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
2021年上半年a股市场IPO“半年报”已经发布。据Wind资讯统计,截至今年6月30日,共有245家公司登陆a股,同比增长105.88%,初始募资总额为2109.5亿元,同比增长51.46%。
通过这份“半年报”,笔者至少读出了两个信号。
一是资本市场的直接融资功能持续发挥,以适应注册制带来的一系列变化,注册制是未来所有市场主体的“必修课”。
要实现资本市场的高质量发展,一个重要措施就是拓宽直接融资渠道。然而,我国直接融资尤其是股权融资的比例仍然较低。因此,监管部门进行了一系列切实可行的制度改革,不断探索提高直接融资特别是股权融资比重的途径。其中,最重要的任务是稳步推进注册制改革。
这是资本市场改革的“牛鼻子”工程,也是提高直接融资比重的核心举措。然而,改革仍在进行中。表现之一是部分市场主体不适应注册制要求,“必修课”学习水平不高。比如,作为加强首发企业信息披露监管、督促中介机构履职尽责、保护投资者合法权益的重要举措,IPO现场检查让大量企业知难而退。由此暴露出的问题是,很多保荐人执业质量不高,并没有真正具备与注册制相匹配的理念、组织和能力,仍在“穿新鞋、走老路”;又如,在反馈过程中,个别企业和中介机构的人员没有做好例行询问的准备。
可以预期,随着注册制改革的稳步推进,a股市场的直接融资功能将得到更好发挥,助力资本市场持续高质量发展。
二是资本市场对科技和创新型企业的支持力度持续不减。
据统计,今年上半年,86家企业在科创板上市,共募集资金708.27亿元;创业板上市公司85家,募集资金总额527.29亿元。
科创板支持“硬科技”企业。现在,这个a股市场的“新星”,英文缩写为“SSESTARMarket”,正在成为中国科技力量聚集的高地。创业板服务于高科技企业和成长中的创新创业企业。经过十多年的发展,已成长为创新创业企业的聚集地。
通过今年上半年IPO“半年报”可以看出,两个板块的新上市公司数量相当。可以说,科创板和创业板齐头并进,成为发现和培育优质科技型、创新型企业的两大平台,形成资本、技术、产业的良性互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