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经纬度计算:经纬度与当地时间相差——时,经纬度与当地时间相差1度计算;纬度差法和正午太阳高度计算纬度——。正午太阳和纬度的差有多小?北极星的仰角,即地平线高度,等于当地地理纬度;经纬线上的长度计算为经纬度——1经度111km/纬度1经度111 cokm(为纬度)。
2.比例尺计算:比例尺=地图上的距离/现场的距离。
3.高度和相对高度的计算:等高线图上任意两个地方的相对高度可以根据(n-1)dh(n 1)d计算(其中n代表两个地方之间不同等高线的数量,d代表垂直间隔)。
4.流域面积的计算:制作分水线,即山脊线,流域所包围的区域即为流域面积;由于图形不规范,在计算出地图面积后,对流域面积在地图面积中的比例进行分析并相乘。
5.相关时间的计算:一个地方的时区号=该地方的经度15,取商的整数部分,对尾数部分进行四舍五入;(2)根据各时区中央子午线的当地时间为当地时区,相邻两个时区的时差为1小时,即求某一地区=已知地区/-两个时区时,注意东西向;根据东部早西部晚的事实,经度每相差15度,当地时间相差一小时。即寻找某一地点时=已知某一地点时(两地经度差4分钟/1),注意加东减西;有两个日期界限。自然边界是当地时间0: 00的子午线,东方早一天新,西方晚一天旧。人工边界是国际国际日期变更线,即180经线(但两者并不完全重合),规定日线偏东一天为旧日,偏西一天为新日。新的一天的范围是当地时间0: 00经至180经。新的一天的范围=当地时间180子午线15。在日照图上,晨线与赤道交点在子午线上的时间为6: 00,暗线与赤道交点在子午线上的时间为18: 00。终止线与某一纬度的切点为0: 00(切点为极昼)或12: 00(切点为极夜)的子午线。
6.地球自转速度的计算:除了北极和南极,地球上所有地方的角速度都是相等的,大约每小时15;地球上赤道处的线速度最大,南北两极为0,任意纬度线上的速度V=V赤道cos=1670coskm/h;同步卫星的角速度等于地球上除极点以外的任意一点,线速度大于地面上对应的点。
7.太阳高度和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太阳高度从太阳的直射点(h=90)以同心圆的形式向周围降低,在晨昏时达到0,白天半球达到h0,夜间半球达到h lt0,黎明和黄昏时h=0。方法要解决这个问题,必须注意将等太阳高等高线图转化为日照图。重点是要注意中心点,要么是太阳的直射点,要么是夜半球的中点。
正午太阳高度的分布是从太阳直射点所在的纬度向南北两侧递减,计算时一般采用纬度差法,即两地纬度差和正午太阳高度差。
8.昼夜长短的计算:一个地方的昼长等于该地方所在纬度圈的弧度数除以15;日出时间=12天长度/2=夜间长度/2;日落时间=12天长/2=24夜长/2;极地的昼长是24小时,极地的夜长是0小时,赤道各地的昼长总是12小时,世界各地两天的昼长是12小时。同样的纬度,同样的昼夜长度,同样的日出日落时间;不同半球纬度相同的两个地方昼夜的长度是
11.气压梯度的计算:单位距离的气压差为气压梯度,计算公式为 p/ d。
12.河流径流量计算:径流量=降水量-蒸发量。
13.人口自然增长率的计算: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
14.人口密度计算:人口密度=总人口/分布面积。
15.城市化水平计算:城市人口比例=城市人口数量/区域总人口。
16.运动装置昼夜感知更换周期的计算:t=360/(地球自转角速度加运动装置角速度),(同向相加,反向相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