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质量行为部分
1.开工前,要制定质量管理标准化实施方案,成立质量管理标准化领导小组。2.开工前,建设单位应提供经图纸审查合格的施工图文件、图纸批准证书及相应的设计变更文件。
3.开工前,建设单位应组织设计交底和图纸会审,涉及改变主体结构安全、主要使用功能、节能效果和绿色建筑的设计变更,应经原图纸审查单位批准后实施。
*参考〔2010〕12号文 《河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关于房屋建筑工程施工图审查批准后勘察设计重大变更有关问题的通知》
4.施工总承包单位与桩基等分包单位签订分包合同,对涉及分包单位的工程现场准备付款凭证;劳务分包不包括主要材料、机械等。
*参考 《建筑工程施工转包违法分包等违法行为认定查处管理办法(试行)》
5、分包单位资质、人员资质和质量保证体系应建立健全。*分包商进场检验数据;分包商签名
6、施工、施工、监理、分包单位应提供社保、劳动合同、近六个月工资支付证明等。
7.项目经理和总监履行职责的书面材料。
*交接班记录、监理会议、施工过程资料签字等。
8.开工前,建设单位应当委托有资质的检测单位进行检测。
*委托单位的检测合同、咨询报告
9、监理单位要严格落实重要构件和关键工序的站场、巡视、平行检查等职责。*有方案、有记录
10、施工单位、监理单位应严格执行见证取样送检制度。
*见证取样、测试报告和必要图像数据的真实性
11、施工单位、监理单位混凝土严格执行出厂检验制度。
*三方签署的交货检验记录完整及时
12、现场必须按规范要求配备混凝土试块标准养护措施。
*砌块留置房、标准间或标准箱
13.现场必须配备全套规范、图集和项目中使用的相应检测仪器
14.工程开工前应签订混凝土供应合同,选定的混凝土供应商应具备资质。*符合省市相关部门的扬尘控制标准要求。
(二)资料管理部分(基础、主体结构分部)
15.施工组织设计应严格执行审批程序,专项施工方案必须齐全。*施工组织设计、方案等。有练习印章;需要包括检验批划分、质量专项处理和质量标准化方案;高大的模板需要专家论证等。
16、
d="9433801" qid="6573992868719891715" mention-index="0">深基坑图纸设计文件的专家论证、深基坑施工方案的专家论证要齐全。17、桩基合同、桩基分包单位资质及主要人员资格、桩基试桩、成桩记录、试桩检测报告、工程桩检测报告及桩基竣工资料应齐全。
*试桩取消提前出具变更;核对桩检报告数量、承载力、完整性是否符合设计;桩基子分部验收记录签章齐全
18、土方回填、素土地基、三七灰土等检测报告。
19、地基验槽记录应签章齐全,平面、剖面图符合要求。
20、防水原材检测报告应符合设计及规范要求。
*地下防水验收规范
21、钢筋原材料质量证明文件、进场检验记录、钢筋原材料及连接件的见证取样记录、检测报告必须真实齐全。
*钢筋原材合格证、材质书应留存一份原件;
钢筋连接工艺检验的规格齐全,时间在检验批之前
22、钢筋隐蔽记录应注明楼层、部位、构件名称及配筋。
*注意设计变更内容在备注中体现;可追溯性
23、混凝土工程的浇筑令、开盘鉴定、混凝土浇筑记录、隐蔽工程报验申请等资料应齐全。
24、混凝土的同养、标养试块取样记录及养护记录应齐全,检测报告应及时评定。
25、混凝土拆模报验资料,经监理审批后方可实施。
26、砌体材料进场质量证明文件、复验报告应齐全。
*预拌砌筑砂浆应提供型式检验报告、出厂检验报告及进场复验(保水率、抗压强度)参考《预拌砂浆应用技术规程》GB/T25181-2010
27、植筋完毕后提供锚固力拉拔检测报告,钢筋规格齐全。
28、主体结构实体检验应制定专项方案,检测报告包括墙、柱、梁、板混凝土强度和钢筋保护层厚度。并附结构位置与尺寸偏差检验记录(依据方案,可由施工监理检验)。
29、沉降观测应按照图纸设计要求是否委托第三方检测,首次观测应从基础浇筑完毕开始。《建筑变形测量规范》
*编制沉降观测方案,观测记录与方案吻合
30、涉及地下室无梁楼盖的工程,空腔填充体应做进场检验和物理性能检测。复验指标为:表观密度、48h浸泡后局部抗压荷载、自然吸水率、抗振动冲击。《现浇混凝土空心楼盖技术规程》(JGJ/T268-2012)
31、施工日记、监理日记应内容详实,应记录见证取样、验收等重要内容。
32、监理规划、监理实施细则、旁站、巡视、平行检验方案应履行审批程序,有针对性;旁站、巡视、平行检验记录与方案内容相符。
33、监理应定期组织监理例会,现场签到;监理通知单应及时回复。
34、地基与基础分部、主体结构分部验收应及时,分部验收记录应签章齐全。
35、行为部分提到的资料:见证取样记录、混凝土交货检验记录、试块同养、试块标样记录等。
工程施工资料应按照《建设工程文件归档整理规范》(GB/T50328)、《建筑工程资料管理规程》(JGJ/T185)要求收集整理,做到真实、齐全、同步、交圈,签证齐全、结论明确、无未了事项。
(三)施工现场部分
36、施工现场必须在项目开工前悬挂质量责任公示牌、节能公示牌、承诺书公示牌、标准化领导小组公示牌,工程竣工后设置永久性竣工标示牌。
37、现场应设置测量控制点,并做好保护。
38、施工现场的各种材料、构件、成品、半成品应按品种、规格分类堆放,并设置明显材料标识牌。
39、施工现场相应部位应设置施工工序牌。
40、设置图片样板展示区。


根据项目特点设置图片样板展示形式


重点针对主体结构和装饰装修、安装阶段的重要节点和关键工序。
41、现场设置实物样板展示区




42、现场设置工程实体样板展示区


设置位置:在建筑物内,选取标准户型做装修样板,至少做到一面墙体、一个天棚。经过验收的工程样板作为施工的质量标准。
设置要求:逐层解剖,层层外露。
标识要求:在对应部位粘贴标识牌,标识工艺做法等。
(四)工程实体部分(基础、主体结构分部)
43、模板及支架应根据安装、使用和拆除工况进行设计,并应满足承载力、刚度和整体稳固性要求。
44、钢筋连接、绑扎应符合图纸设计及相关图集、规范规定。
*注意设计变更文件执行,与隐蔽记录吻合
45、若同一楼层的墙柱、梁、板混凝土标号不一致,应在混凝土浇筑时采取相应的施工措施。
*注意措施与混凝土施工专项方案一致;相差两个标号以上的核心区混凝土强度检测
46、凝土浇筑完毕后应在规范要求的时间内对墙柱、梁、板进行养护,形成书面养护记录。
47、混凝土同养试块应在现场相应部位安全放置。
48、现场实体混凝土拆模进度应与拆模报验时间吻合。
49、拆模混凝土的截面尺寸、观感质量不应存在夹渣、烂根、孔洞等质量缺陷,严重质量缺陷应按照设计单位认可后的技术方案及时维修处理。
50、对混凝土已达龄期的楼层,要及时对混凝土强度进行检测,并分层评定。
51、砌体施工应严格按照图纸及砌体施工验收规范的要求,注意灰缝厚度及砂浆饱满度,粱下砌体采用斜砌塞实或填充砂浆塞实。
52、构造柱钢筋不得偏位,箍筋加密区应按照图集施工,马牙槎应留置到位,做好构造柱、过梁混凝土的外观质量和尺寸偏差检查。
53、剪力墙体上的后植筋必须使用螺纹钢筋。
54、做好建筑物检查、验收、记录及成品保护
(1)每施工完一层应进行实测实量,并将结果如实地填写在质量标识签内公示。
(2)主体验收前,要在主要房间墙上弹出建筑500mm标高控制线,地面距墙体200mm处弹出平面控制线;完成剪力墙对拉螺栓孔防水封堵、加强网片铺设。
(3)住宅工程必须在主体结构前组织分户验收,验收记录真实完整,切实减少质量通病。重点检查墙、柱垂直度、平整度、轴线位移、截面尺寸、顶板下垂、裂缝等。
(4)做好施工作业面、主体结构墙柱角、装饰完成后墙柱角、窗框材、安装管材等成品保护。
实施分户和验收成品保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