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服务于中国广大创业者为己任,立志于做最好的创业网站。

标签云创业博客联系我们

导航菜单

义乌找长期合作加工厂,有什么正规的手工活外发加工

依托市场发展的来料加工业务,是义乌对外输出加工贸易,帮助当地群众就近就业,实现增收致富的重要途径。在对口帮扶汶川工作中,义乌针对汶川产业基础薄弱、农村剩余劳动力多、外出务工意愿弱的特点,向当地引进加工贸易产业资源,建成加工物资扶贫车间32个。今年将有1000多名剩余劳动力和贫困户就业。加工物资扶贫车间一个个遍布汶川城乡,不仅帮助当地群众增加了收入,也为义乌市场和产业发展提供了劳动力支持。

接受客户的材料进行加工

义乌市福田街道汶川棉集镇——

陈菊瑞是这个扶贫车间最早的工人之一。陈菊瑞的丈夫外出打工,学校有两个孩子需要照顾。她居住的郭家坝地区,是一个因泥石流灾害异地重建的村庄。它位于山区,周围没有工业。不能离家意味着没有工作,没有收入。今年5月,听说村里要建衬衫加工车间。擅长手工的陈菊瑞第一个报名。为了掌握优秀的加工技术,她和其他7个人一起去了义乌,在工厂学习了一个月,几乎掌握了衬衫加工的20多道工序。

记者在加工车间看到,很多藏族、羌族人在这里工作。由于年龄、家庭等原因,他们大多就业能力差,不想出去工作。在他们家门前设立的扶贫车间,正好给了他们一个在农闲时节就业增收的渠道。该车间自今年6月开业以来,已解决周边40多人就业,每月可加工衬衫1.2万余件。即使是初学者一个月也能挣1200元左右,而技术工人一个月能挣4000多元。

2018年8月,根据义乌—汶川东西部扶贫协同部署,福田街道与汶川县渑峪镇签订战略合作协议。按照义乌的“1 1 X”帮扶模式,“绵屿需要,福田可以”作为总体原则,两地立足绵屿镇“一镇三区”的实际,政府共建,企业共同帮扶。

为保证来料加工质量,汶川县也由政府牵头,专门成立了来料加工指挥部,负责来料加工原材料的配送。

data-gid="13438049" qid="6586161259224241421">成品质检、仓储与运输等,统筹协调全县来料加工业务。记者在现场看到,质检工人正在对一批加工完成的无痕短裤逐一检查,确保每一条发回义乌的成品都是合格的。


目前,汶川县各扶贫车间已经吸纳了600余名当地群众在家门口就业,其中贫困人口120人,占就业人数的20%,人均增收每月超1300元。特别是一些就业困难的残障人员,也实现了就业。去年12月,汶川县特殊教育学校第一批6名学生到义乌企业跟岗学习,返校后成为来料加工扶贫车间技术骨干,今年3月,第二批学生又踏上了到义乌的“取经之路”。


目前,福田街道正通过加大人员培训力度、做实扶贫车间、建立稳定货源等举措,进一步帮助汶川做大来料加工业务,引导更多企业到汶川就地建设加工基地,挖掘当地藏羌文化,开发创意设计产品。


接下来,义乌与汶川还将加快建设产业基地、扶贫车间、扶贫园区为主的“三位一体”模式,以扶贫车间示范引领推动来料加工产业在汶川全面开花。2019年汶川全县力争实现1000人以上就业,1000万元以上来料加工收入。2020年、2021年力争实现2000人以上、3000人以上就业,从而实现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群众就近就业增收、经济发展质量提升。


来源:义乌市融媒体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