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服务于中国广大创业者为己任,立志于做最好的创业网站。

标签云创业博客联系我们

导航菜单

职业培训创业,人力资源服务行业创业故事

今天和大家分享的是“前面的路”。我不想教你怎么搞前端开发,但是我已经给自己规划了一条前端之路,走了这么多年也没有给自己带来什么遗憾,所以想和大家分享一下,希望能给大家带来一些启发。

# 0.一个刚进大学的年轻人是如何选择未来道路的?

#我的经历

让我先自我介绍一下。我毕业于天津农业大学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毕业后,我和朋友一起创办了一家小公司。离开天津后,我来到杭州,在一家区块链公司工作,后来加入了阿里巴巴-

云黑鸟科技的前端团队体验政企科技。

首先,我想和大家分享第一个问题:作为一个刚刚进入大学的年轻人,我该如何选择自己未来的道路?

#你想成为什么样的人?

可能很多学生进入大学后都有点松懈,因为高考后想放松一下自己,很少有学生会去想自己以后想成为什么样的人,想从事什么样的职业。我觉得大学生最好给自己一个长远的规划,想想自己未来想成为什么样的人。当然,这个问题对很多人来说可能比较难。

我们试试另一个问题:问问自己不想做什么。比如毕业后要不要做电话营销?还是去当餐厅销售员?还是在企业里策划经营?想想你不想做的事,最后剩下的就是你想做的事。

#你的兴趣是什么?

第二点是问自己:我的兴趣是什么?

如果能把自己的兴趣作为一种职业,我个人认为是一件比较幸福的事情。至于我,因为热爱编程,最后把编程变成了自己的职业,这几年我觉得很开心,很享受,所以在这个领域我会成长的快一点。

#找出自己的优缺点,制定计划。

第三点是在明确了自己的方向之后,再去判断自己的一些优缺点。

不知道有没有很多同学和我一样,在大学的时候可能觉得自己足够优秀或者有能力。后来我问了自己一个问题。我觉得我很坚强。我哪里强了?有没有别人能做而我做不到的事?还是我能做别人做不到的事?有这样的情况吗?如果是这样,就证明我们的能力比别人强。

如果我们发现了自己的一些缺点或优点,就要扬长避短,然后补齐缺点,放大优点。这个时候,我们需要做一些计划。

比如你想从事技术工作,就要规划好我大一需要学什么,比如计算机基础,对吧?然后,如果你以后想做前端,以后可能要重点学习一些前端知识,比如

CSS,JS,做好计划,然后慢慢弥补。

qvj2l q49k 0/0780402046 AC 43 ca 9ae 3e 55 ad 93 a 8030 '/

#深入学习的能力

二、入职后,作为新人,如何快速学习,弥补我在一些新大学中间的一些差距,如何快速弥补?

>

我们这时候也是要去看公司和业务所要涉及的技术面,进行深入的学习,学习一些原理。可能大部分的同学感觉自己能够实现需求,能够实现功能就 ok

了,他并没有去研究。比如像我最开始进入职场时,会关注一些 jQuery 实现原理,比如链式调用它是如何实现的,比如一些查找的方法它是如何实现的。

如果你探究了实现原理,后面会对你学习技术(比如性能优化,或者一些异常 bug 的处理)有很大的帮助。

很多文章会写,不提倡去造轮子。其实我也是比较不提倡造轮子,但是我觉得作为一个工程师,如果说你打算在这个行业长久做下去的话,一定要有一个造轮子的能力。

# 沉淀方法论和原则

第三点,如何让你的工作更高效,或者是和别人合作起来更轻松?一定要去沉淀自己的一套方法论。比如你和服务端去沟通,或者和客户端去沟通,要站在他们的立场,为他们去考虑,然后去阐述你的观点,这样你说出来话才更有说服力,而不是说一味的站在自己只是一个前端工程师的角度去和他们讨论问题,这样的话会自我设限。比如我讲我前端怎么样比较好,他肯定会站在客户端的角度认为怎么样比较好。

如果说前端怎么能帮他去实现一些东西,我们把整个方案拿给他,把前后端的一个合作方案拿给他的时候,他就更好更方便地去接受你。

# 危机意识

第四点,在我们在这个行业里面,像我最开始身边有很多同事和我一起去做前端开发,好多人会缺少一种危机意识。比如早两年没有 React 和 Angular

争地的时候,很多同学可能还沉浸在 jQuery

的时代,其实职场里面慢慢已经淘汰这些开发的机制。当然可能天津这块发展是比较缓慢的,北京、上海或者杭州可能早四五年前已经开始用这些比较流行的技术。当然现在可能在所有人看来的话,Vue

和 React 都是人人必备的一些基础技能。

# 开放的心态

第五点,如何化解危机呢?我是这么去做,保持自己和社区的一些充分交流。当然我也是抱着这种心态参与了社区才认识的,像 Miya

姐、Ak、水歌等等,然后和他们交流的过程中才会了解到除了我工作岗位以及我公司之外,别人是怎么去做的、他们是怎么看待这种技术的发展、这些技术里面蕴含的一些思想是什么样子的......

这时候你会发现你所摄取的东西要远远多于你身边的一些同事,这个时候你就会慢慢地站在主导的地位,去给你身边的同事做一些普及,然后你的影响力就会高,自然而然也会得到领导的器重。

# 2、在大型团队中工作我遇到了哪些挑战

我去年 9 月份跳槽之后,在大型团队里面(阿里巴巴-政企云 & 乌鸫科技体验技术前端团队)的工作中给我带来一些挑战,我把它当作我职业发展的一个突破。

# 风险意识

第一点就是风险意识。在此之前,其实可能只有自己对自身危机意识的一些认识,但对于整个项目开发周期迭代,其实是缺少危机意识的。

在我的之前的经历里面,团队之间合作,可能大家更多沟通的是需求、某个功能点的联调方式。在任何需求排下来之后,可能埋头就去干,并没有去从整个链条,包括和别的同学对于整个需求、整个大版本的一个迭代的功能点、风险评估、技术方案的评估、需要花费的时间......都没有这些概念,可能就是埋头直接去做,然后做到哪遇到什么问题再去抛。这样的话就导致整个项目在推进的过程中,会随着你开发的问题、套路,动态地去改变一些技术方案,导致产生一些额外的成本,也给公司带来一些负面的影响,你的项目不能按时交付。

所以到大公司之后,风险意识一定要高。在任何一个版本需求确定下来,第一时间应该做技术方案的评估,拉上服务端客户端,包括一些产品/UED

同事,把后续可能要涉及的风险点、技术方案和大家敲定落实,这样的话在我们独自去开发自己模块的时候,才会降低风险。

# 推动变化和响应变化

第二点是推动变化。其实第二点和第一点是相辅相成的。推动变化主要是什么?主要是我们作为一个前端工程师,是产品推向用户使用的最后一道关口,在日常工作中,产品和

UED 同事都很难去想象到一个产品功能在交互过程当中的任何细节,很难去想全。这时候我们作为前端开发者,应该想得比他们更多。

站在用户的角度,我们想象一下用户真正需要的是什么样的一个东西,到底什么样的产品是对用户有价值的。这个时候我们可以去站在用户的视角去推动产品的一些变化,这样的话也就避免了产品投入到市场之后,由于用户反馈所带来的变化。

前端开发者去推动变化,也可以提高我们在团队中的一些影响力和话语权。我们可以把更多的时间去放在一些基础建设和赋能上面。

# 不自我设限

第三点,不自我设限。刚刚其实在第二点里面有稍微的阐述,就是不能把自己简简单单只定位为一个技术人员,我们更像是为一个最终的产物负责,只不过是在产物过程中,会有我们不同的同学去分工协作。我们要在第一时间拿到这个东西的时候,去和各个方面去拉通,去评估,以确保最终交付给产品的是我们共同期望的最完美的一个展现方式,或者一个最完美的展现的产品。

# 技术赋能业务

第四点,技术不仅仅是为了服务某一个项目,而是说我们要赋能业务,同时在我们实现某个项目中所产生的业务价值,又能继续反哺到我们日常的开发和生产中,这个才是真正的价值所在。像一些开源的大厂,他们所开发的一些开源产品也是在这种思想下去做的。

比如我要实现一个上传的功能,那这个上传功能不仅仅简单说是为了完成我这个项目里面的上传功能,而是说我把它抽离出来,做成上传的能力——放在我这个产品里面可以用,同时我上传能力又可以赋能给别的同学,或者是我们接下来要负责的另外一个项目。

其实在前端来看的话,可能就是面向模块化编程或者面向组件化编程的一个思想。当我们把技术一个一个的功能模块抽离出来之后,后面的生产其实对我们来说就比较轻松,我们就可以把不同的模块拼装到不同产品里面,后面迭代就会变得更加快速,我们就可以抽出更多的时间去做更多有意义的事情。

# 视角的转变

第五点,来到阿里之后我有一些视角的转变。之前我对待任何一个项目,可能作为技术人员就是为了完成这个项目而去完成。到阿里之后呢,任何工程师或者是我自身来说,我感觉要做的东西不仅仅是为了把某个项目做完,而是说这个项目本身是有什么样的价值。

我本身的工作能够给我身边的同学带来哪些价值?最后这个产品交付给用户,给用户带来是哪些价值?如果说价值比较高的话,即使这个项目有一定的延期,其实后面得到的结果也是好的,因为我们后面给用户呈现的是一个最完美的东西。最后一点其实要去思考的就是这个东西给社会带来什么样的价值?任何一个长久的东西都是有它长远存在的意义和价值。

# 3、大厂的前端技术体系是如何搭建的

我想给大家介绍一个前端技术体系是如何搭建的,会从以下三个问题去给大家做一个简单介绍。

第一个问题是 大厂的前端都是忙些啥 ?是不是大家理解中的搭系统搭页面就 ok 了?

第二个问题可能是很多人可能目前还没有意识到的, 是不是我看了 Vue 源码或者是 React 源码,我的前端发展就到头了 ?答案肯定是否定的。

第三点,如果大家有兴趣来到我们团队,可能会想去了解我们团队需要什么样的人。以上三点会通过接下来的一个短片,由我们部门的前端负责人去给大家做一个简单的介绍。

# 4、快乐生活

最后一点我想要和大家简单说的,技术人员经常被调侃“是直男”、“情商低”,我觉得其实大家在研究技术的同时,还可以多参加一些娱乐活动,比如参加一些比赛,打乒乓球,参加一些科技展,或者是去旅游,我觉得都是丰富自己生活的方式。

这就是今天的简单分享,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