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天在青海指南拍摄的时候,偶然知道河西乡瓦家村有三兄弟退休后办起了农场,带领村民一起致富。按捺不住好奇心,我立即开车去找。
瓦家村距离青海省贵德县约10公里。藏语“瓦家”是古代氐族的名称。清乾隆十二年(747年)《西宁府新志》年,记载为东车部落百户控制的15个村之一,“瓦家:63户,165户。”
“世界黄河是黄河的支流”,青山绿水,远离闹市,没有工业污染。杜三兄弟看中了这片土地,建立了一个无污染、无污染的原生态农场。经过四年的努力,现在已经有了相当的规模。
当我们到达农场时,已经快中午了。午餐安排在农家院子里,有藏猪、土鸡蛋、有机蔬菜、炖鸡汤.这里所有的原料都来自农场。
著名的藏猪是生长在青藏高原的放牧原始猪品种。藏猪肉的特点是皮薄肉嫩,风味独特,肥而不腻。根据这个特点,农场开发了一道名为“一品藏香”的菜,其实就是白水煮肉。菜一上来,就被朋友抢走了。
地里的苞菜长势旺盛。
农场里随处可见各种各样的花,就像一个大花园。
培育的花苗。
卢原来是这样的。
再过半个月,这朵玫瑰就要盛开了。
杜三兄弟中,老大65岁,老二61岁,老三59岁。退休前,三兄弟都从事着稳定而令人羡慕的职业。以他们的条件,退休后可以过着悠闲舒适的生活,带着孙子孙女出去散步,在公园里锻炼身体,或者旅游看世界。然而,他们选择了一条让所有人都惊讶的路,那就是创业。
面对我的提问,老板杜海涛说:“我们只是想做我们想做的事情。在家和孙子们打牌下棋,真没意思。”
退休后,为了丰富生活,兄弟三人原本想建一个小农场,但养殖规模太小,赚不到钱,于是扩建了鸡舍和养猪场,并种植了数百亩苜蓿、蚕豆、玉米等饲料作物和观赏花卉等。他们所有的养老金都捐给了农场。
三兄弟虽然都60多岁了,但对农场的定位和发展却有着清晰的想法。他们的目标是藏猪、藏鸡养殖和乡村旅游。农场的观花园已经初具规模。它不仅好吃,而且是一个美丽的大花园。
农场种植的所有蔬菜都是无污染的。
在建农场之前,三兄弟都是农业业余爱好者。俗话说,十年出状元,十年难当好农民。你可以想象三个业余爱好者在农业上遇到的困难。
有句老话,“兄弟团结,利益断绝。”和三兄弟走在农场里,听着他们一路上创业历程的故事,说实话,除了赞叹他们的精神之外,内心更感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