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件背景:
上过大学的童鞋,都经历过暑假“夏运”的痛苦:背着几十公斤的行李箱和背包,步行去公交站和地铁站,一路汗流浃背,顶着烈日。尼玛,我终于到了汽车站。乍一看,类似的数字有几百个,我上不了车。否则很容易上车,要中途换乘才能到达机场、火车站、汽车站。半天过去了,人累得要死。有一种“重走长征路”!
有人说公共交通系统这么发达,是不是?这样的人第一眼就没上过大学!大学一般远离市区,高校聚集在一起,多集中在6月下旬和7月上旬。十多所高校的假期,意味着成千上万的学生要去火车站、客运站、机场,再强大的公共交通系统,也只能理解旅行的痛苦。每个大学自己的校车都是有限的,即使是轮班运行,也只是九牛一毛,无所谓。大部分出租车都喜欢在校园门口等,要价过高,学生已经在抱怨了!
暑假旅游难,是所有上过大学的大学生朋友的怨念!
#大二学生的生意经:
策划
一个大二学生的大脑大开着。放假前一个月,他联系了大学城所有高校的后勤部门,把校车半个月的行程全部“订”了下来。根据不同高校夏季离校时间的差异,统一调配了十余所高校共数百辆校车,拟定了周密的《“客运集团”发车班次表”》,目的地包括长途客运站、机场、火车站。起点是高校校车的上车点。
宣传
之后,该生发动群众,在大学城各高校校园网上发布“夏季运动会”惠民公告;食堂和宿舍前的公告牌上贴满了广告,宣传的工作圆满完成。因为单人的票价在20-30元不等,远低于出租车,具有价格和乘坐方便的双重优势,深深打动了顾客。
业绩
最后,在学生策划,的严格组织下,数百辆校车满负荷运行,半个月内成功完成了几十万学生的转移。剔除人工成本和校车租赁成本后,净利润达到50多万元。当然,这是在2005年。
该名学生的生意头脑惊为天人,商业嗅觉极为敏锐,成功利用了一切外部资源,短短半个月就挣下了当时的“两套房”,正可谓“脑袋决定口袋”!这也成为了当年学子们心目中的“成功典范”!许多学子为此大受鼓舞,纷纷做起各种校园生意!
#最后,在校大学生把脑袋用在生意上,值吗?
案例极具诱惑力,很多人会认为:在校期间做生意比读书强;许多孩子也会拿案例说事儿,不接受家长的“读书有用论”教育。那么,到底精于学业强,还是在校做生意强?这笔涨到底该怎么算?
依然不值!如果有童鞋痴迷于校园生意,应该这样算一笔账:
算账并不难。根据概率论计算期望值:如果你学习好,大学生月薪4000,期望值E=4,000如果你忙于生意和创业,即使你是天才,半个月也能赚50万,一个月能赚100万。然而,这样的机会可谓万里挑一。期望值只有1,毕业后月薪2000,加起来就是E=2001,远不如好好学习划算。
对于绝大多数学生来说,把主要经验放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是最划算的“买卖”。事实上,所有成功的企业都必须有比较优势才能成功,或者至少能够说出自己的一个、两个或三个优势。大多数人太自信了,说不出10个优点,但经不起推敲,最后一个也找不到。大学生社会经验少,经验不足。创业类似于散户的股票交易。一胜两平七负,机会不大。因此,他们经常放弃基础知识,这不仅消耗能量,而且影响他们的学习,这是不值得的。
#支持原创图文,敬请关注!
头条号四筒爸爸:大学教师,教育心理与职业规划专家,一个有思想、脑洞很大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