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年,在网上找店铺做水果生意的人明显多了起来,“一开张就很少转手”。
“水果店是一个超级赚钱的生意。好一点的店月流量可以超过200万,不比房产中介差。”商铺租赁中介Lepu.com的一位开店顾问说。
生鲜电商是个伪命题吗?线下水果店是真正的大生意吗?
从过去几年的现实来看,生鲜电商虽然来势汹汹,但并没有赚到什么钱。高获客成本、高物流成本、高损耗、低客户单价、低回购率,让生鲜电商的龙头尽管依靠大树,得到输血,却远离利润。艾瑞咨询的一份数据显示,经过多年的发展,截至2016年6月,我国生鲜电商的渗透率仍不足5%(人们在网上购买的生鲜产品中,超过70%是水果)。
相比之下,线下水果店不仅是无与伦比、利润丰厚的生意,连锁品牌也在不断扩张。
逆势增长的新水果连锁店获得了资本的关注。2015年9月,国内规模最大的水果连锁零售企业、起家于深圳的百果园宣布完成4亿元A轮融资,是水果零售的第一个融资案例。随后,百国源先后收购了北京最大的连锁品牌国多美、生鲜电商一米鲜,实现年销售额60亿。
“与电子商务相比,我们的关键竞争优势是流量。离线获取流量的成本非常低。”郭总经理张云根说。他算了一笔账:如果月租金100万,每天有3000人到店,国朵美一个客户的收购成本不到一块钱,但网上的价格不会低于100元。
“而且实体店的流量稳定,周边消费者很难改变,但在网上,他们用手指改变。”近一两年来,研究生鲜电商模式的利弊,成为张云根每天的功课之一。
你可以在管子里看到豹子。从鲜果的角度来看,在目前的商业环境下,实体零售仍然有很多电商无法比拟的先天优势。但是,实体零售真的可以长久不变地生存下去吗?
随着新零售理念的引入,前瞻性的传统零售正逐渐向它靠拢
除了喜庆的音乐和热闹的人声,你还能听到果多美不时传来的“叮铃铃”铃声和——外卖订单。一个采摘者会听,把几种水果捆起来,放在架子上。这些订单可能来自百国源自己的App,也可能来自美团外卖、百度外卖、饿了么、JD.COM到家。如果是前者,百度外卖小哥会来提货,郭支付的送货费是每单6元。据说这份外卖订单单价在70元左右,占国多美总销售额的5%。
长期以来,线下水果店似乎不擅长在网上销售水果。百国源早在2008年就推出了电商平台,但谨慎的步伐、高损耗以及困扰电商的高物流成本也困扰着他们。唯一不同的是,“我们没有输钱的勇气。”百国源创始人余在接受采访时表示。
事实上,不断上涨的租金和劳动力成本也迫使线下门店试图扩张
大服务半径。纯粹地依赖传统的零售模式,在市场拓展中一旦遭遇瓶颈,便止步不前。为此,百果园的线上团队做了许多探索,比如通过会员系统让店内服务变得更好——当拥有百果园App账户的消费者走近门店时,打开App,余额支付和积分体系就会随之运转。这无疑会提升门店的结算效率,也很可能让顾客多一些忠诚。这对于传统零售而言,无疑是一个新的尝试。
2016年10月的阿里云栖大会上,马云在演讲中第一次提出了新零售 ,“未来的十年、二十年,没有电子商务这一说,只有新零售。”
“过去线上和线下买水果的群体比较分化,但随着人们对进口水果、原产地水果这些优质品种的需求变高,这两个人群正在逐步重合。”百诚源CEO、前沱沱工社创始人杜非说。
虽然在上一轮O2O退潮中,一些在线下开店的生鲜电商最终都关闭了门店,但不排除以新的形式卷土重来。与其股东阿里巴巴坚决走向线下一样(阿里在今天的“新零售”大会上宣布牵手百联集团),易果生鲜也在不久前入股了华东最大的超市联华,意欲嫁接它的门店资源,而另一家生鲜电商大品牌也计划在近期公布新的线下战略。
不论对谁来说,这一场全渠道的竞赛才刚刚开始。
新零售的核心要义是什么?其发展会成为必然趋势?
经过近年来的全速前行,传统电商由于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终端大范围普及所带来的用户增长以及流量红利正逐渐萎缩,传统电商所面临的增长“瓶颈”开始显现。对于电商企业而言,唯有变革才有出路。
新零售的和核心要义在于推动线上与线下的一体化进程,其关键在于使线上的互联网力量和线下的实体店终端形成真正意义上的合力,从而完成电商平台和实体零售店面在商业维度上的优化升级。同时,促成价格消费时代向价值消费时代的全面转型。 此外,有学者也提出新零售就是“将零售数据化”。
移动云商城将新零售总结为“线上+线下+物流,其核心是以消费者为中心的会员、支付、库存、服务等方面数据的全面打通”。
本世纪的初期,当传统零售企业还未能觉察到电子商务对整个商业生态圈所可能产生的颠覆性作用之时,以淘宝、京东等为代表的电子商务平台却开始破土而出,电子商务发展到今天,已经占据中国零售市场主导地位,这也印证了比尔·盖茨曾经的所言:“人们常常将未来两年可能出现的改变看得过高,但同时又把未来十年可能出现的改变看得过低。”
随着“新零售”模式的逐步落地,线上和线下将从原来的相对独立、相互冲突逐渐转化为互为促进、彼此融合,电子商务的表现形式和商业路径必定会发生根本性的转变。当所有实体零售都具有明显的“电商”基因特征之时,传统意义上的“电商”将不复存在,而人们现在经常抱怨的电子商务给实体经济带来的严重冲击也将成为历史。
来客 让复购成为常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