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是中国人还是外国人,在旅游的时候,大家都喜欢买一些当地的特产带回家,送给家人和朋友。作为世界著名的旅游胜地,杭州西湖每年都有数百万游客前来游览。要说最受游客欢迎的杭州特产,西湖藕粉绝对是其中之一,因为大多数人认为它是西湖出产的特产。
然而,事实并非如此。西湖虽然有大面积的荷花种植,但这些只是观赏性的荷花,没有莲藕,所以没有藕粉。真正的西湖藕粉来自杭州郊区的这个小村庄。也许你没听过它的名字:三村。春天到了,三村家家户户都在忙着做藕粉。我还专程去看看这藕粉是怎么做的。
2021年3月摄于杭州余杭区。
说起这西湖藕粉,一直是杭州有名的特产。在古代,它被用作贡品,千里迢迢地进贡给皇室成员享用。值得一提的是,美国总统尼克松当年访华时,曾来杭州西湖游玩。他不仅对西湖美景印象深刻,还对西湖藕粉情有独钟。回家前还带了藕粉。尼克松从三村带来藕粉,是总理送来的。
西湖藕粉之所以这么受欢迎,品牌这么响亮,也和它的优良品质有关,因为它好吃,大家都会喜欢。那么为什么浙江生产莲藕的地方那么多,三村的质量却是最好的呢?这与当地的莲藕品质和特殊的加工方法直接相关。
三村隶属于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崇贤街道,位于杭州市北部,距市区约20公里。位于杭嘉湖平原三村,紧邻京杭大运河,地势平坦,土层深厚,土壤肥沃,非常适合莲藕生长,品质优良。
刚到三里村的时候,正巧遇到马的兄弟们在采摘莲藕。我有幸采访并拍摄了他们。马达波也非常客气地接受了我们的请求。
据了解,三村人制作的藕粉起源于南宋,距今已有800多年的历史,在藕粉领域具有领先地位。每年春天,到清明节前后,三村开始挖藕做藕粉。有人可能会好奇,这莲藕不是冬天挖的吗?春天怎么挖?这是三个村人制作藕粉的秘诀之一。原来莲藕在冬天刚刚成熟,淀粉含量不高,非常适合烹饪,但如果作为杭州特产小吃,糯米莲藕或者藕粉,质量就没那么好了。
经过一个冬天的养分积累,莲藕真的成熟了,淀粉含量也达到了极致。这个时候采摘莲藕做成藕粉正好是时候,莲藕以后会发芽。没有人比三个村人更了解莲藕。
每次采摘莲藕前,三村的人还在看天气,只好为有才之人选择一个连续的晴天。为什么呢?我稍后会给出答案。
我们常说:藕出淤泥而不染。今天,我看到了。在这些深深的黑泥下面,有厚厚的藕,需要用手从土里摸出来。“碰”字也是整个莲藕采摘过程的精髓。按照马的说法,要摸莲藕,必须先找到它的位置,然后沿着莲藕一点点地把土剥下来。手法要熟练,力度不够出不来,用力过猛容易折断藕。一旦莲藕断了,泥水就会倒进莲藕里,莲藕就不能吃了。所以当地人称采摘莲藕为“摸藕”,这是有经验的。
莲藕摸出来后,因为全身都是泥,需要粗略清洗。一般在莲藕地里直接用布条或棉手套洗掉泥土。索梅
。一天采多少量,三家村人自己心里有杆秤。由于是手工作坊,一天能加工多少的量有限,所以采藕量需要控制,采多了放过夜藕不新鲜,影响藕粉的品质。马大伯今天采了差不多四担,量够了所以打算回去做藕粉了。
制作藕粉的过程相当的繁琐,采回来的藕需深度清洗,不能有一点泥土,不然做出来的藕粉就不白。然后去藕节,再将藕打成浆。据大伯介绍,过去用石臼捣碎,非常的费时费体力,现在都改用电动的,这样打出来的藕浆更加的细腻。打好的藕浆会装入特制的布袋中,底下放一个大盆,用清水不停地往布袋中冲洗,一边冲一边搅,直至洗出清水为止,这个过程称为“洗浆”,就是把藕浆中的淀粉洗出来。
待冲洗出来的藕浆沉淀后,去除上面的清水与杂质。接下来是过滤,用的是特制的网,非常的细,肉眼看以为是块布。如此沉淀与过滤一共要反复三次,最终将过滤好的藕浆倒入一个大缸中沉淀。就这样,经过12个小时后,藕浆就成了一块豆腐的样子,只是它更洁白细嫩。
这最后一步就是晒藕粉了,这也是前面说的为什么要选连续晴天,因为做好的藕粉靠太阳来晒,而且不能等,时间久了会坏掉。所以在清明节前后,你时常能看到农家院子里晒着一个个圆圆的筛匾,这就是在晒藕粉。
这晒藕粉同样是个技术活,这时需要马大伯的老伴出马了。只见马大妈左手拿一块藕粉,右手拿一把刀,快速地将藕粉切成薄如蚕翼的片状,而且每一片都保持一致的厚度,让人看得目瞪口呆,这简直是神刀手啊。
为何要一刀刀切,主要是为了保证藕粉的细腻口感和晾晒的均匀,这也是当地藕粉好品质的关键之一。如今三家村手削藕粉的技艺,已被列为“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希望能得到很好的传承。
三家村人晒藕粉时,为了赶时间,一般左邻右舍有空都会出来帮忙,这已成为当地的一种习惯。在采访程中,我拍到一位大妈手中这把切藕粉的刀,已经被磨掉了半个刀面,据说这是几十年切藕粉切成这样的,这是三家村手工制作藕粉的见证。也正是因为这份初心,在如今的工业化时代,让三家村人仍坚守着传统的工艺,西湖藕粉的品质与口碑靠着就是这份初心与坚持。
在临走前我还了解了一下价格,今年三家村藕粉在当地卖50元左右一斤,对于10斤鲜藕制作一斤藕粉的成本来算,这样的价格应该算是很便宜了。当然在旅游景区肯定不是这个价,而且也未必是三家村的藕粉,因为手工藕粉的量非常的有限。
作者简介:寒残一叶(摄影师、旅行家、自媒体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