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服务于中国广大创业者为己任,立志于做最好的创业网站。

标签云创业博客联系我们

导航菜单

创业20万无息贷,重庆市大学生创业补贴政策

  

     

  

  洽洽瓜子涨价了,海天酱油涨价了,恒顺醋业涨价了.现在连榨菜都要涨价。   

  

  11月14日,以乌江榨菜为核心产品的涪陵榨菜宣布调整部分产品出厂价,每个品类3%-19%不等,11月12日执行17333.6万,主要是原材料、包装材料等成本上涨。以及优化升级产品带来的成本上升。   

  

  涨价幅度堪比“强心剂”。11月15日,宣布涨价后的第一个交易日,涪陵榨菜日涨,收盘价35.44元/股,总市值上涨28.59亿元。此前,该股已连续三个交易日收盘。   

  

  三个月前,涪陵榨菜还表示“暂时没有涨价安排”,公司将“慎重考虑涨价措施”。   

  

  无独有偶,5月,涪陵榨菜通过定向增发融资33亿元,发行价33.58元/股,锁定期6个月,11月18日解禁。   

  

  如果没有涨价公告,之前认购非公开发行股票的各大知名机构解禁时很可能面临被套的局面。不得不说,涪陵榨菜涨价赶上了一个敏感时期。   

  

  # 01.频繁涨价的背后   

  

  涪陵榨菜位于重庆市涪陵区,于2010年11月在深交所上市,是榨菜行业唯一的上市公司。其主要品牌为“乌江”,核心产品为榨菜。2020年,其营收占比将达到87%。   

  

  从2008年至今,涪陵榨菜提价已经超过了10次,比贵州茅台还频繁。   

  

  但这十次涨价中,只有四次是直接涨价,分别发生在2016年7月、2017年2月、2018年10月和这次,主要是原材料涨价。其余都是间接涨价。   

  

     

  

  直接提价就是直接提高出厂价或者零售价,或者两者都提高。光大证券研究报告指出,从涪陵榨菜的发展历史来看,为了保持渠道利润率,在不提高终端价格的情况下提高出厂价的涨价策略很少。   

  

  直接涨价可以刺激经销商,从而促进销量的增加。然而,销量的最终提升,取决于最终消费者是否接受。   

  

  间接涨价,通常被称为变相涨价,是公司在不改变产品价格的情况下,通过减少产品包装来提高价格的一种隐蔽方式。这种模式经销商很难受益,因此缺乏动力,但终端消费者很难察觉,因此被高度接受。   

  

  涪陵榨菜更多的是间接涨价,这可能也是它的“小心思”。   

  

  这种罕见的直接涨价也是其行业地位的体现。涪陵榨菜在投资者互动平台中提到,   

  

  公司作为行业龙头,具有行业定价权,在同行业大肆低价抢占市场、恶性竞争且不敢提价时,公司“敢于率先提价”。   

  

  从2010年上市到2020年,涪陵榨菜的营收从5.45亿元增长到22.73亿元,增长317%。归母净利润由5600万元增至7.77亿元,同比增长1288%。   

  

     

  

  其实这也是涪陵榨菜被称为“榨菜”(“榨菜界的茅台”)的主要原因。   

  

  在包装榨菜市场,涪陵榨菜市场份额超过36%,大于玉泉、六必居、高富士、威黄麻的市场份额总和。   

  

  榨菜的上游主要是青菜头的种植与收储,而涪陵榨菜拥有一定的产区优势。   

  

  相比白菜,青菜头还是有点“精致”的。9月播种,10月移栽,次年2月采收,储运困难。如果是制作榨菜,收获后应尽快放入原料窖腌制。因此,榨菜企业一般都在青菜头产地附近。   

  

  重庆涪陵是全国最大的蔬菜种植区,有“榨菜之乡”的称号,种植面积占全国的46%,其余产区主要分布在浙江、四川等重庆部分地区。   

  

  涪陵榨菜的实际控制人为重庆市涪陵区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掌握原材料采购主动权,具有一定议价能力。光大证券数据显示,在   

扩产。

  

5月份,涪陵榨菜通过非公开发行股票募集资金33亿元。要知道,截至2020年年末,其总资产还不到40亿元, 这几乎相当于“募了个自己”

  

  

从此次募集资金用途来看,公司仍在新增产能。涪陵榨菜现在的总产能是20万吨,但公司2020年的销售量不到16万吨。

  

# 02、一家不差钱的公司

  

虽然忙着涨价和募集资金,但涪陵榨菜其实“不差钱”。

  

自上市以来,公司不曾发行债券,也没有有息借款,一直保持了“0”借款的记录。

  

这一记录的保持,与涪陵榨菜的销售模式密不可分。公司以经销为主,但比经销商更强势,普遍采用先款后货的经销方式,基本不存在赊销情况。每年仅有少量应收账款,回款效率高。2020年,公司的应收账款周转天数仅为0.25天,位居整个A股的第13名,甚至比茅台回款还要快。

  

截至2021年9月底,公司的资产负债率只有8%,负债总额为6.47亿元。其中将近一半是无息的应付账款和预收款项,也就是对供应商和经销商的占款;另一半则是应付职工薪酬、应交税费等,都是没有利息的良性负债。

  

因此,公司的资金还是很充沛的。 截至9月底,账面上躺着32亿元的货币资金、超过20亿元的理财产品,合计占公司总资产的70%。

  

尽管手握大把资金,涪陵榨菜依旧面临发展的瓶颈,最直接的表现就是“提价”不灵了。

  

2018年10月,公司对包括80g鲜脆菜丝在内的7个单品提价10%。当年,公司的毛利率与净利率分别达到56%和35%,均上涨7个百分点,但是这种情况并没能持续。

  

2021年前三季度,公司的毛利率虽然维持在57%,但是净利率却下滑至26%。净利润仅有5.04亿元,同比下降17.92%,为上市以来利润下滑最“狠”的一次。这一利润水平,比2018年同期还低了一点。

  

  

值得一提的是,在收入增速放缓的同时,公司的产品卖得愈发慢了。

  

截至2021年9月底,公司存货余额达到历史最高值,4.82亿元。存货周转天数139天,连续三年保持上市以来的高位。

  

  

导致这一窘境的原因有三个。

  

第一,主业存在明显的天花板。榨菜毕竟是小众消费品,根据欧睿数据,2019年包装榨菜市场规模约为67亿,未来五年复合增长率为8%。

  

也就是说,涪陵榨菜作为龙头公司,即便是继续挤占其它品牌的生存空间,想要保持2018年27%的高增速,也并不容易。

  

第二,新品增长乏力。

  

2014年开始,涪陵榨菜也开始走上多元化之路,寻找新的增长点。在先后推出萝卜和海带丝品类后,涪陵榨菜又在2015年斥资1.29亿元,收购了四川惠通食业有限责任公司100%股权,进入泡菜市场。

  

新时代证券研报显示, 泡菜市场规模约为榨菜的10倍,但是蛋糕大不一定吃得下。

  

涪陵榨菜泡菜业务的进展并不乐观,在经历了头两年的快速增长后,便进入沉寂。近三年,泡菜业务收入平均增速只有3%,低于榨菜的增速12%。

  

  

目前, 公司的业务结构仍是榨菜为主,泡菜为辅。

  

榨菜对收入的贡献呈现上升趋势。2021年上半年,榨菜产品占收入比重高达89%,而泡菜、萝卜产品对总收入的贡献不足10%,显然新品类无法挑起大梁。

  

第三,营销烧钱,吞噬了利润。

  

涪陵榨菜的传统销售渠道主要位于一二线城市的线下市场,自2019年起,涪陵榨菜砸下重金开始做渠道下沉,试图向三四线市场要增量。公司销售办事处从37个增加到81个,销售人员从300多个增加到500多个。

  

  

2021年前三季度,涪陵榨菜销售费用高达5.19亿元,同比增长84%,占总营收的比重,从上年的16%增至27%。但是由于增收情况并不明显,大量的营销反而吞噬了公司的利润,导致公司的净利率波动下滑至2017年的水平。

  

贵州茅台将稀缺性的故事讲得很美好,可以不断提价,而且不担心核心产品的销量。涪陵榨菜的秘诀则在于,尽管频繁提价,且每次涨幅可观,但金额并不大,用户难以察觉,容忍性也高。就这样,不经意间培养出了一个闷声发大财的“小茅台”。

  

参考资料:

  

《深耕渠道做增量,上行周期再启航》,光大证券

  

《品牌、产品、渠道齐发力,共筑行业护城河》,川财证券

  

(除单独标注来源外,以上图片来自视觉中国)

  

(作者 | 雷彦鹏 王一涵 编辑 | 刘肖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