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九年,走过了很多弯路。在这里,我分享一下我的创业经历。许多失败的经历可以作为一个警告。我创业的想法是从大学的一份兼职开始的。
十一年前,我的高考结束了,我的分数达到了第二名。我成功地被省师范学院录取了。在我们镇上的母校,我的成绩高于平均水平。我父母是农民,我家很穷。我上师范是为了省钱。
大学的时候,宿舍的同学都跑到图书馆,每天晚上很晚才回来自己学习。我知道我和他们不一样。家人和亲戚凑钱上大学,所以我早在大一就开始了兼职生涯,通过勤工俭学帮助家人分担一些压力。
我的第一份工作是给火锅店发传单。每天,在熙熙攘攘的步行街,一站就是三四个小时。不难,但不容易,收入也不理想。第一学期结束,我找到了一份家教的兼职,收入也好了很多。40元一小时相对容易。主要是辅导中考或者高考的学生。
做了一个学期的兼职导师,发现很多学生严重偏理科,尤其是理科,是重灾区。有钱人家周末会给孩子报各种辅导班。于是我萌生了成立教育指导机构的想法。我也知道这个想法不成熟,没有钱也没有员工。起初,我不得不自己做。
越是机智,越没有勇气。尽管有各种各样的困难,我终于在大三的时候开始了培训班。过去两年节省下来的成千上万的兼职工作被用来租用场地。租金有点贵,因为离学校近。这是一座标准的办公楼,有30多个座位。学生由之前见过面的学生和家长推荐担任导师,一共八九个人。学生很少,但我安慰自己,以后会越来越好。
我是唯一的培训老师,有很多杂七杂八的事情要处理。我奋斗了一年,大概有十个职业。学年结束,我算了一下账,赚的钱大部分都用来交房租了。我敢为房东工作一年。
就这样,我的第一次创业戛然而止。
大四的时候,除了毕业考试,我还继续兼职做家教,但是不敢去想培训班的事情。毕业后,我去了深圳的一家教学培训机构工作。之所以没有选择当老师,是因为我的创业热情没有熄灭,希望通过教学和培训积累人脉和经验。
人以群分在这两三年的工作中,我遇到了几位同样有创业热情的同事。几个人讨论了一下,决定在海上创业。在职场待了几年,对团队结构和工作的方方面面都略知一二,同事都是独立的人。我对这次冒险充满信心。
几个合伙人集资20万,我们公司正式成立。虽然我们对自己的训练能力很有信心,但我还是掉进了同一个坑。这就是生源。好酒也怕巷子深。我和几个伙伴正在培训老师。除了科目不同,我们的能力大多是同质的。
我们根本负担不起付费广告。我们一咬紧牙关,所有的伙伴都走上街头散发传单。每天向每人发放2000多份传单,5个人有10000份传单。发传单花了一个月,终于招到了第一批学生,公司勉强维持。
此后公司业绩不温不火,收入与原来的工作没有太大差别,但要承担的责任和压力要大得多。慢慢的,有竞争力的培训机构越来越多,一个又一个的合作伙伴跟不上。三年后,我的第一家公司就这样结束了。
这次冒险的失败让我深刻理解了木桶理论的重要性。而最短的木板决定了它的容量。每个团队成员的能力应该互补。你需要什么样的人?
后来,我加入了一家在线培训机构。除了讲课,公司的运营模式完全不同。这是我第一次接触网络营销。在这里工作期间,除了学习互联网模式,也在等待下一次创业的机会。当短视频开始爆炸时,我知道我的机会来了。这么多年的讲座,把讲座转移到短视频领域并不难。
借着短视频兴起的机会,我毅然开始了第三次创业。不得不说,内容营销对有技术的人来说是一个很大的好处。这一次,我不担心生源问题。团队管理和营销模式比以前更加成熟。公司也从一个五六人的小团队成长为一个50多人的组织。
后来因为众所周知的政策原因,这个组织被解散了。我也开始转变了。目前跟随短视频的趋势,我在做Tik Tok团购小程序和商家的对接。即将到来的Tik Tok外卖业务将是一个巨大的爆点,未来可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