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哔哩哔哩一起学习知识并不是什么新鲜事。尤其是大规模线上教学成为新冠肺炎时代的“新常态”后,“毕业于哔哩哔哩大学”一度成为哔哩哔哩用户的流行语。但在以娱乐搞笑氛围为主的视频平台上,很少看到教授专业技能的长视频冲到全站排名榜前三的位置。源氏及其视频账号“源氏真想教你”就做到了这一点,仅用三个视频,就收获了近60万元,并与罗翔先生、戴建业先生一起,站在了哔哩哔哩教育领域月度大师影响力榜前十位,荣获哔哩哔哩知识区最高荣誉“2021年度特别知识分享官”称号。
虽然没有教授头衔,但年仅22岁的源氏却不乏传道授业经验。2016年大一时,他成为武汉大学图书馆最年轻的仓储讲师。四年间开了十多门公开课,还写了人民邮电出版社的PhotoShop。
CC 2021完整教程。这位有5年互联网创业经验的精神小伙,现在把自己定位为“职前教育从业者”,专注于各种职业工具软件的线上教学。
事实上,源氏的影响并不仅限于哔哩哔哩。他把自己在哔哩哔哩的视频称为“公益课”,知识付费平台上的“商业课”就是他的生计。他在腾讯课堂为设计师推出了一个数百美元的入门级视频课程。在团队和外部合作伙伴的帮助下,他在短短半年内拥有近万付费用户。
那么,源氏如何在红海哔哩哔哩的知识领域快速突破,并通过在线视频课程实现呢?作为分秒帧的深度用户,他与我们分享了自己在视频创业和创作中的经验,以及如何在分秒帧的支持下实现制作效率和质量的飞跃。
“莽”的精神
如果你不想自己创业,源氏可能已经在一家顶级厂商的游戏工作室做游戏策划工作了。当他2020年毕业时,他手里已经有了几份令人羡慕的Offer。
“工资真高。但后来我背弃了家人和身边所有朋友的期望。我更‘鲁莽’。想了想,创业的时候还是跟着自己内心的想法走比较好。”
这个决定可能和他“创造第二代”的家庭背景有关。源氏出生于一个草根互联网创业家庭。他的父母在山东老家做过搜索引擎优化、小游戏、电子商务、程序生成开发等各种PC互联网项目。他是三线城市的互联网先锋。从小学开始,他就一直是父母的工作帮手,童年是在设计、客服、编写简单的前端代码等“兼职”中度过的。
“很少!”源氏一个接一个地拿父母的创业之旅开玩笑,但这也帮助他塑造了一个乐观无畏的性格,这只是他口头禅中的一个字——“莽”。
进入大学后不久,源氏便与合作伙伴一起创业,生产了大量轻量级互联网产品并投入商业使用。在创业过程中,源氏也相继获得多项荣誉,如2018年全国“创青”创新创业大赛金奖、“互联网”全国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湖北银奖、武汉大学20强学生等。但最让他有成就感的是今天从网络课程中收获的学生的肯定。
“对于接受过高等教育的人来说,我们在哔哩哔哩和知识付费平台上的课程很浅,属于互联网岗前培训。然而,一些学生,那些三四线城市的年轻人,已经学会了这些足以支撑他们掌握谋生技能和找工作吃饭的东西。这真的可以帮助一些人。”源氏认为,他的成就感与学生在视频课程中的收获感息息相关。
“流量密码”
在源氏哔哩哔哩账号“源氏真想教你”上传的所有视频文稿中,第一个是揭露多张P图是明星吴亦凡造假的视频,单次播放量292万,但粉丝增量很薄。让他多说一点,这也是一个很好的发展
比如AE教学视频,播放量286万,收藏量46.4万,几乎每6个观众就有1个收藏。投币和点赞的观众也达到了1/10左右。“而且,这个视频达到20万的时候,收藏量就会达到10万,这是非常难得的。”源氏觉得。
秘密在哪里?不仅视频内容优秀,而且“玩法”与平台的契合度也很重要。
“如果哔哩哔哩有3亿天,3亿用户每天将产生30亿次广播。流量如何分配,其实是平台说了算。决定视频能否被炒的不是粉丝存量,而是粉丝的活跃度,这是算法分配流量的依据。”
在每个视频的初始冷启动阶段,源氏都会重点关注用户行为,如何在短短几秒钟内让观众产生好感。
留存,怎么在半分钟内渲染出用户情绪,怎样快速进入主题,避免“前摇”过长,在视频制作过程中都有设计。这些有意识的设计,能让用户“三连”指数增多,这样才能让视频影响力滚动起来,而不是快速沉寂。到了视频中后段,则要考虑增强已有粉丝的活跃度,引导粉丝“收藏”,或将下期内容设置为“预约观看”,以便二次唤起。他在腾讯课堂上的“商业课”教学也遵循类似的运营逻辑:研究流量规则和用户特性,再针对性地设计和引导用户行为。
一档80节录播、1200分钟直播、价值数百元的Photoshop视频课程,在合作方小黑课堂以及团队内小伙伴的帮助下,短短几月已产生近万名付费用户,不过最让GenJi自豪的是“商业课”完课率却比行业平均水平高出很多,这也侧面论证了内容本身才是课程的王道。
协作升级
“GenJi是真想教会你”的B站投稿视频大部分仅用一两周制作完成,精心打磨的则可能花上月余,而腾讯课堂上那档Photoshop入门课,也仅用了一个月工期。背后的核心生产者却只有两人。
GenJi负责课程开发、文稿撰写、分镜头脚本策划、录屏、配音以及外部合作;而剪辑、特效、建模、包装则由一位后期同事负责。另外还有多位外包人员,承接字幕和找素材等需求。
“虽然我们的视频生产团队只有两个人,但我们也大概磨合了半年。最大的困扰是我描述的东西和后期做出东西有时不是一回事。”
由于商业合作的缘故,GenJi需要频繁出差,与后期同事长期处于异地办公的状态,这也进一步增加了团队合作的难度。“一起看着屏幕,然后一起判断这个效果行不行,这是创意沟通中信息误差最小的传达方式――但我们没条件这样‘脸贴脸’地沟通。”
GenJi坦诚,这个问题的解决,一方面依赖于在前期策划阶段花更多心力,尽可能将分镜头脚本写得详细和明确,这部分工作用在线文档完成;在后期阶段则主要依赖分秒帧进行协作沟通。
“分秒帧的体验确实不错,帮我们解决了巨大的痛点。当我们的视频有甲方,或者需要团队内部审核的时候,分秒帧能够定秒去提供意见,标记打得更精准。以前我们只能说:‘黑场那块,把音乐提前一点。’后期同事听了一脸蒙:‘哪儿黑?乌漆麻黑?’还比如,我们经常说‘哪一段贴个什么图’,这种情况也常常指代不明。补镜头时也需要用分秒帧,可以直接锚点。”
“没得说,用了分秒帧后,效率的提升确实显著。”GenJi用一个场景描述了工具带来的便捷,“我们常常白天各自干活,深夜才相互沟通,我现在躺在床上看着手机,都能用分秒帧给视频打个批注。但是之前就很麻烦,常常需要爬起来,写个在线文档发过去。而对方给反馈也很费劲,经常是已读不回。”
分秒帧极速云盘的功能在其商业合作的过程中也得到了发挥,“建立项目组后,品牌方可以将推荐的素材通过分秒帧传给我们,我们制作完成后,也可以快速上传到项目组,让对方看到效果。”
近期,GenJi正准备开辟一个全新的,暂定以视觉特效为特色的短视频自媒体,除了内容教学以外也有了更多机会让观众了解账号背后古灵精怪的年轻创作团队。“一期视频只有几十秒,但是每一秒都很炸裂。这种精益求精的视频会更密集地使用分秒帧,因为不希望任何地方出瑕疵。我们会自豪地对我们的特效供应商说,用分秒帧传给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