以前没有用过的技术,现在可以尝试一下。
比如马斯克的特斯拉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刚开始大家可能觉得很多方面不理想,但现在坚持下来,已经到了走向群众的阶段。
其他更多的是技术的融合,涉及到的相关技术可能不是最新的,但是当这些技术结合在一起,无论是功能还是效率,都成为了一个新产品。比如现在的“洗地机器人”和大家研究了很多年的“飞车”,以前只是实现了,成本很高,但现在已经逐渐走向现实。
界面新闻:怎么理解新消费里的“新”?
董占斌:新消费的“新鲜感”是一种针对新人的消费,即00后和95后。这个群体和我们之前看到的不一样,比如他们的审美提高了,文化变了,更愿意尝试国产产品。
另一种“新鲜感”属于新的突发事件带来的一些影响,比如2020年的疫情,造成了人们生活习惯的一些改变。比如因为大家自己做饭,就产生了厨房自热火锅和小家电的消费。
我们投资的品牌包括土耳其电器,为刀和筷子消毒,疫情也促进了它的发展。我们正在看的,也有大型家用清洁产品。
另一个方面是新渠道。比如从最开始的微信官方账号到后面的小红书、Aauto faster、Tik Tok。如果初创公司能很好地利用(这些渠道),他们就能更容易地取得一些成就。
界面新闻:最近一年消费赛道的投资发生了一些什么变化?
在董占斌:,我认为环境实际上已经过热。一级市场和二级市场都有很多成功的案例,吸引了大量员工加入。很多时候,新手可能会先感受到行业的变化,有些红利是,当专业人士看到机会以后,其实是整扇门
槛已经高了。加入赛道的人正在大量增加,从新手到大厂人员,还有原来处于服务环节的营销公司和广告公司,竞争确实比以前激烈很多。界面新闻:那现在到了专业门槛变高的阶段了吗?
董占斌:对。随着一些大公司进入这个赛道,他们往往是带着更成熟、更全面的团队进入的,竞争比之前激烈很多。包括大公司现在对于线上也特别重视,去年特别明显,线上投放一下子都很集中,获客成本提高了很多。
还有就是资本的助推。现在的打法有点像2012年、2013年的手游市场,因为某些品牌上市或获得很高的估值和融资,集中效应也变得更加显著,头部企业更容易获得投资。资本的加持会更倾向于短时间内塑造一个品牌、追求市场份额,但那可能是以整个公司的亏损为代价的,初创公司很难与它们抗衡。而这种打法,应该是会越来越常见。
无论从从业者的数量、大公司意识的增强,还是从资本的助推来看,这个领域都是过热的。
从二级市场看就比较明显,比如消费类的公司,无论是做白酒的还是做酱油的,市盈率大多都在60倍以上。但二级市场的消费类项目不属于“成长型”项目,每年收入增幅约为20%。所以跟增幅相比,它们的市盈率明显是过高的。
界面新闻:你这几年遇到的印象比较深刻的投资项目是什么?
董占斌:从项目来源看,比较有意思的是我们投资的“掌门教育”。在创新创业大浪潮里,我们投了不少高校学生的创业项目,掌门教育是其中之一。当时是在2014年,很多人还对“在线视频1对1教育”半信半疑,但我们认为这是一种很不错的创新模式。
接触到掌门教育这个项目的过程可以说很戏剧化,居然是从一堆应聘简历当中挖掘到的。当时我们看到有一个上海交大的学生履历不错,原本是想招到青松来做分析师,结果聊天时问她交大有什么好的创业项目推荐,她就聊起自己的同桌,也就是掌门的创始人张翼。
张翼当时还是一名研究生,没有正儿八经融过资,他的商业计划书还是用Word文档写的。一般投资人会对此印象不太好。但他Word文档写得很清晰,不像一般学生都是应付比赛用的。他想通过视频1对1的方式,让三四五线城市的孩子也能得到好的师资教育,师资就是选择刚被优质大学录取的大学生。
我们觉得赛道非常创新,张翼也非常聪明、初心也很好,所以不到一周就确定了投资意向。经过7年的发展,掌门教育已经成为中国K12在线教育的领军企业,印证了青松基金对于在线教育行业创新趋势的预判,而这也会给青松的LP带来极为可观的回报。
界面新闻:青松基金现在对To B的赛道投资有没有什么偏好?
董占斌:我们现在比较喜欢的方向是“产业互联网”,这对以前的移动互联网来说是很好的延伸。对于产业互联网来说,小B业务基本上就是C端业务,因为小B的运营主体就是个人,比如夫妻老婆店。对于移动终端的应用,大家都已经比较熟悉,但现在对小B的这种推广,看上去就是条件已经自然地成熟,原来比如说微商这些东西,已经让市场受到了很好的教育,从移动互联网到产业互联网,其实就是自然地减少了一个中间的供应链环节。
从品牌直接到次终端,去掉了各种经销商,降低成本的效果非常明显。所以这个方向机会是非常多的。我们投资的项目涉及到家装、家电等方面,比如小胖熊、中装速配、快手阿修、找食材等。
界面新闻:你认为判断一个项目的商业价值,有没有一些共性的维度?
董占斌:首先是看细分行业,这个细分的市场空间有多大?比如衣食住行、娱乐教育这一类,整个行业都是几万亿的市场。也就是说,在大品类里,至少想象空间是非常大的,有一个比较大的市场基础。
再来看具体从事的品类,根据项目的定位,它的有效用户量会有多大?用户的LTV(life time value,客户终生价值)是多少?要看它在一个生命周期里可能会贡献多大的价值,包括用户的一个复购情况。这些可以通过一些具体的数据来预估,或者跟一些类似的公司对比,看一看它潜在的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