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服务于中国广大创业者为己任,立志于做最好的创业网站。

标签云创业博客联系我们

导航菜单

计划实施方案怎么写 怎么写方案计划

北京城市副中心:

“两区”建设成绩亮眼

光明日报记者张静华

2020年9月,支持北京建设国家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示范区的政策正式落地,中国(北京)自由贸易试验区也相应揭牌,北京“两区”建设拉开序幕。

作为北京城市副中心,大运河沿线的通州区正以飞快的速度创造着一个又一个记录:北京历史上基础设施建设投资最大、亚洲建筑面积最大的交通枢纽、北方唯一的五河交汇的运河金融城、全球最大的环球影城主题公园、高科技企业集聚的创意设计小镇.回顾过去一年“两区”建设的历程,北京市通州区委副书记刘东伟说:

“对在城市副中心发展充满信心”

今年6月,中国首家外商独资上田八木货币经纪(中国)有限公司落户北京城市副中心。公司在北京成立,既是中国金融业对外开放的丰硕成果,也是北京“两区”建设的重大进展,更是近年来首都着力打造世界一流营商环境的重要体现。

通州区“两区”建设作为北京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中唯一的试点区和自贸试验区国际商务服务区的重要组成部分,重点围绕财富管理、绿色金融、金融科技、城市规划、文化创意设计、文化旅游、商务服务等领域开展。探索改革创新,强化服务功能和保障体系,深化京津冀协同示范,繁荣城市副中心产业。刘东伟表示,“十四五”期间,城市副中心将实现投资8000亿元,年投资千亿元,将为企业提供广阔的应用场景和巨大的商机。今年1-7月,通州区新增企业13213家,位居北京市第二。利用外资2.77亿美元,外资稳定、积极;上半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75.2亿元,同比增长15.4%。

良好的营商环境吸引了财富管理、绿色金融、金融科技等领域的大量企业加速向城市副中心汇聚:今年5月,普华永道入驻;6月,上田八木货币经纪(中国)有限公司上市;三峡集团将其15家子公司纳入运河商务区;中美绿色基金、三峡清洁能源公司纷纷抢滩;清华大学通州金融发展与人才培养基地启动。

“正是城市副中心在‘两区’建设中营造的营商环境吸引了我们落户北京。”上田八木中国区负责人黄宏说:“我对北京城市副中心的发展充满信心。”

通州迎来重大历史发展机遇

通州自古以来就是北京的重要首都,道路通天下,水运通经济。“通州在‘两区’政策叠加下,迎来了大运河通车以来的又一个重大历史机遇期。”运河商务区党委书记、管委会主任林说。运河商务区优质产业空间1379万平方米,相当于上海三个陆家嘴;将于2024年底通车的北京城市副中心综合交通枢纽,是连接北京两个机场的唯一轨道交通节点。“五河交汇”的优美环境是北京最广阔的城区。深厚的历史底蕴、便捷的交通体系、浓厚的商业氛围、优美的生态环境,正助推着运河金融城的崛起。

毗邻运河金融城,有一个——张家湾设计小镇的灵动国际设计小镇。"它将成为北京设计周的永久会址和主会场."据中关村科技园区通州园管委会常务副主任龙宇介绍,张家湾设计小镇引入了智能建筑

>

据刘东伟介绍,北京城市副中心从“领域+区域+要素”三个维度,构建了立体化工作格局,以运河商务区、文化旅游区、张家湾设计小镇等重点示范区和功能区为高水平开放核心承载区,深化“产业开放+园区开放”模式改革创新,突出城市副中心特色,聚焦绿色金融、城市科技与文创设计、京津冀协同发展三个方向,制定绿色金融、张家湾设计小镇、京津冀协同发展三项专题实施方案。


同时,城市副中心加强创新力度,从“政策+项目+机制”三个维度,构建创新体系,创新出台了自贸试验区实施方案,编制三年行动计划,如编制《北京绿色金融国际中心建设实施方案》。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贡献副中心方案,通州加快构建“碳交易、自愿减排、绿证交易”绿色金融基础市场。与北三县联动,通州推动跨区域产业合作,构建跨区域联动机制,打造京津冀区域对外开放窗口。


目前,城市副中心共梳理产业政策15项、重点产业空间资源199项、目标企业30家,其中世界500强企业12家。下一步,城市副中心将进一步深化“两区”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数字经济、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京津冀协同发展“五子”联动、一体推进,形成叠加效应。


《光明日报》( 2021年08月30日10版)


来源: 光明网-《光明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