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篇文章已经起草了几个星期,因为在NYSE:GSX年报的20-F文件中有一条数据需要确认。啊,等等,但是相反,等卖空组织Grizzly抛出《德勤无法签署GSX年度审计的七个原因》的报告.
灰熊向谁学习?我们无法判断后者是不是假的。我们可以判断的是:
3月26日《在线教育的残酷淘汰赛:跟谁学、网易有道们能笑到最后吗?》发布。其中,“跟谁学,跟网易有办法”的标题,显示了K12在线教育公司中跌幅最大的。
图1:在线教育淘汰赛分析,来源:锦雪球栏目
在线教育公司未来三个交易日股价表现如下:
*向谁学习(NYSE:GSX)股价下跌50%。
*网易有道(NYSE:DAO)股价下跌20%。
*好未来(NYSE:TAL)股价下跌12%。
*壹教育(NASDAQ:YQ)股价下跌4%。
*新东方在线(:港元01797)股价下跌4%。
为什么你从谁那里得知下降幅度最大?作为投资者,如果不懂逻辑,结果可能是亏损。跟谁学最大的问题是:
它切割时代、与众不同 (全行业亏损我盈利)的独家秘籍正在失效,相对来说变得平庸,则从前股价大幅上涨和高估值的逻辑面临瓦解。
图2:向谁学习?来源:wind金融终端
_01_
失效的增长秘籍
上市之初,你向谁学习?用今天流行的话来说,可以称之为:K12在线教育之光。
当同行亏损时,向谁学习,依靠“超大班私家交通大师双资质制”的成长骗子,连续n个季度盈利,创始人陈向东在卖空机构可以非常强硬和自信(2000年02收到15份卖空报告)。
图3:算我一个。来源:互联网
截至目前,谁来学“私家交通大师大班直播双师课程”创造的盈利神话正在被击碎。
1)低成本获客能力弱化
向谁学习的发展过程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初创期(2年前在01)定位教育O2O平台,造假商业模式。
转型时期(2016-2018年):O2O转型ToB和K12双师大班。
爆发期(01)至今28年:聚焦K12大班直播,增长迅速。
O2O和ToB模式失败了,但积累了一个遗产:丰富的私有域流量。向任何早在O2O阶段就进入微信营销,享受流量增长红利的人学习。目前可供学习的公共矩阵近百个,文章阅读量往往达到上万篇。2000年初在02,陈向东说它积累了1亿个流量池。
私人流量直接或间接(免费课程和低成本课程)转化为常规价格课程用户,成本相对较低。从对比中可以明显看出,01向谁学习以及9年内从同行那里获得客户的成本。
图4.201, 9年制在线教育公司获客成本来源:中信证券
然后,随着互联网下半场的到来,微信流量的高峰,以及平台对恶意营销、诱导“打卡”等行为的限制,私域流量运营模式变得越来越难。连小叔拼多多都玩,更别说跟谁学了?除了微信的流量池,在Aauto faster、Tik Tok、微博等都没有原始积累。而且还有综艺节目直接点名,这可享受不到低价嘉宾的红利。
因此,到2000年,02,以低价获得客户的能力逐渐减弱,获得客户的成本上升到990元,直接比前一年的476元翻了一番(108%)。
/95b77e6e37b84443ab76ff4749603df5' />图5:行业关键指标对比,来源:中科院、财报、锦缎研究院
2)名师效应的流失
名师效应是跟谁学的核心特点之一,其带来高创收、高溢价及高品牌价值。
跟谁学在招股说明书中披露排名前10位的讲师授课的总净收入分别占据2018年营收的46.6%、2019年前9个月营收的40.5%,名师为公司带来了大量的营收。
比如从溢价能力层面看,跟谁学单课时价约在80元,高途单课时价约在58元都是行业高水平,最低的猿辅导不到50元。
图6:在线大班行业课时费比较,来源:中信证券
如今跟谁学名师效应的光环正在褪去:
2019年3月,跟谁学第三方合作教师85人,专职教师84人。
2019年,第三方合作教师减少到56人,而专职教师人数增加到176人。
图7:名师数量变化,来源:跟谁学财报
跟谁学的第三方合作教师,一般都是特级名师,或者是自带流量的名师,本来我们想看看2020年20-F里面披露的数据,可惜现在德勤不签字,从2019年的趋势来看是不好的,名师数量下降,溢价能力还能支撑吗?
3)大班直播双师课优势不再
跟谁学是最早在在线大班模式确立优势的公司,随着K12在线教育赛道的火爆,优势已经不会那么明显了。
首先,大班的细分赛道很拥挤:
* 全国性的有学而思网校、猿辅导、作业帮直播课、有道精品课、新东方在线、腾讯企鹅辅导、清北网校、北京四中网校、101教育、巨人教育、大米网校。
* 地方性的有学而思在线、一起学网校、盐课堂、开课啦、果肉网校、掌门优课、星火网校、智学网校、秦学网校、三和网校。
图8:众多玩家涌入K12在线大班,来源:艾瑞
其次,规模已经被头部拉开距离。
跟谁学2020年营收为62亿元,再看行业前三强:猿辅导营收大概200亿左右,学而思网校大概100亿左右,作业帮营收规模应该也在百亿左右。
规模到落到第4位可不是什么好消息,此前我们发布的《在线教育的残酷淘汰赛:跟谁学、网易有道们能笑到最后吗?》里提到:
在线大班这个规模效应比较强的细分赛道,大概率会出现一轮淘汰,尤其是从0到1(洗私域流量、洗工具流量、洗母公司流量、洗线下品牌流量等)的阶段已过去,下一步无外乎怎么提高教学质量,加大下沉市场开发,如今大家有点赤身裸体刺刀见红的意思。
过去的优势在竞争之下面临瓦解,这是跟谁学最大的问题。那么,跟谁学在这种情况下又是怎么应对的呢?
_ 02_
并不成功的自救
正因为过去的优势瓦解,所以跟谁学的的运营策略发生很大的改变。
2020年年初,跟谁学CFO沈楠在公开场合上表示,“跟谁学没有付费做过任何路牌广告、灯箱广告和电视广告,在广告端投入比行业头部少很多”。
然而,公开发表演讲后没多久,跟谁学的营销广告铺天盖地而来。
* 2020年5-7月,跟谁学牵手电视综艺《极限挑战》通过明星与高途课堂(跟谁学K12在线教育主要品牌)名师连线。增加品牌曝光度,又突出高途课堂名师优势。此外,跟谁学还冠名爱奇艺自制剧《亲爱的小课桌》。
* 2020年8月,高途课堂牵手《中国好声音》,成为《中国好声音》第九季指定中小学在线教育品牌。
* 2020年Q4,跟谁学开始探索包括短视频、公交车站、直播卖货等各种渠道。
图9:高途课堂的综艺广告,来源:网络
集中投放造成跟谁学2020年分季度的营销费用大涨:
* Q2,12.1亿元,同比增长609%,环比增长59%。
* Q3,20.6亿元,同比增长523%,环比增长71%。
* Q4,18亿元,虽然绝对值环比稍有下降,但同比也增长309%。
图10:跟谁学的营销费用,来源:锦缎研究院
再结合跟谁学的正价课用户和收入规模,得出的ARPU和获客成本这两个衍生数据,能说明营销投放的效果很一般:
* 2019年获客成本为476元,ARPU为780元,用户贡献收入与获取用户成本的比值为1.4倍,其它成本控制好一点的话能保持微利;
* 2020年获客成本为991元,ARPU为1063元。用户贡献收入与获取用户成本的比值仅1.07倍,扣掉成本,绝无盈利的可能,良好的增长模型已经破坏。
图11:跟谁学的ARPU和获客成本,来源:锦缎研究院
尤其是Q3,跟谁学牵手《中国好声音》这段时间,单用户平均收入与获客成本出现背离,即使不计算跟谁学的的收入成本、研发费用、管理费用支出,跟谁学投放收益也开始呈现入不敷出的局面。
跟谁学的营销费用提上去了,但单个用户贡献的收入却没提上去,自然会亏得比较惨:多个季度连续盈利之后,20Q3亏损9.3亿元,20Q4亏损6.3亿元。
图12:跟谁学的净利润,来源:锦缎研究院
可以说跟谁学自救的效果就那样,从过去的独树一帜变得平庸。不过呢,我们也不能因此全盘否定跟谁学,到了新的阶段理应把跟谁学放在行业里看看,才能更清晰的认知它。
_ 03_
“与人斗其苦无穷”
中国社科院以付课正价课为统计维度,分析了在线教育行业的市场格局,跟谁学处于行业第三梯队。
图13:行业格局,来源:中国社科院
图14:正价课用户量排名,来源:中国社科院
获客不再高效,规模又比不过,那再来看看商业逻辑。
相较而言,跟谁学缺少高频使用的工具类APP导流,尚未形成规模的对低龄儿童覆盖,这将为业务的长期发展蒙上一层阴霾。
从品牌层面看,跟谁学相较于猿辅导、作业帮、掌门1对1、网易有道等等品牌,无论是在品牌认知度,抑或是品牌影响力等方面都存在不小的差距,其品牌偏好度在头部玩家中却位居末尾。
图15:用户关于在线教育平台使用偏好,来源:艾媒咨询
还记得上面提到的――用户贡献收入与获取用户成本的比值吗,跟谁学只有1.07倍,而学而思网校是3.33倍。
到这里可以总结一下全文了,当前跟谁学问题不少:产品线单一,规模不够领先,获客效率下降,品牌偏好靠后,还面临层出不穷的做空与外部指控。
跟谁学的问题,其实是K12在线教育行业的一个缩影:
上半场大家在获客的战场里“八仙过海各显神通”,下半场怎样提高教学质量,怎样教学本地化,怎样提高学生素质,怎样减轻负担是主要的关注点,而不是一味将续课拉新的KPI压给名师辅导老师,让本不浓郁的教育味道更加变质。
能否切换思维是这场在线教育淘汰赛里――关乎生存与毁灭的问题。
作者:锦缎 少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