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末,我本应该躺下或出去休息一天,但我去了一个关于Tik Tok的两天一夜的分享班。
不出意外,毕竟是提前一周报名的。
我早起来到现场,却发现300多人来到现场。事实上,Tik Tok是目前的趋势,有太多的人感兴趣。
由于学习的性质,每个人被随机分成每组8-10人。我被分配到C3,偶然被选为组长。看来我们组的人都很低调。
大家不仅是广州人,还有北京人、惠州人、东莞人,真是感叹主办方的实力(波波来了)。作为一家一年前起步的公司,能够做到这个量,真的是令人佩服。
话不多说,分享一些干货吧!
首先,分享客人。
Tik Tok主要有四大咖啡,据说四大咖啡之一的Tik Tok拥有超过1亿的粉丝。
有《野菜兄弟》,情感大咖《冷恋》,还有《五月美妆》等。
在不同的领域,各有各的特色,但表达的观点是相似的。
第二,Tik Tok人口。
Tik Tok,2016年9月上线,是一个专注于年轻人音乐的短视频社区平台。它是潮流与音乐结合的平台,所以被命名为“Tik Tok”。
一开始玩Tik Tok的人不多,基本都是热爱潮流的年轻人,人群更倾向于一线大城市。
后来随着用户增加,定位变了,现在口号改成了“记录美好生活”,人群在下沉。这不仅体现在被占领的城市,也体现在人们的年龄和收入上。
因此,我们应该将Tik Tok标记为“拼多多”,如果我们在上面销售商品,我们往往能够以负担得起的价格立即交易商品。
三.Tik Tok规则
强算法,弱运算。
玩过Tik Tok的朋友可能知道,Tik Tok会通过大数据认识智能算法推荐。
你感兴趣的内容可能会被你的搜索历史、浏览过的文章、看过的视频甚至是朋友圈推荐。未来Tik Tok的智能算法推荐机制会越来越倾向,定位玩这个Tik Tok账号的人是什么样的属性。
与搜索平台不同,Tik Tok需要排名。它只会向可能对这个视频感兴趣的人推荐高质量的内容。
简单来说,Tik Tok就是一个寻找有信息的人,更加关注内容生产的平台。
推荐机制。
Tik Tok发布后,会经过机器审查(没有敏感内容或宣传信息),然后推荐给大约200人(这个数字只是大概的,不准确的)。如果用户给出了良好的反馈(反馈包括:
完完播率 转发评论点赞),会进入下一个更大的流量池,然后进入人工审核,如此反复,平台给出的流量会随着作品的传播而增加。
你可以理解,以前像微信微信官方账号这样的人需要人工转发才能获得更多的流量,但Tik Tok纯粹是智能推荐,人工转发只是判断这个内容收到多少推荐的一个指标。
3粉丝不一定值。
有粉丝当然是好事。但还是那句话,不像微信微信官方账号,你一定要注意获取你的信息,而且你是比较忠诚的。
Tik Tok一进入,就显示其平台智能推荐的内容,用户关注的账号也变得不那么粘了,所以你想传达的内容可能不会再传达给粉丝了。
所以,能当场卖的,能当场传达的,当场抓,Tik Tok就不再是粉丝经济时代了(比如李佳琪终究还是很少)。
第四,内容定位。
视频长度。
因为Tik Tok最重要的推荐机制是看播放速率,一般不建议制作太长的视频。目前15-30秒的视频比较适合。(当然,如果你的视频足够粘,或者能讲完整的故事,时长也没关系。)
足够垂直。
如果不能变现,那就是自嗨。
所以在做Tik Tok之前,最好先想想自己的变现渠道,不要只想着吸粉而忽略了垂直内容。
老师分享了一个自己做的反面例子。虽然粉丝很多,但是实现不了,或者说很难实现。
如
何定位领域+定位+角色
目前已有的领域已经足够多,我们要做的是如何定位?
定位就是在所选领域里找到你的特点,找出你跟别人不一样的地方。
比如选择服装领域,做服装的有很多,你可以选择做“微胖服装”,就是你的定位。
至于角色,我们得弄清 受益群体与付费群体 。
比如我们办广州户口,受益群体是小孩居多(大部分人入户是为了小孩读书),但是我们的付费群体是大人。
所以,我们要搞定的目标是大人,不是小孩。
④如何生产内容
卖点+热梗+音乐+手法
抖音目前来说是一个相对偏趣味性的平台,我们既然要达到很好的完播率,就必须要有足够的吸引用户眼球的内容。
音乐要用得恰到好处,这个还是有一定难度,如果不行,就结合抖音热门音乐。
如果是塑造人物,这个人物一定要有特色,有镜头感,人物形象一定要立起来,而且要多营造互动的氛围。
五、其他一些小窍门
隐藏 (设为“私密”) 流量低的作品;
视频封面尽量设置统一样式,别有太大出入;
别在视频内容里直接营销,可在评论里引导;
并不一定是晚上发最好,根据行业而定,有的可能早上或者中午发效果更好;
把其他平台的好内容搬到抖音拍成视频。
总之谨记:多尝试,多坚持,勤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