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小米生态链企业纯米科技正式宣布完成1.1亿元D系列融资,由CDH百富独家投资。
从小米发布会初期推出首款“米家电饭煲”到今天,纯米实现了大增长,创始人华阳也完成了转型。
*如何找到公司第二曲线?
*如何让自己人生实现跨越式增长?
华阳已经慢慢接近了答案,他已经在路上了。
我们对其外部访谈、内部谈话、课程分享等内容进行了梳理和总结,希望对大家有所启发。
#一.关于生意
赚钱的公司市场导向
值钱的公司用户导向
1、建立多维度与用户沟通机制
如果你没有看到用户,你会感到沾沾自喜。闭门造车是不可能的。产品依赖产品经理的想象力,太可怕了。我坚持软件团队一定要和粉丝直接沟通。
建立制度,营销和营销团队甚至销售团队可以打通粉丝关系;
要求每位工程师每天至少与粉丝互动1~2小时,线上和线下都可以。我经常“抽查”,他们要出示互动的证据;
和米粉交朋友。自创业以来,纯米一直坚持与用户交朋友。每年都会开展各类线下活动,让用户零距离接触产品。
2、用最快速度,做一家「慢公司」
我经常把纯米定义为“慢公司”,问我“做好产品哪个环节最重要”。我想我应该专注于我以前的作业。
花大量时间收集信息,挖掘用户的真实需求,尤其是知道他们渴望但无法表达的东西,用产品帮助他们实现愿望。
一旦我们花更多的时间在上面,我们的团队就会掌握一种做事的方法。之后我们所有的发明肯定会领先市场至少半年,这就足够了。至于对结果的追求,我们还没有那么渴望。
3、「看清事物本质,把事情做到极致」
这是我从雷总经理那里学到的做生意的理念。
有一次,我和雷先生一起吃饭,坐在他旁边。他告诉我的第一件事就是:不要太快太着急做一个企业,一定要沉下心来,看清本质,花时间把事情做到极致。
我想,这就是小米之所以取得成就的原因。
小家电是一个巨大的行业,我们会在接下来的40年里关注这件事。从长远来看,还是有很多公司已经作为垃圾股上市三年了,所以大家不用担心,打好基础需要8~10年的时间。
在他退休的那一天,新接班人还能保持做终极产品的想法,不受动荡环境的影响,甚至在我们闭眼之后再走40年,这也是我所希望的。
再大的公司,总有一天会走到尽头,但如果失去了“灵魂”,就没有存在的意义。
世界上缺少的,也是你向往的,是对创业的追求。
4、旧元素,新组合,做1+1 2的创新
最大的困难是老板的思维方式:
知识要广,视野要广,逻辑能力要强,五花八门的技术要注意并应用到国产产品上。如果你只是觉得技术好,市场不认可,你就会成为一个“自鸣得意”的老板,他的产品看起来高科技,其实已经过时了。
身为工程师的CEO大多是理性的,但他们脑子里有各种各样的幻想。对于一个产品,一开始我们会徒劳的去思考,但最后可以收敛到一个具体的形态和落地方案。
事实上,初期构思时,我们已经屏蔽掉了很多无用信息,逐渐把有用的信息放在一起,产品的样子慢慢清晰起来。
以米家电磁炉为例。它使用所有现有的技术,在我看来,这是一个典型的“11;2”创新:
EMC(电磁兼容),传统家电厂商不熟悉的技术,是我们以前做手机的时候用的;电容式多点触控屏其实在上世纪末就已经产业化了,但只有乔布斯在手机上使用,米家电磁炉率先应用了有机发光二极管屏。Wifi连接;温度曲线和云存储数据;低功率连续加热;创新的温度探头使温度测量更加精确。
一个电磁炉,有人希望它漂亮,有人希望它好用,还有人需要精准控温。如果你的产品满足80%人的需求,价格合理,肯定会卖得很好。
#二。关于产品
专注细节,死磕细节
聪明的人都在下笨功夫
1、做产品可以慢,产品被用户认可的过程,不能慢。
这里有两层:
第一个层次,功能、颜值,必须在第一眼瞬间打动用户。
就像当明星一样。如果你止步于此,你必须有一种不说话就能震撼观众的气场。
第二个层次,产品内涵,是路遥知马力。
以电饭煲为例。内胆的涂层材料关系到人体健康,但好坏不一。
往1年后才见分晓。几年前的一次会议上,雷总问,在座哪家公司能保证100% 年增长率?我第一个举手。纯米也的确做到了连续3年保持120%增长率。
小家电行业是个大红海,尤其电饭煲,几十年来已经历过两轮充分竞争,保持这样的高增长率是不容易的。
秘诀,就是对产品内涵的打磨。这就好比明星仅仅好看是不够的,还得说话有水平,才能长久地受到欢迎。
2、两个关键步骤,做好产品定义。
① 发散
尊重用户、满足用户、成为用户,以用户的身份去体验用户需求,用工程师的专业角度各种相关技术都考虑进去;
② 做减法
数据化计算成本,以达到物超所值。
要考虑结构设计、电控设计、产品形态等各种因素,估算大体价格,以及各因素与达到用户需求点的相关性百分比,最后确定是否真的要做这个产品,以及确定一个合适市场售价、合适产品规格的产品定义。
在真正动筷子吃饭之前,这两步非常重要,会毙掉很多方案,ID方案、外观设计、功能设计……筛选十来版之后,我们才会确定最终方案。
3、做用户购买决策成本几乎为零的产品。
那感觉就是「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好比你一见钟情的意中人,恰好也来搭讪你,聊起天,你发现Ta还是个谦和、有底蕴的人!
茫茫的产品大海中,突然出现一个产品,它所表达的,都是你所向往的,你跟它的距离恰好产生美,但又够得到,这就是我们的设计理念。
4、为了一口好电饭煲,用掉好几吨大米。
我们的产品是米家电饭煲,我们知道:影响米饭口感的因素也非常多,除了不同的品种,还有不同的水质,不同的海拔高度,不同的大气压力,不同的升温速度等等。
我们计算过,大约有81个影响因素。即使我们采用了最先进的压力IH技术方案,但国内的品种、水质、地理环境等因素也要比日本复杂百倍,所以我们只有进行海量实验,才能真正做出一锅好吃的米饭。
那时候,我们在纯米的实验室摆了十几口从日本带回来的各大品牌的电饭煲,与我们设计出来的锅同时煮饭。每天都是一边对比,一边调整我们的硬件设计和软件设计。
米家压力IH电饭煲发布之前,研发工作就用了一年多时间,用掉了好几吨大米反复进行实验。直到有一天,我们的电饭煲煮出来的米饭,吃上去和日本电饭煲不再有任何差别。
我们并不是「匠人」,只是一批给用户带来好产品的人。
5、做极致产品,为了0.1毫米,逼哭供应链。
在小米常有一句戏言,叫逼疯供应链。在纯米,供应链逼疯没有不知道,逼哭是真有过。
那是纯米在制造电饭煲的下盖,因为0.1毫米的误差,5000个下盖全部作废了。“车间主任直接就哭了。”在传统家电,别说0.1毫米,就是0.5毫米也就过了。车间主任陪着做了好几天,用了很多好料,结果说作废就作废了,心情可以理解,但在纯米就是不能通过。
逼疯供应链不是我们的目的,做极致产品才是我们的初衷。
写在最后:
创业就是要完成比难更难的事。
经过多年的发展与沉淀 , 从与小米生态链紧密相连的米家系列产品到高端自主品牌 TOKIT 厨几 , 纯米科技以电饭煲为切入点 ,
已经发展成为集米家、知吾煮、TOKIT 厨几、圈厨四大品牌为一体的厨房深耕者 , 以极致的产品能力、突出的互联网基因和优秀的智能服务为抓手 ,
布局了包括厨房硬件、厨房软件、科技餐饮、食材供应等在内的完整厨房生态。
纯米在路上,杨华在路上。
当我们以全局视角看待这个创业故事,看着他们一点一点成长,且取得一步步成绩时,还是那句话的形容最贴切:
永远相信
美好的事情即将发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