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指南:数据分析似乎是一个很高的名词。最后,应该在业务中实现,应该从业务角度理解和分析数据。做数据分析的时候,需要从业务角度切入,这就需要我们把整个业务线的流程梳理清楚。笔者从自己的工作经验对此进行分析,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在最后一条推文中,我们梳理了业务和数据分析的关系,以及业务和数据分析的重要性。基本上,它告诉我们,没有业务就不能看“数据”,但我们应该始终从业务的角度来理解和分析数据。可以说,没有业务指导的数据分析是没有意义的。
对于数据分析领域的老手来说,“做分析要贴近业务”是基本共识。刚刚开始数据分析的合作伙伴,通过最后一条推文,也开始意识到了解业务的重要性。那么,本期我们就来讨论交流一下,如何清晰的梳理业务流程?数据分析的基石!
# 01业务流程梳理:数据分析的基石
做数据分析的时候,需要从业务角度切入,把整个业务线的流程梳理清楚。我们需要熟悉:客户是如何来的,客户是如何流动的,需要哪些功能来引导客户,如何维护和管理客户,如何促进交易等流程。只有找到业务流程中的重要节点,才能准确找出业务中可能存在的问题,进而有针对性地解决问题,提出促进业务增长的方案。我们知道成长是企业的生命线。从这个角度来看,毫不夸张地说,梳理业务流程是数据分析的基石。
我们总是提到“业务流程”,那么什么是业务流程呢?
引用百度百科的解释:
“业务流程是不同的人为了实现特定的价值目标而共同努力的一系列活动。”这是广义的业务流程的含义,而狭义的业务流程则认为它只是一系列与顾客价值满足相关的活动。
从业务流程的定义来看,我们需要注意以下几个要素:
*角色:这是业务流程中的第一个基本要素。只有有了角色,才能有分工合作,才能实现具体的业务目标。
*活动:也就是具体要做的事情,每个角色都会有具体要做的事情。
*协作:在一个公司或者一个组织中,不同的人做不同的事情,最后通过协助完成一系列的事情。此外,还有并行和串行的合作模式(意味着它们可以同时完成,也可以在不同的时间段完成)。
*结果:当每个人都有特定的活动时,就会有输出,输出就会形成输出,这样不同的活动就有可能在不同的岗位之间进行交接。
*规则:俗话说,没有规则就没有方圆,活动的内容、方法和责任也必须明确安排和界定。
关于业务流程相关的五大要素,我们还是以一个B端产品的功能架构为例,来感受业务流程中各个角色的作用。框架,一般有四个部门:产品设计部(负责技术、测试、产品、设计等。),运营部(负责市场和各种运营等。),销售部(负责销售业绩、市场开发等。)和售后服务部(负责售后跟踪、推广改造等。).各部门的主要任务如下:
产品设计部:出口产品解决方案,帮助商家解决业务问题,包括需求挖掘、需求分析和需求管理;
运营部:获取足够的流量和销售线索,进行内容运营、活动运营、社区运营、打造品牌口碑等。
销售部门:要将有效的销售线索转化为与客户达成交易的步骤,需要经常进行线下拜访、PPT演示、签订合同等相关工作。
售后服务部:帮助客户成功,转化为订单,提高客户产品的利用率,并参加新手培训、客户成功案例分享等。
*各部门相关人员各司其职。
*每个角色具体做的是一项活动。
*产品人员制造产品,营销人员获得销售线索,销售人员做销售转化,而客户成功做客服,这就是协同。
*营销部门交付有效的客户线索,销售交付付费客户,这就是产出。
*运营部门必须获得有效线索才能交给销售部门,什么是有效线索会有相应的标准。产品设计要求的相应标准就是规则。
然后,在我们对业务流程的定义和基本要素有了一定的了解之后,接下来,我们来看看如何对业务流程进行梳理和绘制。
事实上,梳理业务流程是一个相当复杂的过程。这个过程主要是根据实际的业务场景获取业务信息,然后抽象出一个以参与者为节点的业务流程。在形式上,我们可以通过使用[Lane Map]等工具,一目了然地展示流程的元素和细节。演示步骤如下:
1)获取详细且真实的业务流程我们一般有两种获取业务流程的方法:从业务那边直接获取,或者依靠自己去观察、了解业务流程。
关于第一个,优点是业务部门通常有现成的有组织的流程。但缺点是这种模式不能直接使用。因为很多业务都是为自己目前的业务或者自己的部门安排的,不是一个完整的全球化的过程。但是,产品设计需要考虑全局甚至未来的可扩展性。
关于第二种,需要时间和精力,但完成后效率会翻倍。诸如
果业务部门没有纸面上的流程图,只能靠业务人员的口述去了解他们的业务流程。这时最好的方法,就是自己先模拟走一遍流程,最终落到纸面上,形成业务流程。然后我们拿着这份流程图与业务再次进行核实,甚至需要重复核实及校对,因为流程常常会随着业务方向的变化而变化。在这一点上,我们按照这样的步骤,来逐一完成各个节点业务的流程。2)明确全业务流程的关键角色首先要弄清楚哪些人会参与解决问题。
解决一个问题往往需要完成多个任务,每一个任务都会由一个或多个人参与。找到那些执行相同任务的人,把他们定义为一个角色。
针对B类产品客户可能不仅仅是单一角色,可能还会涉及到多个角色,如:销售员、客服、运营人员,在不同阶段参与人和参与度都不同。可能会涉及到产品定位以外的人员,比如技术人员等。早期可不做深入挖掘,但也需要收集,了解其参与的作用。
3)识别路径节点解决一个问题需要执行很多任务,但并非所有的任务都是关键业务节点。
关键任务节点有两个特征:一是能够推进业务往下进行,二是推动业务在不同角色间流转。业务流程路径则反应了整个业务流程逻辑。通过关键节点转化关系及结果,反应业务状况的好坏。
当然,这些都是用户在业务进行到一定的阶段需要完成的一些相对大一点的阶段性的目标。这些目标在后续需要进行进一步的细分处理拆解子目标,作为后期切分页面的依据。
4)找到用户参与的关键步骤业务流程的设计中,如果加入用户参与的角度,会使整个流程更具有针对性和合理性。
完整的业务流程中,参与人大部分是团队内部的成员,加入外部成员后,相当于引入了可以提供反馈及增长动力要素。
而这一点,在流程设计及页面优化和调整上,起到关键作用。梳理业务流程不是简单的照搬,需要分析现有实际场景中各节点的必要性,现有流程是否可以进行优化或者调整。
5)留意不同业务场景对流程的影响从产品生命周期中,我们需要考虑,周期内不同阶段的营销及管理策略的差异,会给业务流程带来的影响。
从业务场景中,我们需要考虑,同一个场景内不同画像的客户群体的差异,会给业务流程带来的影响。甚至在某些特殊的时间节点和场合,例如像“双十一”等业绩旺季的业务流程调整。
总体来说,我们梳理业务流程的初衷,是便于我们进行数据采集及分析,而分析的结论和成果,还是要同步给业务团队。因此,我们既要站在数据分析的专业角度上给予业务团队关于流程的优化方案及分析结果,还要提醒业务团队不同场景下的战略调整,最终促成业务增长。
# 02 总结
以上是梳理业务流程需要明确的相关内容。获取这些信息的方法,可以通过:现场调研、用户访谈、场景观察等方法获悉。获悉信息后,我们需要将相关内容分类梳理归集存档,存档结果可以通过【泳道图】表现出来。
整个流程走下来,我们对业务流转和规则也就有了比较清晰的认知了。做数据分析,理解“业务流程”是必备的思维方式,尤其是刚入门数据分析时,必须要了解目力之所及的业务流程、参与其中的业务对象、操作时的数据留痕以及表面产生的问题。当你对当前业务有了以上角度的了解,才算是真正的入门。任何一个角度的不完善,就能造成你的理解、分析问题、提出解决方案时的盲区。
然后,如果你对当前的业务情况已经了如指掌,就可以着手解决一些明显的局部问题。比如产品上的某一模块的功能对最终的目标没有任何帮助,我们可以将其下线,保障整个产品的畅通,防止后面的产品规划上造成影响。
最后,倘若你不一样的看法,欢迎留言添加完善分享,并交流!
## #专栏作家#
木兮擎天@,微信公众号:木木自由,人人都是产品经理专栏作家。多年互联网数据运营经验,涉猎运营领域较广,关注于运营、数据分析的实战案例与经验以及方法论的总结,探索运营与数据的神奇奥秘!
本文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Unsplash,基于CC0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