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服务于中国广大创业者为己任,立志于做最好的创业网站。

标签云创业博客联系我们

导航菜单

浙江卫视为什么叫二台,浙江卫视创业中国人

2020年,湖南因为两件事成为全民关注的焦点:综艺 《乘风破浪的姐姐》 热播、雷霆战将被人民日报点名批评,湖南卫视紧急停播下架。

大家都说湖南卫视把一手好牌打得体无完肤。

因芒果TV而频频进入全国视野的湖南,长期以来在娱乐人们生活的同时,也背负着一定程度的“唯娱乐”的骂名。

但事实上,湖南对中国的贡献从来不仅限于芒果TV。

就在两天前,全国工业App与信息消费大赛总决赛在湖南株洲悄然举行,腾讯、百度、工业富联、科大讯飞的代表以及中国工程院几位院士悉数到场。

几个月前,在湖南岳麓山下悄悄召开了一个会议,叫做“岳麓峰会”。

本次会议规格更高,包括20多位院士和央企代表,近300位互联网和IT行业大咖,50多家投行,以及50多位来自高校和科研机构的专家.

在峰会当天,雅虎新闻、美国WFMZ-TV、西班牙bolsamania、德国FinanzNachrichten.de、韩联社和其他外国媒体争相报道,并得到了不断的赞扬。

然而,现在在对于绝大多数中国人来说,这场会议却无声无息。,已经过去了四个月,而且似乎从来没有发生过。

有人做过统计,发现中国工程机械“四大”来自湖南:中联重科、三一重工、铁建重工、山河智能;

近三分之一的cmnet精英和企业家来自湖南:微信张小龙、陌陌唐岩、快手宿华、58姚劲波......

此外,文化教育,烟花厂,CRRC株洲.湖南无一例外都是中国的排头兵。

那么,在湖南这片土地上,在湘商和国内主导产业的背后,究竟有什么让世人震惊而不为人知的呢?

mage/81ceaf0c4833479d9d55270dfa770e0a" />



01



湖南当起领头羊,绝不是从现代才开始的。




早在清朝,湖南人就对中国政府做出了巨大贡献。




嘉道年间,有着“晚清第一人才”之称的陶澍(shù),就以缜密的经济头脑和娴熟的商业运作,对清王朝进行了一次大刀阔斧的经济改革,被誉为近代中国经济改革的第一人。




后期陶澍还发掘了同为湖南人的左宗棠等人,为大清所用。






陶澍去世后,左宗棠延续其经世思想,实施市场化改革。在两江总督任上创办糖厂、开办煤矿。并且在洋务运动中以独到的市场化眼光,培养出了当时的中国首富胡雪岩,开了中国政府商借外债的先例。




而左宗棠也因此助力,一举收复了新疆。




士人与商人合作,在民族大义上有此壮举,左胡是有史以来第一例。




朝廷因此赏赐胡雪岩一件黄马褂,官帽上带二品红色顶戴,胡雪岩就此成为了著名的“红顶商人”。






而由陶澍扶植、培养、荐举的魏源、林则徐、曾国藩、左宗棠、胡林翼等大批人才,也都在更广阔、深入的层面上,推动和开拓了他的经世改革思想,推动了中国社会的历史发展。




湖南人,也因此成为爱国与民族大义的典范,这种情怀也从古代延续到了现代。






2019年,央视《对话》栏目邀请到了四位大佬:詹纯新、梁稳根、刘飞香和何清华。




他们都是湖南人,而他们的手中分别执掌着中国工程机械领域的四家“巨头”:中联重科、三一重工、铁建重工、山河智能。




这四家企业均入选了全球工程机械制造商50强,其中,三一重工和中联重科皆位居前10名。






湖南的工程机械能有今天,和上世纪50年代政治环境动荡、重工业西迁有关,和长沙林立的高校有关,更和长沙政府的布局有关。




上世纪90年代初,为了让科技与市场对接,让科研成果更好地转化,为国家经济建设服务,湖南开始了工程机械领域的布局。




詹纯新在长沙建设机械研究院已经工作了40余年,长沙建设机械研究院的老院长、老书记支持詹纯新,让他和七个同事借款50万元,创立了今天的中联重科。




中联重科生产的第一台产品,是一台混凝土输送泵。




当时国内只有两家合资企业,完全没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混凝土输送泵。




是这台泵,填补了国内市场的空白。




也为中联重科今后的混凝土机械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中联重科创办3年后,从兵器工业部辞职创办三一重工的梁稳根,带着他奋斗了9年的企业,从湖南涟源搬迁到了长沙,三一工业城正式投产。




令所有三一重工人员感到骄傲的,是他们生产出了国产第一台37米长的泵车。




然而,事情并没有想象中的顺利。




泵车生产出来的半年时间内,都无人问津。




只有西宁市政局伸出了援手,当时青海的省委书记、省长都在场,三一重工董事长梁稳根,代表三一3万多名员工,90度鞠了一个躬。




直到现在,谈及此事,梁稳根仍然感谢西宁人民。




当时国内的混凝土机械前景并不乐观,然而现在,长沙在此领域是名副其实的世界老大。




全世界80%的混凝土制造、生产、运输和泵送,都是湖南人的辛勤杰作。




再也不用求别人关注,原地不动就能吸引世界的目光。






山河智能董事长何清华,在成为一名湘商之前,还是中南大学的一位教授。




1999年,何清华有一个发明专利,叫做液压静力压桩机。




那个时候,一些国有企业都在生产液压静力压桩机,但却总是做不好,产品频频出现问题。




而何清华自己当过工人,对于任何工种都有所了解。因此产生了想自己办个企业的念头,把研发的成果好好变成一个产品、商品。




也是基于这个目的,何清华创办了山河智能。在长沙市河西区,也就是现在的岳麓区观沙岭租赁了一个厂房,上面写着八个大字:




修身治业、兴企强国。






2000年,《人民日报》的头版头条记叙了这样一段话:


“我国首台隧道凿岩机器人,日前在长沙通过国家863计划智能机器人主题专家组验收。专家组认为,这台我国自行研制的隧道凿岩机器人,主要性能已经达到国内外产品先进水平”。




我国首台隧道凿岩机器人,就诞生于这间租赁厂房。




而山河智能在创业初期就完成这项大工程,背后付出的艰辛,无可言说。






2008年,对高端装备制造产业非常重视的湖南,把铁建重工引到了长沙,并给予了众多支持与优惠政策。




同年,铁建重工开始进行盾构机研发设计。




当时盾构机的技术,还全部掌握在国外公司的手中。




而铁建重工刚刚来到长沙,办公楼没有建好,工厂也没有建好。




每个人都在有限的条件下,加班加点、玩命工作。




设计出第一台盾构机的设计总装图——001号图纸,用不到一年的时间,就将盾构机研制成功。




从此,这项始于英国,发展于日本、德国的技术,终于被中国人掌握了。






他们不仅在追赶,也在超越。




就在这四家企业里,诞生了世界上“最长的钢制臂架泵车”、世界上“最大吨位全地面起重机”、世界上首台“全智能型混凝土喷射机”、世界上“最长的101碳纤维臂架泵车”、世界上首台“煤矿斜井TBM”......




哪里有超级工程,哪里就有机械湘军。






而另一边,中国高铁也已经成为一张拿得出手的国家名片。




在这张名片的背后,是湖南轨道交通产业的快速崛起。同时,也让位于湘江下游的老工业基地湖南株洲,成为了全球产业界的明星。




从1936年打下第一根桩基、与火车机车制造结缘起,到韶山系列机车型普化生产,世界最大功率的交流传动电力机车问世,再到2014年7月4日李克强总理亲临考察。




株洲中车,这个“中国动力谷”,终于以“中国高速电动车组发祥地”之称,被世界所关注。




如今,全国百分之八十的火车地铁轨道装备的生产地来自湖南株洲。




株洲轨道交通装备产品几乎覆盖了行业所有领域,也聚集了一万多名轨道交通装备制造企业技术人才。




甚至不夸张地说,全国的轨道交通制造行业里,仅有的工程院院士都在株洲。






02



如果说,二十世纪是湖南重工业的天下,那么二十一世纪,湖南卫视的崛起,无疑带动了湖南的整个文娱产业,并使国内电视行业掀起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还珠格格》、《一起来看流星雨》、《快乐大本营》、《天天向上》......无数个脍炙人口的荧屏作品和综艺,让湖南卫视一举拿下国内收视冠军的桂冠。




但是,湖南卫视这个“收视冠军”的称号来得可并不容易。为了收视率,它不停地做出尝试与改变。而它的每一次变化,都代表着湖南的突破和创新。






大部分人都不知道的是,湖南卫视最开始并不是靠娱乐节目起家的。




真正让湖南卫视抬起头、立住脚的,其实是湖南卫视的新闻节目。




八十年代,在湖南卫视还是一个节目没有、一个广告接不到的小透明的时候,当时湖南台新闻部主任魏文彬勇挑重担,成为了湖南台的台长。




魏文彬上任后的第一件事,就是从自己最熟悉的新闻领域入手。




为了提高收视率,魏文彬开创了一个新的新闻节目《晚间新闻》。把那种只播报领导人,枯燥乏味、一潭死水的播新闻方式,转变成为接地气、对准普通老百姓的创新形式。




别的台的新闻都是坐着播,魏文彬偏偏要让主持人站着。




而且最不可思议的,是《晚间新闻》把新闻做成了故事,在屏幕前讲给老百姓听。






这次创新,整个新闻界闻所未闻。一时间,收视率节节攀升。




同时段的新闻,湖南卫视从看不见身影、排不上榜的小透明,一跃成为全国前五。




《晚间新闻》,为湖南台打出了名堂,也让魏文彬尝到了甜头。






不久之后,魏文彬又为湖南卫视想出了一个独立制作人制度,决定用内容来决定成败。




什么意思呢?就是无论你是什么出身,之前担任什么样的职务,只要你创作内容的能力足够优秀,就可以担任湖南卫视的制作人。




因此制度,魏文彬挖掘了不少新人,更为湖南台培养了一批行业翘楚,其中就有天娱传媒创始人张华立,和湖南台的下一任台长吕焕斌。






但是,一个卫视要想做得全面不能只有新闻,文娱和影视方面也要同步提升。




于是又一次的,二十一世纪初,在各大电视台还为电视剧的黄金时段互相争抢时,湖南卫视已经开始做起站内优化。这在当时来说,敢舍弃眼前流量,承受投资方的质疑和压力,的确是冒了相当大的风险。




当时,综艺还不是国内各大卫视的主流,对收视率的贡献也远远不如一部热播电视剧。




但热播电视剧也并不是一劳永逸的,它同样面临着一个巨大的难题:




观众看的是剧,并不是某个卫视。剧结束了,流量也就结束了。所以不管多火的电视剧,播完收视率都会回到起点,之后要想重新夺回收视爆点,就会陷入争夺新剧集的无限循环之中。




可综艺就不一样了,综艺节目大多是电视台的自制节目,只要保证质量,长期做下去,便会拥有持续流量。这样收视率也等同于有了保障。




这一点,别人没想到,湖南卫视想到了。






此前,湖南卫视已经积累了快乐家族、天天兄弟等一众综艺节目和主持人,这下便更一心往综艺方向偏移。




但若仅仅止步于此,湖南卫视也不过只是和浙江卫视、江苏卫视一样,仅仅打造了一两个还不错的综艺招牌。可要想成为不可替代的存在,湖南卫视就必须得想到一个最好的创新方式:




“不同的综艺节目之间是毫无关联的,想要改变现状,就要找一条主线把它们都串联起来,这是解决问题最好的突破点。”






转机发生在2004年。




这一年,湖南卫视提出了打造“中国最具活力的娱乐电视品牌”的目标。




想活力,想变得年轻化,想让年轻人感受到参与感。




但是该怎么打造?先尝试再说。




湖南卫视在蓝海里大胆试水,举办了当时国内影响力最大的草根选秀节目——超级女声




没想到开始即火爆,一举成名。并持续举办快男快女多年,打造了李宇春、张靓颖、张杰、华晨宇等N多一夜爆火的实力艺人。






趁着这股热潮,湖南卫视终于找到了可以串联各个综艺的那条线——选秀艺人。




选秀的火爆,让选秀艺人一夜飞上枝头,流量和名气不输老牌明星。他们可以在湖南卫视一众自制综艺中持续曝光,在娱乐圈彻底站住脚。




“选秀艺人”+“原创综艺”,是湖南卫视日后创造收视高峰的法宝,也是湖南卫视的竞争核心所在。




不得不说,同样处于电视转型期,但湖南卫视的突破创新可谓更加高人一筹——用综艺节目打造口碑、培养艺人,并为艺人提供曝光机会,用艺人当素材打造自制剧。既保证收视率又持续稳固卫视地位。这一套流程环环相扣,缺了哪个都成不了如今的湖南卫视。






如果说,芒果TV是湖南电视领域的老大。那么芒果TV的老大,便是芒果超媒。




说起芒果超媒,光是综艺自制团队就有十六个,像我们众所周知的许多综艺,都出自他们之手。




把国内小众歌剧、音乐剧搬上台面,一经播出就荣登2019豆瓣综艺榜单第一的《声入人心》;将不同舞种放在一起battle、引入立体视觉效果的《舞蹈风暴》;让已经成名的30+姐姐成团、摆脱年龄危机、再次绽放光芒的《乘风破浪的姐姐》......




不得不说,湖南卫视的每次综艺都来得出其不意。每一次其他省台想尝试却又不敢做的,湖南台都做了。




而正因为芒果超媒数十年坚持自制综艺,才构筑了芒果台的独特性,也是湖南台几十年领先的秘诀。






但湖南并不止有芒果超媒,它和中广天泽和银河酷娱一起,撑起了整个电视行业的半壁江山。




中广天择和芒果超媒一样,也是一家上市公司,像大家熟知的《朗读者》(第一季),《倩女幽魂》、《鬼吹灯之怒晴湘西》等皆由它家出品。




银河酷娱就是《火星情报局》的制作公司,虽没有上市,但2020年,阿里旗下子公司看中了它,收购了银河酷娱60%的股份,前景也是一片光明。






当然,文娱产业并不仅仅只有电视行业。如今,大屏幕转向小荧屏,智能手机、电竞、短视频成为了年轻人的主流。




但不管时代怎么变,潮流怎么发展。湖南,什么都没有落下。




在全国知名职业电竞选手中,湖南籍选手占到了30%。




2019年11月,湖南开展了IEF国际数字娱乐嘉年华,确立了第一个全国电竞行业协会年会、第一个全民电竞日,第一个电子竞技运动与管理学科和专业......






湖南的MCN公司也紧跟潮流,吃到了一波短视频红利——打造了大量主播,实现推货、带货、卖货的一条龙服务。做到不用一年时间,就把一个个素人打造成KOL的网红经济,快速占领市场跑道。




从电视综艺到年轻潮流,如今,湖南早已成为了“娱乐之都”。




大批年轻人想去长沙见一次自己喜欢的艺人,当一回综艺节目的观众,体验湖南独一无二的风土人情。




无湘不成军,不再只是一句口号,更是整个文娱产业的共识。




03



科技再迭代,又一个10年过去,人们的目光已经从电视屏幕,转向了电脑和手机。




湖南人再次出手,创造出了一系列大众广为人知的APP,影响了一代甚至几代人的社交需求。且这一次,是占据了中国社交网络的半边天。




2011年,对于中国互联网来说,是一个特别的年份;




对于湖南人来说,也是。




因为,3个日后占据中国人互联网社交大半壁江山的软件,都在这一年诞生,而他们日后的崛起,与3个湖南人息息相关。




这3个软件是:微信、陌陌和快手。




没错,与大部分人所感知到的不同,后来崛起的陌陌和快手,竟然和微信是同一年诞生的。




微信和张小龙的故事,知道的人不算少。






来自湖南邵阳市邵东县魏家桥镇的“社交教父”张小龙,94年从华中科技大学硕士毕业的他,因为感到束缚和窒息,放弃了电信部门的铁饭碗工作。




开启了人生中的第一次创业,创立了曾经轰动一时的Foxmail。




1998年, Foxmail的用户量已突破200万。




而那时,腾讯不过只有10万用户。




张小龙本不是一个玩转资本的大佬,即使Foxmail的用户数突破百万,他也从未想过向用户收取费用。




身边的朋友都觉得Foxmail缺少商业模式,每次有人劝说张小龙,应该给产品加些广告盈利。朋友中,包括后来创办360的周鸿祎。




对于朋友的建议,张小龙都会反问一句:“为什么要这样?只要有用户,有情怀就好了。”






一年后,迫于资金压力,张小龙还是将Foxmail出售给了互联网公司博大。




但因错过第一波互联网冲击纳斯达克的高潮,2005年,博大走向了落寞。




接着,深圳腾讯公司宣布,成功收购Foxmail软件和有关知识产权。




Foxmail的创始人张小龙,及其研发团队的20余人,全部并入腾讯。




马化腾知道张小龙能力突出,便重用他,让他接手QQ邮箱。




而张小龙也挑起了重担,在2010年,带领QQ邮箱一举超越网易,成为中国最大的邮件服务商,再一次证明了自己的实力。






与此同时,腾讯内部有包括张小龙在内的三个团队,正在开发类微信产品。




但其他两个团队,都因怕这一行为会破坏和运营商之间的利益关系,而选择了放弃。




只有张小龙顶住了压力,在其他人将项目暂缓的时候,继续迎头向前推进。




2011年,移动互联网变革。




雷军的“米聊”上线后,很快抢走了部分QQ的用户。




张小龙团队临危受命,用一个月时间,上线了微信的最初版本。并在多次升级后,最终打败“米聊”,称霸社交网络。




且在微信红利的刺激下,让腾讯市值一度在6年内增长近7倍。




而张小龙,也成了腾讯当之无愧的大功臣,成为了大众眼中的“社交教父”。






同年,比张小龙小十岁的,来自湖南娄底的小镇青年唐岩,也打造了自己的社交帝国——陌陌。




相比较张小龙出身名校,唐岩的出身要接地气地多。




在湖南娄底破旧的厂矿区里,地质队子弟唐岩,混成了帮派中层。




他此生最大的梦想,其实是当个古惑仔。




但在一个叫做“神童湾”的文学聊天室,他认识了前网易新闻副总监黄章晋,并在他的鼓动下,带着一个姑娘、一卷铺盖和2000块钱,果断入了京,一路从小编,慢慢做成了主编。






要不是兄弟的离开,或许唐岩会一直过着少年般的日子。




但2011年,兄弟方三文突然从网易辞职,自己创业开创雪球网后。




唐岩忽然意识到,自己最重视的兄弟,也早晚有一天逃不过天各一方的命运。




离别的时候,他想起了那个当初改变他命运的文学聊天室,想起了遇见他们的契机。




那一刹那,唐岩唤起了自己最初的交友目的。




在这世上,每个人都离不开交友,而这个隐形需求,便是陌陌最初的设立初衷。






看准机会就果断出击,是湘西人典型的性格特点。




2011年3月,唐岩算算身家,加上股票,总共有一百来万人民币,便在霄云中心一间100平米的办公室内,创立了陌陌科技。




前网易产品经理雷晓亮,与高级技术人员李志威,选择跟随唐岩,成了陌陌最开始的两名员工。




就这样,在所有人都没开发过手机软件,什么也不懂的情况下。




他们买来《iOS30天速成》这样的教材,边看边写代码。




在QQ群贴小广告,招来了团队的第一名技术工程师。




这事放在任何人身上都得想一想, 然而唐岩想也没想,就这么做了。




并且谁也不会相信,这么一个完全零基础开启的公司,竟在三年后12月11日的晚上,敲响了纳斯达克的钟声。




这个被人戏称为“约P神器”的APP,正式在美国挂牌上市。




《华尔街日报》当时这样评价唐岩:




“这个35岁的年轻人敢想敢做,最终用一个手机小软件,改变了超过1亿人的社交选择。”






陌陌,就这样从虎视眈眈的腾讯帝国中突围,达到了14亿次的惊人下载量。




至于快手,准确地说,它的诞生和湘西青年宿华无关,但它的崛起却离不开宿华。




快手是因为短视频而崛起的,但2011年的快手还是一个gif分享软件,那时它的名字还叫GIF快手。




2013年,产品经理程一笑带着GIF快手已经走了整整2年,磕磕绊绊,却迟迟没有起色。




就在这时,投资人给他介绍了研究短视频的宿华。






宿华,生在农村,长在农村,靠着聪明和努力靠上了清华大学。




读书时,他已经能够带领一波兄弟,靠写代码来赚取外快。




毕业后,他先是在硅谷工作了两年半,又随着谷歌退出中国,回国到百度担任架构师。




或许是几年来兜兜转转,并未过上想要的生活。




宿华咬了咬牙,决定开始创业。




可没想到,创业过程一路坎坷,接连失败。






快手是宿华的第三次创业。




他和程一笑两人都爱写代码,一个喜欢研究短视频,一个喜欢研究社交。




在投资人晨兴资本的牵线下,他俩一拍即合,决定在2013年一起创业,将二者做一融合。




就这样,快手变成了一个短视频软件。






也许和宿华的出身有关,快手从一开始,就吸引了一批和他同样的人——来自三四线城市以及农村的青少年。




他们发现快手,就仿佛发现了一个可以改变命运的机会。




这也是国人第一次知道,短视频领域可以不再只是光鲜亮丽的明星和帅哥美女,也可以是小城市和来自农村的青年。




此后,这类用户在快手迅速聚集,注册用户突飞猛进。




到了2016年,快手甚至超越了微信,霸占应用下载榜的第一名。




2017年的世界互联网大会上,在由京东CEO刘强东和美团CEO王兴组织的“东兴局”中。




宿华与马化腾、雷军、沈南鹏等优秀企业家同坐,和58同城创始人姚劲波一起,成为了湖南互联网创业者的代表。






不难看出,2011年,是中国互联网领域的转折点。




此后,微信、快手、58同城、陌陌、世纪佳缘......让湖南精英占据了中国社交领域的半壁江山。




在湘江这片土地上,无数的互联网大咖,不断用互联网突破人与人、人与物的边界,让自己成为了互联网界的一个又一个传奇。




尾声



时代在变化,科技在发展,但湖南从来没有停下前进的步伐。




“不辣不革命,无湘不成军”,足以诠释湖南人的性格。




从重工到文娱再到互联网,湖南人在各个领域勇敢创新,并拔得头筹。




其实,又何止是他们。




醴陵的新华联集团董事长傅军,横跨陶瓷、化工、酒业、地产、汽车、城市燃气等多个行业,回到家乡后,完成了设计的第一个项目铜官窑古镇;




蓝思科技有限公司创建人周群飞,湘乡人。在2015胡润女富豪榜中,以500亿元财富,成为新一届内地“女首富”。




来自郴州的远大集团董事长张跃,是国内乃至世界空调界直燃机的领先者。




......






在继晋商、徽商、浙商、闽商等之后,曾经不起眼的湘商,已经悄然崛起,成为一颗冉冉升起的新星。




他们在各个领域,一点一滴地渗透进国人的生活,并且代表中国走向世界。




“惟楚有材,于斯为盛”,这是历史对湘人的赞誉。




而今站在新的历史节点上,湘江土地也已然蓄势待发,随势而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