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服务于中国广大创业者为己任,立志于做最好的创业网站。

标签云创业博客联系我们

导航菜单

互联网技术风险案例 项目技术风险有哪些

2019年,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共受理互联网保险消费投诉1.99万件,同比增长88.59%,是2016年投诉量的7倍。

客观看待这个飙升的投诉数据,我认为有三个原因:

人身保险快速增长,尤其是健康险保费规模;大量外行涌入保险行业;消费者维权意识不断增强。面对如此高的投诉率,监管能坐视不管,重锤即将落下吗?

8月11日至9月底,中国银保监会将开展互联网保险专项整治工作,重点整治销售误导强制搭售,虚增费用、违规经营、用户信息泄露等突出问题。

误导销售与其说是网络保险的问题,不如说是国内保险销售的原罪。强制搭售是近年来臭名昭著的“1元购”模式。

我转发一篇我去年写的文章,希望能帮助大家更好的了解互联网保险,规避可能的风险。

01

">真正的问题




所谓互联网保险,核心是保险,互联网只是渠道


好比互联网小龙虾,互联网改变不了小龙虾的材质和口感,只能改变销售成本购买体验


保险无论通过代理人、柜台、银行、亦或互联网购买,产品的报备、销售及服务过程,都受银保监会监管,安全性一致。


不同渠道的差别,是销售成本和购买体验。


因此,互联网保险的最大弊端是:消费者容易稀里糊涂投保。


你忽略的东西,可能严重到你没法想象:拒赔。


几十年交保费,保的就是万一,可万一出险需要你雪中送炭时,你告诉我拒赔,我TM#¥&&!……


以下,是个人投保时,容易忽视的几个问题。




02


投保时容易忽视的




健康告知


最近闹得沸沸扬扬的支付宝保险拒赔纠纷,核心焦点就是被保人的既往症未如实告知


被保人几年前有“因脑梗塞住院”记录,投保时没有告知保险公司,因此初审判结论是拒赔。


脑梗塞还是挺大个病,实际投保中更容易被忽略的是以下几种情况:


  • 最近1-2年内的体检异常;
  • BMI值异常:体重超标;
  • 医生说没事的小毛病:甲状腺结节肺结节、囊肿等。

健康告知,相当于我们买保险时的一份承诺,基于最大诚信原则,保险公司决定是否正常承保、加费承保、除外承保或拒保。


申请理赔时,保险公司会按流程核实我们投保时的健康情况,如果发现事实不符,根据保险法规定,可以拒赔


重视健康告知,这句话重复1万遍都没有错。




职业范围


意外险、寿险、重疾险、医疗险,都有职业限制。


如果某款意外险价格极低,一定要仔细看职业限制范围,我看过只保1类职业的意外险。


经济形势不好,每个人都有可能更换职业,我认识的一位老板大哥,破产后就去做外卖骑手了。


故事虽然励志,但保险要求:出险时按被保人实际职业范围理赔,超出投保时职业范围的,不予理赔。


所以,投保时不但要仔细看职业要求,一旦发生职业变化,超出承保范围,也要及时告知保险公司。




特别约定


特别约定不写在保险条款里,但法律效力超过条款。


下面就是典型的特别约定内容:




比如小蜜蜂意外险,特别约定里,对3楼或10米以上高空坠落有赔偿限额。


总之,要注意保险的特别约定内容,但不是所有产品都有特别约定,有些产品的宣传页面也不提示特别约定内容。


较为稳妥的办法,在投保后马上查看你的电子保单,查看特别约定。




产品描述


产品描述性错误,相对较少,但不是没有。


比如,某些医疗险宣传页面,很容易忽视的报销范围细节:


不限社保药品?那限制诊疗项目服务设施吗?社保可是有三目录呢。


仔细看了条款,才知道具体情况。


这还算能理解的错误,某些严重的描述错误,甚至搞错等待期、赔付次数、职业范围。




03


为什么容易忽视




为什么互联网保险容易出现忽略呢,我觉得有两个原因。




产品设计思维


互联网产品设计追求“简洁”、“易懂”,总之,尽量减少中间环节的漏斗率,“健康告知太复杂了,用户在这个环节流失怎么办?”


一点不夸张,三年前我在互联网保险平台做运营的时候,脑袋里每天想的差不多就是这些。


越是大互联网平台,这种思维越浓重。


最重要的内容,用最不起眼的方式提醒


但保险产品是非常复杂的,不像一般产品:买回家使用后,马上发现问题。


上面提到的健康告知、职业范围、特别约定等等,即使重点强调,摆在消费者面前,都未必产生作用,何况你用小字或者简化的流程一笔带过。


当然,像“一元购”这种刻意弱化扣钱机制的销售行为,就不是什么互联网产品思维了,单纯的就是坏。




用户操作习惯


在互联网产品一贯“简洁”、“易懂”的设计思维下,我们的操作习惯也越来越“懒惰”。


想一想,注册邮箱、账户时,我们会仔细阅读注册协议和安全声明吗?


前一段腾讯、爱奇艺搞出VIP会员提前看剧收费,就是在会员协议里加了条款更改权的“暗桩”。


这个习惯,导致很多人在购买保险产品时,对流程中的“健康告知”、“特别约定”习惯性忽视,马上进入付款流程。


别人不知道,我在互联网投保第一款产品时,就犯过这个错误。




04


总结一下


要说银保监会对于互联网保险平台的要求,还是蛮严的。


除了要求投保须知、条款、免责等内容显著提示外,还推进落实了页面留痕、操作轨迹、双录等一系列监督优化策略。


每条要求,都让投保流程变得更加复杂,但也让用户相对安全。


希望所有自媒体和互联网保险平台的努力,能让互联网保险的这个弊端越来越小,减少消费者的损失。


同时建议大家,尽量不要仓促投保,多看看,多问问。


如果你还有其他疑问,欢迎在评论区给我留言。