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近年来短视频行业的爆发,“Tik Tok和北美更快”的格局已经形成。对于很多年轻用户来说,“不玩Tik Tok就出局”。但是,俗话说“有流量的地方就有商机”。随着短视频开始占据消费者大量的碎片化时间,一个全新的名词“抖商”出现了。
抖音起诉抖商大会
虽然像所谓的“抖商大会”“抖商大学”这样的新事物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但Tik Tok官员并不是很“等着看”。甚至最近,他们在杭州互联网法院起诉杭州抖商科技有限公司,因为他们认为Tik Tok商标被欺诈使用。
‘抖商大会’主办方要求后者立即停止商标侵权和不正当竞争行为,赔礼道歉,消除影响,赔偿经济损失300万元。
这也是政府首次针对“抖商”活动发起维权诉讼。在此之前,所谓的“全球抖商联盟”、短视频营销大会、“世界抖商大会”等。关注成千上万人的活动。为什么只有这一次?
抖商集团、抖商联盟启动会被Tik Tok盯上吗?其实很简单。这个活动直接列出了“神秘客人——”
Tik Tok总部高管出手相助,并将Tik Tok列为合作媒体,给外界一种这是官方支持的感觉。
事实上,很久以前,Tik Tok声称它没有授权任何交易者。因为口碑是企业品牌形象的关键因素,字节跳动花了那么多资源打造Tik Tok,那么“别人”怎么能打着这个旗号做虎皮呢?
而且,所谓的抖商大会往往与培训、上课息息相关,所谓的抖商培训在很多媒体报道中都代表着骗局。如果微信业务能在“厚脸皮”的朋友圈生存,在Tik Tok成为拜金女的要求会高很多。这和微博/知乎大V发软文一样,黄金主要是找大V而不是小透明,看重粉丝数量。所以,即使Tik Tok有推荐算法,让草根的声音被更多人看到,但如果所谓的“Tik Tok大咖”有带货秘籍,为什么不自己与当局搞MCN合作,而是宣传秘密呢?
从微商到抖商
直接扯Tik Tok的虎皮,官方可以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的权益,但是用抓边的方式来对付那些碰瓷的可不容易。就目前的情况来看,Tik Tok很难完全禁止抖商的存在。毕竟电商中的流量毒药已经不是一两天了。微信业务,曾经活跃在微信朋友圈,与时俱进,成为Tik Tok所谓的“摇钱树”,也是当下的趋势。
现在微信业务的衰落不可避免。毕竟作为社交电商的一种形式,无论是依靠卖货还是传销的发展,本质上都是利用基于熟人的信任关系,用客户自己的口碑来代言商品,这就使得其商业模式本身不那么靠谱。
最大的问题是名声不仅有限,而且兑现也很快。即使熟人之间感情坚定,也未必能抵挡微信业务在朋友圈的疯狂刷单。当感情消耗殆尽,关系链自然断裂,进入低门槛的无限裂变剂接入模式。这种模式在某种程度上与庞氏骗局没有什么不同,因此注定是不可持续的。
在这种情况下,流量丰富、已经开始商业化的Tik Tok,进入了微信业务的视线,“喜欢提Tik Tok”是顺理成章的。而且靠的是头条引以为傲的算法加持,在跨过熟人社交的圈墙之后,接触大量新用户的方式也让基于熟人社交的微信业务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关系链的“贬值”,也难怪会变成一个又一个抖业务。
抖商抢了抖音的饭碗
为什么Tik Tok没有像微信当初那样让微信业务野蛮生长?毕竟它对于商业化是有自己的部署的,不能作为局外人的摇钱树来扰乱这个大游戏。为了留住MCN和专业短视频人才,Tik Tok给出了直播收入分成和电商窗口的实现方法。
去年5月,Tik Tok为拥有数百万粉丝的大V开通了购物车功能,其达人主页也在自家店门口上线,让用户可以进入达人个人店购物。为了推广这一功能,Tik Tok还推出了官方话题。
、达人超级话题定制、抖音直播、抖音万物节等一系列的活动。根据相关数据显示,开通抖音购物车分享功能的账号一天售出商品达到10万件,转化销售额破2亿,更有大V李佳琦通过抖音直播5分钟卖完15000支口红的骄人战绩。换句话说,抖音在流量变现上市有着自己模式的,抖商大会则是纯粹的自组织行为。虽然将“杂牌军”招安这种行为,在国内互联网行业中已有多次先例,但更深层次的,也更让官方不满的关键是,抖商无论是通过短视频如何带货,最终的成交往往会被引入微信。毕竟抖音虽然适合带货,但并不利于洽谈,而微信作为即时通讯软件,在这点上显然更为好用。
这显然就让抖音方面极为不满了,其所推出的购物车功能是与淘宝合作的产物,抖音达人负责带货,抖音和阿里作为中介抽成,淘宝商家付佣金,消费者购物,这一整个链条是环环相扣的。结果抖商不仅在抖音搭起来的台子上唱戏,还要抢抖音的收入,更是要把生意交给了微信,这显然就是活脱脱的把抖音当成了一个引流的“工具”。
要知道,今日头条和腾讯之间的“头腾大战”从去年开始直到今天依旧在持续中,双方在短视频、社交、游戏、直播等多个领域已经进行了一轮又一轮的争斗。尽管双方还没有搞出类似当年要求二选一的行为,但是抖商这种“端起碗吃饭,放下碗资敌”的行为,抖音方面必然不可能坐视不管。因此对于抖商科技这次直接撞上枪口,不拿来杀鸡骇猴简直就可以说是浪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