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服务于中国广大创业者为己任,立志于做最好的创业网站。

标签云创业博客联系我们

导航菜单

互联网 创新创业大赛 互联网创新创业总结

“选择一件有意义的事,

坚持下去”

在学术上,他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他发表了11篇高质量的论文,

获国家(国际)科技荣誉9项;

在党务工作中,他表现突出。

汇编了6万多字

同济大学学生党员的发展

参考手册;

在社会服务方面,

他带领一个团队在上海处理湿垃圾

建议和意见。

他被授予同济大学

“学术先锋”、“先锋党员”

以及其他荣誉称号。

他是同济大学2021届的

“追求卓越学生奖(研究生)”获得者

经济与管理学院

2020级博士研究生

辛旭

专注创新创业,科创成绩优异

作为物流管理专业的本科生,徐新经常挑战自我,积极参加各种科技竞赛。

2019年研究生期间,他邀请机械与能源工程学院的学生组队参加全国大学生节能减排社会实践与技术竞赛。他们希望围绕“快递包装”这一主题来开发产品,破解快递包装。体积大、回收率低、“人工操作快递分拣效率低”、“易被损坏、奢侈品和生鲜商品未经特殊包装易产生价值损失”等问题,实现了快递包装的循环利用。

我记不清有多少个周末,他反复与队员们讨论,并为在戴岳的战争做准备。每个人都很忙,但充实而快乐。经过几轮改版,他们终于设计出了具有折叠、保温、防震、可视化功能的快递包裹。据介绍,这款包装采用PC材质,循环次数可达2000次。它的批量使用将大力推进绿色供应链再造,一包可减少全生命周期碳排放650 kg。

该成果获第十二届全国大学生节能减排社会实践与科技竞赛三等奖,申请国家发明专利2项,实用新型专利2项。

“做一个没有遗憾的选择,选择一件有意义的事情,坚持下去,努力做一个努力的人”。徐新作为优秀学生代表在学院开学典礼上发言。从中国研究生数学建模竞赛二等奖,到全国大学生节能减排社会实践与技术竞赛二、三等奖,再到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上海银奖.截至目前,他已获得9项国家(国际)科技荣誉和6项省部级奖励。

申请国家发明专利4项、授权实用新型专利4项。凭借持之以恒的付出,他在2018~2019学年度的科研总分位居年级第一,荣获国家奖学金、同济大学沈荣芳奖学金。


凝练党建成果,做学生党员表率


“作为一名管理学专业的学生党员,依托专业能力,科学规范开展党建工作,为身边同学服务,带动身边党员做勤学、修德、明辨、笃实的表率,是很有意义的事情。”在学生支部书记论坛上,面对近400名学生支部书记,被问及支部工作的“法宝”时,他说。


他发挥专业所长,把握研究生党建规律、创新党建工作载体,开发“e支部”管理信息系统,探索“专业融合型”党建工作法。依托系统“志愿服务”模块,实现线上精准匹配帮扶需求、线下开展志愿服务并固化成为制度,累计帮扶300余人次,涵盖学术科研指导、创新创业答疑、实习信息咨询等。运用系统“组织生活”模块,打造集组织生活开展、总结、评估于一体的党员教育质量管控PDCA循环。通过常态化建设,支部连续4个学期获批同济大学学生支部“对标争先”重点项目,并获评示范项目、十佳组织生活案例。扎实的党务工作能力,使他在历次支部书记述职考核中均获评“优秀”。


2019年起,他受聘担任校党委研究生工作部党建助理,参与学校学生党建规范化提升工作。他将管理学思维带入学校学生党建的发展规划中,精心设计《同济大学申请入党培训指导大纲》,厘清入党培训流程、把好入党“入口关”。他主持校级党建课题《学生党支部组织生活规范化研究》,编纂6万余字的《同济大学发展学生党员工作参考手册》,为全校学生党员发展工作提供规范参考。他还负责学校入党积极分子培训系统的开发,历经3轮反复修改,线上线下十余次会议对接,先后形成了近3万字的设计方案。目前,系统已面向全校千余名积极分子推广使用,成为他们理论学习的线上阵地。近年来,他先后被评为同济大学先锋党员、同济大学优秀共产党员。


结合专业特长,用心服务社会


2019年以来,上海市垃圾分类如火如荼。他带队参加“垃圾分类”主题社会实践,走访调研上海市7家湿垃圾资源化处置设施生产使用单位,梳理所遇到的“痛点”,并综合运用机械、能源、管理等多个学科的知识,从“微观”的垃圾清运模式、“宏观”的湿垃圾处理方法和布局创新等视角,提出上海市未来湿垃圾处置的创新对策。


2019年7月,在指导老师刘光富教授的帮助下,团队调研成果在《解放日报》发表。2020年3月,调研成果报送上海市委市政府,获肯定,并在当年全国大学生节能减排社会实践与科技竞赛中获二等奖、学院暑期社会实践项目特等奖。


2019年6月,他与团队成员走进上海豫园街道,调研社区里存在的一些细小却对居民生活造成不便的零碎问题。在和社区里面的爷爷奶奶沟通交流的过程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楼宇指示标识不清,会导致快递小哥找不到收件人所在的地址;小区晾衣架设置不合理,会给居民的生活带来很大的困扰。团队成员们针对这些社区改造细节,从居民、居委会、街道办等多方面收集了改进意见,并基于运营管理(设施布置)、城市规划等方面的学科知识,与团队成员共同制订了社区改造方案,为基层社区治理贡献了“同济智慧”和“同济方案”。


文:陈婷


编辑:郭斯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