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服务于中国广大创业者为己任,立志于做最好的创业网站。

标签云创业博客联系我们

导航菜单

安居客代理商加盟条件,华人易居加盟

  

  安居客在香港上市的消息传出不到一个月,最终决定在香港上市,作为寻找58城以下房源的平台。   

  

  4月7日晚,安居客向HKEx主板提交上市申请,美银证券、CICC、瑞士瑞信银行为联席保荐人。   

  

  被58城赚了6年,现在决定在香港上市,算是实现了58城当初对安居客的承诺。去年58城完成了私有化退市,而现在安居客的上市是58城上市的另一个表现在一定程度上只是公司的一个子公司。   

  

  安居客作为国内第一家置业平台,在行业现象混乱的情况下,能否赢得资本市场的青睐?也许我们可以从它的基本面开始。   

  

  卷土重来的安居客 靠着“端口生意”跨过上市门槛   

  

  横跨互联网和地产领域,安居客一直都在做“港口交通”业务,这个模式在被58个城市收购后基本没有太大变化。姚劲波多次公开表示,要坚持做信息服务平台,坚决不做交易。   

  

  被58城收购后,58城立即承诺将安居客打造成为国内第一家找房平台。目前安居客行业的渗透率为3.81%,领先于贝壳和链家,成为国内第一个找房平台。   

  

  艾瑞的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底,安居客的付费经纪人数量超过72.6万,占线上房地产营销市场份额的67%。第四季度,移动月用户达到6700万,成为中国最大的在线房地产平台。   

  

  其实在被58收购之前,安居客也有过上市计划。2014年,安居客启动上市计划。当时市值15亿美元。虽然上市计划因平台受到中介抵制浪潮的冲击而搁浅,但从此可以看出安居客已经具备了上市的实力。如今,在58个城市的带领下,上市或许并不奇怪。   

  

  安居客成立以来,经历了五次融资。安居客的投资者中,也有包括百度在内的互联网巨头。此外,根据HKEx披露的文件,在提交上市申请前,安居客完成了2.5亿美元的融资,碧桂园子公司为牵头投资方。据知情人士透露,一些大牌地产正在参与本轮投资。   

  

  值得一提的是,安居客也有腾讯的支持。招股书显示,安居客上市前持有的股份中,58城作为第一大股东持有45.3%的股份,腾讯作为第二大股东持有14.1%的股份。   

  

  过去,腾讯的一些投资目标是上市公司或上市公司。据国外媒体报道   

  

  最新信息报告显示,截至2020年底,腾讯持有上市公司股份约100股,公司股份近1200股。在市场眼里,是腾讯投资的,某种程度上也是认可的标志。   

  

  回到安居客本身,从安居客的招股书来看,近几年的营收表现处于向上发展阶段。2018年至2020年,安居客的营收分别为62.163亿元、75.791亿元和80.524亿元,尤其是2020年,超过了已经在港股上市的E-House。在易居最新的财务报告中,2020年易居营收为80.515亿元,落后于安居客。   

  

     

  

  综上所述,自身实力的加持和大牌公司的支持,再加上美国58个城市上市的经验,都可能成为安居客上市的基础。但是在这些风光数据的背后,招股书中也发现安居客存在很多问题。   

  

  营业增速恐承压 平台乱象或成发展拦路虎   

  

  相比安居客持续上升的市场份额,业绩增速已经走下坡路。从招股书中我们可以发现,虽然安居客的营收在上升,但营收背后的增长率却在下降。   

  

  2019年,安居客营收增速为21.92%,但到2020年,营收增速仅为6.24%,较2019年大幅下降15.68%。虽然只是处于短期下滑阶段,但可以预见,随着行业乱象的加深,未来可能会面临营收增长压力的问题。   

  

  此外,安居客的盈利能力也处于不稳定状态,这也反映了净利润的变化。2018年为19.07亿元。2019年上升到23.06亿元,但是我   

  

  净利润的不稳定也导致了净利率的下降。2018年至2020年,安居客的净利率分别为30.7%、30.4%和24.3%,这其实是安居客的营收模式造成的。   

  

  从安居客的营收模式来看,也存在一些问题。目前安居客的收入主要来自于提供线上营销服务和新房销售交易的佣金。这种模式主要依靠交通港口来盈利,相当于安珠作为中介赚取信息流量的成本。   

  

  但是这种模式受太多因素的影响,其中竞价排名方式对其影响最大。中介通过提高价格将上市信息提升到更高的位置。当访问上市信息时,将从中介那里扣除一定的费用。但长期来看,内部会出现恶性竞争,这是2014年中介抵制的影响。   

  

  从市场口碑来看,安居客在用户评价中的口碑并不是那么好。   

  

     

  

  在黑猫投诉平台上,安居客的投诉有731条。其中,投诉最多的是“虚假信息和房屋”   

、“乱扣款”、“欺诈”。较差的市场口碑或许会成为安居客上市的拦路虎。毕竟,平台的发展很大一部分是需要依仗用户口碑的,尤其是像安居客这种隶属于服务行业的平台,口碑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对于安居客而言,即便能够解决自身营收以及盈利模式带来的诟病,但中介竞争带来的市场口碑隐患,却不是一朝一夕能够解决的。好在国内的房产中介平台市场依然足够大,这也给了安居客一些解决自身弊端的空间,但行业内已有在美股成功上市的贝壳,这难免不让人去对比,安居客与贝壳之间的差距。

  

共享经济大势所趋 安居客距离贝壳还差多远?

  

目前,在已经上市的房产信息企业中,贝壳的发展状况可谓是比较好的,虽然说仅上市不到一年,但是已经超过在港股上市四年的易居。

  

面对安居客的上市,不免也会市场人员将二者进行对比,一个是中国最大的房产信息平台,一个是目前估值最高的找房企业。处在风波之中的安居客,上市后距离贝壳还差多远?

  

对于一家企业来讲,上市最重要的就在于市场估值的重新定义,安居客的上市首先要面临的就是市场价值的评估,从此前安居客的估值以及母公司58同城私有化退市前的估值来看,安居客目前的市值或许不会超过贝壳市值。

  

而目前在美股上市的贝壳市值已经超过660亿美元,对于目前状态的安居客来讲,二者在市值上还存在一定的差距,随着未来安居客在港上市,也将迎来二者在资本市场的对决。

  

  

从业务侧来看,安居客在招股书中表示,未来会在信息共享化上做出战略调整,从近期安居客的动作上看,未来在这种模式下还是具备一定的发展可能。目前,安居客已经整合安居客、58同城房产、爱房和巧房的经纪人资源以及营销解决方案,从服务供应商向开放型平转化,这也与贝壳的业务模式有点类似,即将房源信息共享化,多个平台可以共同参与同一笔交易。

  

就安居客而言,流量信息共享化无疑是符合当前时代的发展,在共生经济下,信息流量的共享能够提升营销效率以及协同收益,这对于安居客来说无疑是利好的。

  

但就现阶段而言,安居客要与贝壳争锋或许还有一些不确定性。相比贝壳的业务模式,安居客的转化还是存在一定区别。安居客是通过整合旗下平台资源,达到内部资源共享化,而贝壳则是与其他平台之间的共享化。

  

虽然安居客有意在向开放平台转化,但仍处于“半封闭”的状态。这对于安居客来讲,旧有的信息流量平台模式可能不会太受到资本市场的青睐。

  

除了贝壳外,在港股上市的易居也在主打ACN和联盟模式,这对于现阶段的房产信息平台是新的发展趋势,相比私有化,共生经济能够提高协同效率和收益,实现多平台的联合的收益,但同时也是对传统模式的冲击,毕竟要将自身的信息资源与别人共享,也要与别人进行收益分成。

  

对于安居客来讲,这或许就是与贝壳最大的差距,业务模式的不同致使两家企业形成不同的风格,而不同的业务模式也就带来的不同的收益,毕竟早在2014年贝壳还是链家的时候,就已经建立了ACN网络,或许从那时决定了贝壳的上限。

  

除了与贝壳在业务模式上的差距外,地产行业自建营销平台的方式,或许也是影响安居客的一大因素。目前,国内的一些地产企业都推出售房平台包括,恒大的房车宝、万科的易选房、碧桂园的凤凰云。对于安居客这个传统平台来讲,面对行业以及外部因素的双重冲击下,上市后距离贝壳或许还有一定的差距。

  

不过从中外市场二手房交易的渗透率来看,国内市场还是有很大机会的。根据智研咨询数据显示,中国的二手房交易规模占比不到40%,而美国的二手房交易规模占比则达到90%,英国达到81%,澳大利亚78%,中国香港85%,我国二手房市场的交易规模具有进一步发展的空间,这也让二手房经纪市场的规模效益逐渐显现出来。

  

总的来讲,不可否认,目前的安居客有“国内第一房产信息平台”光环加身,但离贝壳还是有一定差距。对于安居客而言,或许应该重点关注当前行业趋势变化以及上游行业带来的规模冲击,梳理出自身在行业所处的竞争环境,平衡业务模式转型的增长,这些也将会是影响今后资本市场给予其合理估值的重要指标。

  

本文来源:港股研究社(公众号:ganggushe)―旨在帮助中国投资者理解世界,专注报道港股企业,对港股感兴趣的朋友赶紧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